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闫万才与村民一起参加寺沟改造整治。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尖草坪区西墕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党支部书记闫万才积极探索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新思路、新方法,广泛凝聚人心,调动村民积极性,下大力气促进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如今的西墕村,展现出生产美、环境美、人文美景象,村内环境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村容集中整治向常态化保持转变。

村里的事情商量着干

“我觉得这条路周边的园子要用篱笆围起来,然后再在边上种点花。”

“那条路也是,中间铺石板,两边铺水泥,方便开车拉运东西。”

……

在西墕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际工作中,闫万才充分调动村民主观能动性,耐心倾听他们的建议,积极采纳可行性意见。群众的事情商量着干,成为西墕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个生动实践。

“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多年来的基层工作经验,让闫万才知道,当好一名村干部的不二法门是尊重群众意愿,带动群众一起做事。

两年来,闫万才走街串巷遍访农户,全面了解村民在环境整治中遇到的问题与心中的期待,搭起沟通平台,引导广大村民献计出力,积极参与环境治理,让他们成为该项工作的推动者、参与者、建设者。

在闫万才的指挥和带领下,全村开展网格化分片整治施工,精准无缝对接村情户况,聚焦地下管网、街巷硬化、立面整治、绿化美化等重点,通过“拆、清、整、绿、建”多措并举,彻底改变了街巷乱搭乱堆、污水横流、道路坑洼等现象。

自家的院落主动装扮

“过去村里住着的都是老弱病残,现在环境好了,不仅年轻人愿意回来住,一到夏天和秋天,就连城里人都喜欢往咱村里跑,咱们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天气逐渐炎热,西墕村却是一片清爽和惬意。村里道路铺设平整,房屋坐落有序,蓝天绿树相映衬。老人们坐在凉亭、路边的椅子上唠家常,说得最多的就是乡村环境的变化。

2021年6月,西墕村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村道路硬化4万平方米,墙面喷涂2.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新增绿化面积3亩,建设小游园一处。村庄面貌的焕然一新,使西墕村被评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为了配得上村里的新环境、新面貌,好多村民自发重修自家小院。“我们家的墙和地砖都是新铺的,村里的路面干净了,自家的院子也不能‘拖后腿’。”在村民闫晋萍家的院子里,为辅助提升村子的整体“颜值”,她特意种植了各种花卉。

“村民对村庄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闫万才说,“找准乡村治理‘最大公约数’,就是要挖掘村民的集体智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使我们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事半功倍。”

定下的规章化为习惯

“讲卫生,护环境,重低碳,节能源,尚科学”“善持家,崇节俭,邻里睦,相照顾,亲友济”……西墕村村委会的墙上,贴着一条条村规民约。西墕村通过将村庄公路环境、宅前屋后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养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制约和激励作用,以弘扬文明乡风,探索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过去“脏乱差”的村子如今有“颜值”更有“气质”,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自从村子变得干净整洁后,村民的素质也随之提高了,原来乱丢垃圾的坏习惯都改了,大家都自觉维护起村子的卫生。”村民闫圣今年74岁,对于西墕村如今的变化,这位一辈子居住在村里的老人感触颇深。村容村貌的提升、户容户貌的改善,直接带来了村民个人精神面貌的改变,支持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成为西墕村村民们的共识。

“美,不仅在环境,更在人心。村规民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春风化雨般地内化为村民的行为准则,成为村民的习惯,这才是长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我们会继续与村民一起努力,让乡村环境的‘表’与居住习惯的‘里’融合,真正形成西墕村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闫万才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