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心聲社區微信公衆號

總 裁 辦 電 子 郵 件

電郵講話【2022】095號 簽發人:任正非

任總與專家委員會祕書處座談會上的講話

2022年6月1日

一、專家委員會祕書處是協助專家思想發酵的機構。促進專家們之間的交流,允許專家們跨界“胡說四道”。專家委員會祕書處是發揮樞紐性的作用,主要責任是把專家觀點聚合起來,提取你認爲有價值的內容做成簡報。

1、唐(固定網絡領域):您希望華爲專家委員會在思想碰撞和交流的過程中達成一個怎樣的核心目標?

任總:我認爲,交流不易達成核心的目標,也不追求達成一致,只是促進大家相互啓發、相互借鑑。華爲戰略不能由少數人來決定,不能由少數人來設計未來,也不因少數人的批判而改變方向。而應該是由幾千、幾萬名專家的對撞,來研究未來的方向和走向未來的路徑。我們現在有6000多名首席專家、科學家,加上十幾萬工程師,包括外部的科學家、專家也允許進來交流。我的期望就是打開邊界,暢所欲言,相互啓發,互相借鑑。

專家委員會就是一個促進思想發酵的機構,讓專家們暢所欲言,你們祕書處把有價值的東西做成簡報,促進有目的、有方向的再次發酵,你們不是領導機構,是引導機構。科學家委員會允許“胡說八道”,專家委員會可以“胡說四道”,專家委員會“喇叭口”稍微窄一些。所以,我們並沒有要求專家委員會具體做什麼事情,沒有主題,沒有方向,不要搞成運動;也不是喝一次咖啡就要有結果,發酵不出來也要報銷咖啡費,不需要複雜的核銷手續。

各個分委會負責組織聚會、交流等活動,也可以邀請外部專家。真正的大會可能很少,但一年要有多少次活動,如何碰撞法,跨多少領域碰撞?你們做出規劃和預算來,把預算撥給你們,由各分委會自行掌握。公司很快公佈《華爲公司儀式管理規範》,專家活動可以參照這個文件的標準,並且允許專家的配偶和子女也來參加,只是他們報銷的費用標準打五折。

2、鄒(產品數字化與IT裝備):祕書處負責組織工作,您對祕書處有什麼指導建議?

任總:專家委員會祕書處發揮樞紐性的作用,主要責任是把專家們的觀點聚合起來,把有價值的內容做成簡報。

第一,祕書處不在於贊成或反對公司,只要原汁原味地準確表達專家的意見,把專家的意見能夠再激活起來。爲什麼分一處、二處,也可能還有三處、四處呢?兩個祕書處的價值觀念可以不同,但運作模式一模一樣。這些年藍軍做出了一些積極的貢獻,敢於說話,敢於反對公司,這是好的,要堅持下去,公司的精神就是以自我批判爲主,批判爲輔。

第二,祕書處不僅是做組織工作,最主要還是給專家做助手。專家在網上貼文章同步給祕書處,你們看到有價值的內容,就做成簡報。不一定事事都必需簡報,你認爲有價值二次發酵的,促進再次討論的可以做簡報。祕書處不一定每天都要有輸出,可以把專家們的觀點分發,也可以把他們的思想綜合起來寫一個簡報,大家根據簡報吸取網絡動態。有些專家在國外網站看到一些文章,轉載過來,你認爲哪幾篇文章可以放一起,一是寫紀要,二是綜合一下。綜合並不是讓你消化後自己寫一篇文章,而是把這些觀點說明來自哪裏,讀者可以自己點進去看。

3、呂(半導體器件領域):專家委員會在哪個業務方向進行討論比較好,您有什麼建議?

任總:我們總的方向,“喇叭口”的扇形面是不變的。只是科學家委員會的“喇叭口”大一點,專家委員會可以小一點。但是你們在主航道的專業方向上,垂直向上、垂直向下延伸方面是不需要限制的,橫向擴大“喇叭口”是要經過預算審批的。對於渾濁的方向,你發言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要作爲主題討論。至於做出往哪個方向走的決議,這是組織的決定,但專家委員會“胡說四道”以後,會對決策組織起推動作用。比如,軟件的行政管理組織主要負責部門的能力建設,專家組重點抓作戰,專家組要拿出技術決策的意見來,公司就按它的路走。

專家委員會祕書處是做組織、彙集的工作,也可以做一個“稼先三人談”對話,可以組織談,也可以自己談;可以跨界對話,也可以在本領域內對話。你們主要講一些宏觀的東西,前瞻性的專業方向,可以直播,對內、對外都可以,最好瞄準主航道、主戰場。你們讀了這麼多專家的諫言和講話以後,感悟是什麼?這就代表你個人的觀點和想法,不一樣纔是好的。你們在網上一講,有年輕人說這是錯的,他就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有什麼不好呢?這就是改革和改良結合起來。

4、黃(數字能源):活動以後會產生很多Idea,如何快速變成項目,是否有快速落地的立項和資金?如果等第二年再去落地,可能“黃花菜”都涼了。

任總:項目必須要在一個邊界內,如果超出主航道的邊界,我們是不支持的。Idea轉換成項目和產品,一定要經過對應的各級投資決策機構的評審決策,由他們來確定。我希望公司所有做的東西都應該在邊界內,能對近期、遠期創造價值。我們的預算還是要集中到有商業價值的領域,不是有客戶需求的就是我們要做的。所以,你們的創新要有商業價值,不是有個Idea就可以做。

我們各個領域都應該有一個規劃,並不是技術越高就越好,也不是Idea越多就越好。好的Idea的作用一定要“極簡架構、極低成本、極高質量、極優體驗”,如果不能對準現實需求產生價值,或者中、長期產生價值,就不是我們關注的Idea。我們不能隨意去改革,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產糧食。

5、崔(固定網絡領域):在本職工作和專家委員會之間,我們的專家如何分配精力?

任總:我認爲,不涉及精力分配的問題。如果你是學光的,沿着光的路線走下去,我認爲沒有錯誤。但你用學光的眼睛橫向看一下別人,行不行?就像喫飯時你也不是隻盯着一盤菜。爲什麼要搞稼先社區、各種委員會?專家比較專業,但稼先社區涉及的領域比較寬,你看看別人“盤子”裏的“菜”能不能喫,你想喫,也許就借鑑過來了。

比如,煤礦是如何解決運輸皮帶機故障告警的問題?光纖放到皮帶機底下,皮帶機一震動,光纖就感知到了,傳到地面。我們採用MEMS導航,結合精確尋北技術,實現了礦井下綜採面割煤機液壓支架長時間找直,定位在0.1m的精度,這不就是跨界嗎?我們有很多東西在井下,在井下往井上走的時候,我就問了礦長,井下的無線電有沒有管制?礦長打電話給無委會,無委會說沒有管制文件。後來我在上海就說把上行、下行反過來做,井下就可以傳更多路的高清數據到地面,我們就用數字拼接的方法,使作業面全景可視和遠程操控,實現了井下無人開採。

所以,你一心一意盯着主業,我們是支持和理解的。至於精力分配的百分比是多少,你晚上睡覺前花十分鐘看看別人的那盤“菜”,行不行?

6、王(GTS服務與軟件):我們產生的心得、思想,以後如何應用它,怎麼回到組織裏去產生作用?

任總:祕書處的人可以垂直循環,也可以橫向循環,也可以幹一、兩年後去作戰,你們隔兩年下基層,有了成功的實踐經驗、理論去感知了實踐,會有更高的晉升機會。比如,市場體系會開放一些最艱苦的國家和地區,作爲高級幹部的鍛鍊場地,他們去解剖一隻小“麻雀”。比如,從財務覈算開始,從PFC開始,從預算開始,從計劃開始,從結算開始,從技術的交付開始,從工時定額開始,從工程交付開始……

我們公司實行履歷表制,他解剖完一隻“麻雀”,履歷表可能就有了5-6項,升“將軍”要11個臺階,他就走了好幾項。“麻雀”解剖完以後,可以讓你解剖“老鷹”,再解剖“鯤鵬”,不就有機會成長爲公司的高層領袖嗎?我們就是這樣鍛鍊各級幹部的,拿出各種成長和鍛鍊的機會。如果你說願意待在機關,那就做好職員。

二、堅持開放,鼓勵內外部人員跨專業、跨地區、跨年齡交流分享。點燃別人思想火花的同時,你也能吸收宇宙能量。

1、田(華爲雲計算):公司內部鼓勵分享,如何保證自己的想法或者膠片不被泄密出去?

任總:這一點要向美國學習,比如美國提前幾天就公佈在幾點幾分攻打某個地方。強者怕什麼失密呢?弱者才怕失密,因爲強者就比誰的消化能力強、誰吸收快、誰吸收好。其實當你點燃別人火花的時候,也可以從別人火堆裏反向吸收能量。

內部分享是一個概念。我們建立“稼先社區”的目的是號召大家都開放,把部門牆一步步降矮,最後粉碎“土圍子”。“稼先社區”發佈的信息,我們希望可以在全體員工中共享,但是員工很少閱讀,尤其是三級管理團隊以上的幹部不閱讀文件,他們經驗主義的奮鬥必然被取代。如果有小部分內容你想向社會共享,就可以發佈到“黃大年茶思屋”平臺上。因爲“稼先社區”有更多問題來自於產品,現實主義的經驗、know-how……,很多接近於商品階段的,因此在外網不是全開放。雖然只在內網開放,可能外網的人也會搞得清清楚楚。至於哪些應該公開,哪些不應該公開,由專家自己、專家委員會把握。

現在“黃大年茶思屋”其實起到很大的激活作用,很多員工自己做了很多東西,在公司裏不知道與誰交流,就在“黃大年茶思屋”平臺上找到很多朋友,一起交流,一起解決了很多問題。

2、崔(固定網絡領域):專家之間都很想交流,但是專家之間可能有忌諱,專家如何做到與任何人交流都可以放下包袱,能夠大膽交流?

任總:只要是華爲公司內部的人員,都不要有任何忌諱;對於外部交流,你們專家自己掌握分寸,但還是要多交流;至於要不要貼到網上與全世界交流,你們自己掂量。

我們要做好開放交流,剷除一切阻擋我們開放的人。只要有保守思想的人,說話吞吞吐吐,就難吸收別人的能量改進自己。保守不開放、護犢子不讓走的部門,雖然他保住了這個部門的力量,但阻擾了別人的進步,反而是怨聲載道。幹部是任期制,到期就要離開這個崗位,你建“封建堡壘”有什麼用?

3、李(移動網絡領域):當前祕書處組織是按照無線、IT等縱向劃分的,我們無線與2012實驗室也有深入合作,2012實驗室的專家是否也可以參與到專家委員會的討論中來?

任總:這是肯定的,科學家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完全可以自由往來,沒有劃定邊界。你們也可以參與到科學家委員會中去討論,他們也可以參與到專家委員會來,但是你們有各自側重。你們以後往來要有交流圈,他們把信息也發給你,不要有邊界。科學家委員會開研討會,你拿個本子就去參加。

4、惠(IT基礎設施領域):計算是一個生態型產業,實際上還需要影響外部的產業鏈,去形成事實標準。是否可以有一些外部專家作爲我們專家委員會的擴展成員,但是他們不在我們公司的任命裏?有沒有什麼機制把他們捲進來?

任總:應該是可以的。“黃大年茶思屋”和你們有區別,只要到“黃大年茶思屋”喝過咖啡、刷過進門卡的專家,自動就是會員了,他可以把意見貼到網上,也可以在線看。“稼先社區”可能還不能這麼開放,但是與你們合作的專家完全可以成爲你們的擴展成員,具體工作開展你們自己把握。比如我們的導師部導師都是老專家出身,首先就可以成爲你們的會員,給顧問、導師有員工訪問信息的資格。

5、鬱(公共開發部):我們很多專家的精力都在版本里或者在交付上,現在要打開言路、打開思想的氛圍,如何能夠快速開展起來?

任總:你只要願意讓五千多人在這裏辯論爭吵,讓他們“胡說四道”,他們的全部思路就出來了。歷史非常多的偉大創造發明其實都在咖啡廳裏產生的,比如仙童公司八個人喝咖啡,在餐巾紙上畫了一下,不就創造了今天的Intel了嗎?點燃整個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烈火。喬布斯是敘利亞人,谷歌創始人是蘇聯人,索羅斯、格林伯格是匈牙利人,馬斯克是南非人,這些不同國家的人在一起吵,美國咖啡不就崛起了嗎?

6、潘(祕書二處):跨域交流其實是挺有難度的。因爲他本域的專家委員會有很強的商業驅動、組織驅動,交流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跨域的時候,每個專家的知識面不一樣,可能在這個地方他很厲害,在另外一個地方他連名詞都聽不懂?

任總:雞同鴨講不就是“咕咕咕”“嘎嘎嘎”,願意聽就聽,不願意就不聽。我們就是要打開這個“圍牆”,讓大家互相受到啓發,聽不懂也沒啥問題。就像你聽不懂英文,現在不是有翻譯器嗎?以後AR眼鏡一戴,這邊聽聽“雞”叫,那邊聽聽“鴨”講,兩邊都可以翻譯成中文。所以,我們先不要管專家覺得難不難,願意交流就交流,不願意交流就在櫻花樹下閒聊幾句也行。祕書處的作用,就是把你認同的觀點做成簡報推動一下,就是這個目的。

7、周(IT基礎設施領域):海外的專家如何能更充分地參與進來,公司有沒有什麼策略?

任總:我們有了“稼先社區”、“黃大年茶思屋”這些網絡平臺以後,海外專家的參與度應該會越來越高。我們團結起來,幾個臭皮匠不就頂一個諸葛亮了嗎?

8、潘(祕書二處):是否加強天才少年這個羣體或者類似羣體的交流?

任總:進入華爲公司,就沒有“天才少年”這個名詞了,也沒有博士、學士之分,也沒有年輕專家、老專家之分。在網上發言的時候,誰知道你的真實年齡?發言跟年齡沒有關係。但是,總不發言的人慢慢就會被邊緣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