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志願填報季,在這個被稱爲"人生路口"的重要時刻,每個人都希望辛苦考來的每一分,發揮出最大價值。

報志願被形容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那些就業後薪資豐厚、就業機會廣闊的專業,自然成了報考熱門。

多數人趨向保守,按照時下就業形勢,在父母的建議下湧向金融、醫學、計算機等熱門專業。

但還有一部分人選擇自己掌舵人生,換個跑道,在志願欄裏填下相對小衆的冷門學科。

圖/受訪者提供

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大環境下,當年報了冷門專業的學生,如今過得怎麼樣?

回看自己當年的選擇,他們會感到後悔嗎?

帶着這些疑問,我們找到三位就讀或畢業於考古系、葡萄酒工程和人類學專業的朋友,聽聽他們在另一個軌道里賽跑的故事。

01

學考古第三年

我已經挖了四座墓

00後女孩小探,2019年高考,現就讀於山東大學考古系。

圖/受訪者提供

作爲文科生,我一個想到的是去學新聞,但當時和我關係不錯的歷史老師跟我講:“考古在現在大環境下算是需求比較高的專業,推薦我去試一下。”

志願分歧

家裏希望我報金融或者法學,所以跟父母提到想學考古的時候,他們很不支持。

首先,這個專業對女生來說太苦了,其次,我爸媽是特別傳統的家長,家裏的老人們對考古挖掘這種專業,也有種天然的避諱。

父母在這件事情上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我就一邊蒐集資料,一邊帶着自己對專業的認識去和家長溝通。

只有情緒的話,說服力很弱,當我告訴他們這個專業未來有很多地方去,並且有一整套自己計劃的時候,他們才鬆了口。

初入校園

入學後,我發現學考古的女孩不在少數,班裏的男女比例在1:8左右,我們班內部也討論過這個問題。

最終的結論是:在當時環境下,我們專業畢業後並不如其他專業賺錢,現在家裏都是獨生子女,很少有家庭放心一個男孩出來學考古,辛苦不說,未來養家的壓力也很大。

課程內容

考古系課程大概分三種:

第一種是歷史類基礎課,學中國的古代史。

第二部分是每一個斷代的考古學內容,比如說史前某地區有哪些文物出土。

第三部分是佔比最多的應用類課程,比如考古測繪或者考古測量,田野發掘、動物考古、植物考古和體質人類學。

動物考古就是會在實驗室給你很多那種零碎的骨頭,然後教你辨認它是哪個動物的哪個部分。

圖/受訪者提供

體質人類學就是學人體的骨骼,它也會給你真實的人體的骨骼來教你每一部分去辨識。

圖/受訪者提供

植物考古是給你從遺址裏面取土樣,然後讓你在顯微鏡下辨別它是哪一種植物的種子遺存。

我覺得自己的大學生活跟我平常身邊其他大學生的很不一樣,他們可能每天都在室內學東西,我們都是在各個實驗室,田間地頭跑,總體來說學起來非常快樂。

迷茫期

這個學期,學校把我們安排到一個遺址進行發掘,當我真正在現場進行考古發掘的時候,才發現把學校的應用類知識運用到實踐上有多難。

在學校學動物鑑別,到了遺址還是不會,看到人骨也辨認不清。

平時我專業課成績不錯,本來還挺自信的,但真正下手的時候還是有很大出入,那種巨大的挫敗感,讓我在發掘前兩個月很難過。

現在已經是發掘到第四個月了,好像又有了新生的感覺,跨過一座山,還有下一座。

圖/受訪者提供

未來就業

這幾年考古學發展很好,很多地方的考古所都在以很誇張的速度增加招聘人數,現在基本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很多同學畢業後不想去現場發掘,其實也可以去做博物館管理或者策展,有一些學長畢業後直接去了遊戲公司,做場景原畫,最近流行的考古盲盒,也有我們專業的學生參與。

專業展望

隨着三星堆這種普適性很高,具有大衆性的精美遺址的出現,考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學科,即使你平時並不關注這個領域,每當有文物出土的時候,也都會被吸引、被震撼,好奇他們背後的故事,這是一種人類的本能。

一句話概括你所在學科的意義

考古不是盜墓,它也不是單純地挖土,它是在用我們自己的知識去尋找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細節去探索過往的生活。

我們會在泥土的抽絲剝繭中尋找歷史真相,這就是考古的價值。

02

葡萄酒專業

也不是每天喝酒

90後女孩梓玉,2016年高考,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

圖/IC PHOTO

志願分歧

我當時的分數線比較尷尬,如果想上985或者211,只能選分數相對低些的農林專業,在爲數不多可選的專業裏,只有一所有葡萄酒專業,我當時就感覺新奇。

當時爸媽建議我首選985、211之類的名校,這樣之後無論考研還是出國進修都會更有優勢一些,他們對於我的期望不止於本科,希望我繼續深造。

初入校園

班裏女生比男生偏多一些,男女比例大概是1:2,當時我們專業人數很少,一個年級只有120人,可能有兩三個是家裏有酒莊或者父母是釀酒師,其他同學都是看重這裏的科研環境和學習氛圍。

圖/受訪者提供

課程內容

大一、大二學的都是基礎課程,物理化學,生物化學,這些理科當中很難的課我們專業都有,和其他專業一樣,稍有不慎就容易掛科,大家想象中的浪漫喝精緻,基本是不存在。

大三之後纔會選擇方向,比如種植方向或者釀造方向,或者市場方向。

大三後學校纔會提供接觸葡萄酒的機會,如果你願意主動接觸葡萄酒,專業內的很多小組織和社團可以提供更多機會,能接觸到葡萄酒的課程大概佔整個大學生活的10%。

圖/受訪者提供

迷茫期

專業課老師最常說的話是:“你們如果想看到國產葡萄酒發達的那天,要20-50年之後,相比西方國內葡萄酒還在發展狀態,如果你們畢業之後直接投身於這個行業一定是個勇士,因爲這可能並不是一個能夠立馬賺錢的專業,沒有互聯網和金融那麼好的前景。”

當時我就清楚地明白,如果自己畢業之後去一二線城市從事葡萄酒市場工作,不可能單靠學校背景和專業知識,還需要拓展一些其他的社會技能。

圖/受訪者提供

生活裏品酒和專業學習,有很大差異。

首先,如果你在生活中喝酒,你肯定是會去找你喜歡的、貴的或者你覺得好喝的酒,但是當你真的學這門學科就意味着好的、壞的、便宜的,甚至腐壞的你都要去喝。

你都要探究它們是什麼原因纔有這樣的味道,這個酒爲什麼便宜?背後是什麼邏輯?

圖/受訪者提供

上課的時候,我們會故意去喝已經壞了的酒,還要去描述,壞了的酒是什麼味道?

品嚐的不只是葡萄酒,還會喝很多其他的東西去幫助你建立葡萄酒品嚐的體系。

比如我們當時會幹喝乙醇,乙醇濃度百分之多少到百分之多少的一個梯度,通過品嚐這些感受不同度數的酒精在嘴裏的感受。

當然也不會真的嚥下去,在嘴裏涮一涮,就會把酒吐出去,用口腔感受指標。

圖/受訪者提供

專業展望

兩類人適合報考這個專業,第一就是你熱愛,特別喜歡葡萄酒的同學可以報考嘗試,第二種就是特別有科研精神的人,因它他確實是一個細分之下很小的領域,一旦你瞭解就會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爲行業還在發展中,相對比較容易出研究成果。

此外,我們專業的保研率非常高,很多人都會選擇繼續讀下去,當時我那屆有20%以上人被保研。

一句話概括你所在學科的意義

民以食爲天,研究葡萄酒是爲了人類最根本的需求,喫喝的需求,有這樣的學科和科研工作者在,我們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

03

人類學

始於獵奇,爲愛堅持

90後男孩三頁,2015年高考,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文化人類學專業。

圖/受訪者提供

我當時報志願的想法首先就是不讀已經趨近飽和的熱門專業,自己的興趣是想讀歷史或者人文社會科學。

人類學是我五個志願裏唯一一個我沒太聽說過,但看起來特別有“社科”味兒的。

我在網上搜索人類學的時候,看到了本科人類學學的課程,親屬制度、婚姻、宗教、禁忌什麼的,我都很感興趣。

圖/受訪者提供

志願分歧

我當時照着報考書,把所有的有歷史專業的大學寫了三頁A4紙,最後父母都不讓學。

當時是有點生氣的,經過幾次摩擦後,我們各退一步,選學校我聽他們的,專業由我自己選擇。

報專業是一個和家長斡旋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理解的過程,我的幸運在於人類學是唯一一個我期望的專業,放在了西南民大的第一志願,結果就被錄取了。

初入校園

開學才知道,班裏有一半人是被調劑過來的,而且一年招生僅有一個班級,50人。

其他專業都會分好幾個班,我們人類學和隔壁考古與博物館專業在一個班。

第一堂課專業老師就告訴我們,人類學是一門“獵奇”的學課,起源是“異文化”和“他者”,早期的研究文本是殖民時期的航海志等文獻,很多的文化震撼,想象不到。

我覺得人類學是能幫助我們人類在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時,溝通理解的方法,人類學者是兩種文化的橋樑。

圖/受訪者提供

人類學一點也不辜負我的期待,一直想把這門學科念下去。

它不但是一個很包容也很交叉的學課,而且是我第一次用一個比較系統的方式看世界,看我和別人,我可以抱着這種互相尊重的觀念去接觸其他學科。

未來就業

畢業後,絕大多數同學都去了人類學本專業和相關的專業,比如宗教學、歷史學,但他們的研究中仍然有人類學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那屆是當時考研上岸人數最多的一屆,一半人考研,80%都考上了。

專業展望

剛上大學都很年輕,大家世界觀還未完善,對理論和知識接受度也比較高,每個人都能在這門學科裏找到自己,因爲它太包容了。

對這個學科感興趣是最重要的,我們或許都做不到韋伯說的,把學術作爲一種志業,但可以讓我們獲得深層次的快樂。

如果非要講幾點人類學必要的品質,可能是田野工作普遍需要的,願意和他人交流,對他者抱有好奇和熱情。

圖/受訪者提供

如果你有旺盛的探索欲,建議可以讀一讀人類學專業,培養尊重的品質,畢業後還能跟同事和領導講故事聽,不過讀人類學博士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一句話概括你所在學科的意義

人類學是一個突破“理所當然”的學科,而我們的生活多半是“非然”的。

三個人,三個截然不同的專業。

你很難說是興趣將他們引向所在的專業,還是他們的專業反向塑造了他們的性格。

幾天前,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在接受採訪時說:“社會的工作有冷門的和熱門的,但大學裏的專業是沒有冷門熱門之分的。”

現在的熱門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是冷門,現在的冷門也可能是發展中的熱門,更爲重要的是,他們都在自己的專業中找到了熱情和使命感。

最後,我問了大家一個相同的問題:“如果回到報志願那天,你還會重新選擇自己的專業嗎?”

他們的答案知足且堅定:“從未後悔,能讀熱愛的專業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撰文:楊一凡 校對:趙琳

本文由硬殼INK出品,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分享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使用

一起聊聊

你還記得自己當年最想報的專業是什麼嗎?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