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三聯生活實驗室(ID:LIFELAB2020)

2022年,在北京沒有一輛自行車,意味着你已經被踢出京圈生活方式羣聊了。

這個夏天,京圈談朋友的三大件:自行車、飛盤和露營。圖源:黃對對/小紅書

夜幕降臨的長安街,騎行隊伍堪比下餃子,綠燈一亮,百八十輛自行車瞬間衝鋒。

中年老哥們挺着啤酒肚,裹着緊身騎行服,組起純爺們兒車隊嗖嗖刷街,堪稱移動的京城兄弟會。

據說,現在名媛最時興的晨練方式不是瑜伽,而是跨上一輛酷炫公路車,猛騎30公里,在朋友圈發個騎行軌跡圖:“早安~早起的人已經燃燒700大卡咯~”

騎行真的太火了,火到已經躍升成爲最有潛力的理財產品。

有英國血統的摺疊車Brompton(俗稱小布),如果顏色稀少,2年過去在閒魚上還能幾乎原價出手。老哥們5年前5萬購進的進口公路車,品相新的能炒到10萬。

窮玩車、富玩輪、鉅富玩套組。

如今,全北京都買不到車,就是因爲日本進口的“禧瑪諾”牌套組零件進不來。有的成套零件售價1-3萬不等,真真切切的零件比車貴。

圖源:Specialized建國&碧雲店/小紅書

就連最親民的捷安特,店裏的現貨大多標價1.2萬-2萬。店裏牆上掛着一輛標價4萬的車,都已掛牌售罄。

實在沒貨的,等待週期從兩週到倆月。原本買車是爲了不錯過這個春天,結果夏天來了,車都沒來。

在這個行情下,店員在你試車之後會友情提示:您最好下個定金,不然出了這個門,這輛車可能就沒了。

誰能想到,2022年生活方式圈最先通脹的,竟然是自行車。

01

萬元自行車,只是入門款

2022年買輛自行車能有多貴?很貴。

今年3月,我的朋友 @Lee 懷揣5000塊的預算,想買一輛入門級別的公路車。

他本想,5000塊買輛車,怎麼着也夠了吧?沒想到,2個月過去了,他還是沒買到一輛車:有貨的、尺寸合適的,都買不起。

捷安特店內一輛標價16800的公路車

他走遍了北京幾乎所有品牌的自行車店,最便宜的現貨都是7K+。“連捷安特都有人在定7萬的車,還得等。”

逛了兩個月他明白了:在車圈,萬元級別的自行車,恐怕纔是玩車的入門門檻。

自行車已成爲奢侈品:請勿觸摸

88年的北京男生 @曉林 從5年前開始玩車,到今年,他一共買了3輛自行車,花了12萬。

5年前第一次時,他本來覺得樓下鄰居3000塊的美利達牌公路車,就挺帥挺夠用了。結果到了車店,被更輕更酷的碳纖維材質自行車迷了眼。

最終,他花了1萬6千元喜提一輛Trek牌的入門級碳車,並在8個月後換了一套13800元的碳纖維輪子。

就是這輛

這套輪子差不多是他當時一個月的工資,但 @曉林 覺得值。“爲了顏值,也爲了能跟車圈大佬多聊幾句。”比起鋁合金耐用但厚重的車架,用兩根手指就能抬起來的碳車,是某種高階品味的代言。

後來,@曉林 還買過價值2萬5的暗黑色小布,和一輛車架價值4萬多、整車總計超過7萬的復古鋼架車。後者的車架子,@曉林等了10個月。

就是這輛

他對於其他方面的生活品質毫不在意。“牛排我可以去喫連鎖的‘豪享來’,工作餐去便利蜂買份盒飯就解決了。”但碰到喜歡的車,他可以不計成本地投入。

最近,他還看上了被稱爲“摺疊車中的勞斯萊斯”的品牌Alex Moulton(AM)。英國血統,純手工打造,光是車架就要8萬9,而且@曉林 被告知要付一半的定金,還得等18個月。

某售車網站上的AM摺疊自行車,這一輛摺合人民幣約20萬元

習慣了等車的他都覺得離譜:“18個月?18個月之後這個地球是什麼樣我都不知道。”

@曉林 見過最豪的車,是某個騎行羣裏一位中年老哥的鋼架公路車,價值20多萬。

一輛車上到這個價位,可能反而與上路無緣了。“他那個車就不是用來騎的,就是擺着看的。大哥給配的是限量紀念版的套件,萬一磕着碰着了,就不是一個完美的品相了。”

那,2萬車主和20萬車主之間有壁嗎?

@曉林 點點頭:“階級還是不一樣。”

這可以體現在大家騎完車之後的目的地。“我們遛車之後會找個小館子或者髒攤,大佬最後的歸處可能就是酒莊品酒。”

02

車圈鄙視鏈:

公路老哥與摺疊新貴的【暗鬥】

1個月前,@Lee 到北京某家自行車店買車時,老闆告訴他:我們這兒只有3萬以上的車。

不是老闆高冷,雖然1-3萬的車最受歡迎,但他確實沒貨可賣。“現在都是賣期貨,一輛車你想要先交錢,我再跟廠家定車。廠家如果有配件、能生產,就做好了再寄過來。”這一套流程下來,一輛車要等幾個月甚至大半年。

是的,一個車架就接近5萬了

那都沒車賣,店家怎麼活?老闆指指進門處十幾輛從英國整車運回的小布摺疊車。“我們現在都賣這個。”

2022年,可謂是小布元年。@曉林 18年買小布時,還很難碰到車友。“現在只要一出門就能看到騎小布的人。大家還會因爲都擁有小布,很自然地搭上話。”他加入的一個小布微信羣原本只有6、70人,今年也猛增到了300多人。

一輛小布根據配件不同,單價在1萬3-1萬8,店裏的十幾輛都是別人提前幾個月預定的,沒有現貨,非常緊俏。

儘管靠小布維持業績,但@Lee 明顯能感受到,玩兒公路車的店主並看不上這款暢銷貨。“這玩意兒就是拿來談戀愛的。”

在店主看來,買了這輛車,就像寶馬車主羣一樣,手握進入某個圈子的入場券,是社交場上的硬通貨。這代表你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對英國手工工藝有相似的審美,同時又熱愛運動,“所以非常好脫單。”

@曉林 很理解一些公路車主心裏的這種“不對付”:

公路老哥們追求速度與激情,喫過苦、受過傷。在他們眼裏,騎行是一趟苦旅,不是喝咖啡、探店和拍照。

晚高峯的路口,左邊的小布與右邊的大車們,此刻不分你我

有時候,甚至小布內部也有一套鄙視鏈。

@曉林曾見過有人花9萬塊錢,給小布換了更輕的零件,爲了讓整車再輕10斤。前段時間,他的同事花5000塊,給愛車換了某個鈦合金材質的零件,馬上跑來向他炫耀。“換了零件,他的車就比我輕了1斤。”

雖然覺得大可不必,但他知道,在追求輕的道路上,車圈人可以無限“鄙視”下去。

03

都這麼貴了,北京年輕人爲啥非要騎車?

作爲一手公路車一手小布的車主,@曉林 其實很享受在兩種狀態中轉換。“過去很喜歡嗖一下從別人旁邊騎過去時,路人的那種驚呼,都覺得我的車很帥。”

而現在隨着年齡的增長,他也開始享受騎着更便攜的小布,在城市中慢慢穿行的感覺。

騎行中的@曉林

騎車是一個起點。通過騎行,@曉林 在這座城市認識了不少朋友,大家一起騎車,一起飛盤,一起解鎖老北京的衚衕,古老的護城河,見識北京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有時候下了班,爲了緩解壓力,他會直接夜刷90多公里,跟車友喫喫喝喝,盡興散場。

“騎車的時候,你要全神貫注在路線、方向上。不會再庸人自擾,作一些無用的思考。只會非常放鬆地去感受風景,去看看樹、看看天安門,看看路邊的人生百態。”

在@Lee 眼中,騎行是一種剛剛好的速度:坐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行能讓你慢下來欣賞風景,但又不至於沉溺其中。”

在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他終於買到了一款心儀的公路車,標價4399。

不到5000的車,帶給他的快樂完全不輸萬元豪車。提車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他特意從北三環的家出發,騎車20公里去西二旗的公司上班。“那天天特別藍,雲也很白,能聽到風的聲音。我真的特別開心,特別開心。”

他告訴我,早在大學的時候,爲了追求某種艱苦的浪漫,自己和同學曾經騎公路車穿行川藏線,“去追求某種非常大的能量包。”

但越是長大,他越發現,遠方帶來的刺激、亢奮和腎上腺素確實很好,但人不能每天只想着遠方活着。“城市騎行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讓你發現,就在生活附近,也有很多小的能量包,一樣能讓人快樂。”

@曉林 說,自己有個哥們兒,以前對車的投入也挺高。但現在忙孩子、忙工作,好好的車就在家裏喫灰。“還是向社會低頭了。”

但哥們兒捨不得把自己的車賣掉,一直留着。“他想興許哪天就又想騎了呢?也許有一天,他還會回來,我們還會一起騎車。”

Ending:

作爲騎行愛好者,攝影師@吳依然 也很喜歡騎車時那種不緊不慢的節奏,可以慢慢觀察別人——和他們的自行車。

這裏是她在北京捕捉到的騎車人的小樂趣,希望你也有被治癒到。

看,其實不需要多好的自行車。

無論是二八大槓,還是頂級豪車,從跨上單車的那一刻起,屬於騎行的快樂,是等價的。

作者:小明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使用

一起聊聊

你在騎行中收穫過什麼快樂?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