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6日訊(編輯 瀟湘)對於陷入空前“氣荒”威脅的歐洲大陸而言,眼下的壞消息似乎一個接着一個:俄羅斯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隨時面臨斷供的風險,而美國得州天然氣出口終端的火災影響仍無法揮散,甚至連挪威的罷工也令其供應前景雪上加霜。

在上月,四處求援的歐盟甚至找上了西方陣營的傳統中東盟友以色列,然而,這一未來可以供應歐洲天然氣的新賣家,如今也正遇到大麻煩……

以色列官員本週表示,由於來自伊朗支持的激進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威脅,以色列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計劃可能會遇到阻礙。與此同時,以色列看守政府總理正尋求法國的幫助,以化解以黎兩國海上邊境的危機。

在黎巴嫩真主黨威脅要採取行動,逼迫以色列控制的卡里什(Karish)天然氣田停止開採之後,這一邊境爭端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武裝衝突。在過往幾十年中,真主黨曾與以色列發生過多次衝突。

上週末,以色列軍方擊落了據稱是真主黨武裝組織向卡里什天然氣鑽井平臺投射的三架無人機。而真主黨則稱,無人機上並沒有攜帶武器。

爲了應對能源危機,歐盟近期一直在積極尋找能源供應的替代國,以色列就是目標之一。

以色列能源部上月中旬曾發佈消息稱,以色列將與歐盟、埃及共同簽署一項天然氣貿易協議,該協議旨在幫助歐盟擺脫能源短缺困境。參加會議的官員表示,以色列會先把天然氣運至埃及液化,再通過海運方式將天然氣運送到歐洲北部。

而根據以色列能源部長Karine Elharrar週二的最新表態,上述協議中的天然氣很大一部分就將來自於卡里什天然氣田,該氣田計劃於9月開始作業。

以黎海上爭端加劇

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一直沒有建立過外交關係,自以色列1948年建國以來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兩國也沒有達成一致的陸地邊界,但都致力於在“藍線”沿線實現停火。所謂“藍線”是指聯合國在2000年以色列軍隊從黎巴嫩南部撤出後劃定的邊界。

而隨着世紀之交在地中海東部發現大量天然氣儲量,臨近的各國也爭相開始劃定自己的海洋邊界,以確保自身能獲得這一利潤豐厚的資源。

據以色列和黎巴嫩官員表示,2011年,黎巴嫩和以色列都向聯合國提交了各自聲稱的海上邊界座標。兩國官員稱,這留下了一塊330平方英里的爭議海域,但當時卡里什完全置於以色列的經濟水域中。由此繪製的地圖還將一個更靠北的氣藏(黎巴嫩稱之爲Qana,以色列稱之爲Block 72),置於以色列和黎巴嫩經濟水域之間的爭議區域。

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其認爲與黎巴嫩談判的核心爭議在於雙方對Qana擁有何種權利,而卡里什天然氣田則並無討價還價的餘地。考慮到這一點,以色列於2016年將開發卡里什天然氣田的權利授予了倫敦上市公司Energean。

但是,當以色列和黎巴嫩在2020年底參加由美國斡旋的談判,以解決長期以來的海上邊界爭端時,黎巴嫩在海上邊界上確立了新的立場,將卡里什劃入有爭議的領土,Qana則被劃入黎巴嫩的經濟水域。

目前,這場海上爭端的進程,很可能將決定以色列是否真的能夠順利向歐盟出口天然氣。

以色列能源部曾表示,卡里什天然氣田開發將大大增強以色列的能源安全和供應,還將增加以色列天然氣出口,包括對埃及、約旦以及因全球能源危機而需要額外天然氣來源的歐洲國家出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