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勝算不到三成,美國經濟“軟着陸”難度加大

導讀:美聯儲近期宣佈大幅加息,希望藉此抑制過剩需求,尋找經濟“軟着陸”。但過去半個世紀的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從未能不以經濟衰退爲代價,成功治理“滯脹”。美聯儲誤判了通脹形勢,採取行動過於遲緩,其希望在不引發失業率大幅提高的同時控制住通脹,難度正變得越來越大。

由於5月通脹意外走高,通脹預期“脫錨”風險加大,美聯儲在6月議息會議上宣佈大幅加息75個基點,這是自1994年以來的最大加息。美聯儲希望通過提高利率水平來抑制過剩需求,並尋找能夠在未來實現經濟“軟着陸”的可能路徑。但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加息背景下實現“軟着陸”的勝算不到三成。

1965年以來,美聯儲共經歷了11次加息週期。其中,美聯儲在1965年、1984年和1994年的3次加息週期中降低了通脹水平,而且沒有引發經濟衰退。在這幾次相對成功的“着陸”過程中,美國經濟存在明顯的共同點:一是勞動力市場並不十分緊張,二是通脹水平相對較低,供應鏈相對穩定,三是利率水平高於通脹水平。

爲什麼這三個條件如此重要?首先,相對鬆弛的勞動力市場意味着企業可以通過降薪來應對加息,因此經濟不存在螺旋式上升的通脹壓力。其次,較低的通脹意味着美聯儲的緊縮壓力較小,因此貨幣政策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兼顧就業與通脹。而且供應鏈相對平穩意味着經濟不存在滯脹風險,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可以通過抑制需求來給經濟降溫。最後,利率水平高於通脹水平,表明美聯儲在“工資—價格”螺旋式上漲現象形成之前已提早採取行動,而不是等到通脹失控之後纔開始加息。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的緊縮將更加有效,反之其緊縮的有效性就比較存疑,且代價也將更大。

歷史經驗進一步顯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在所有通脹率高於4%、失業率低於5%的時期裏,美國經濟在接下來兩年內都陷入了衰退。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在其最新的一篇合著論文中指出了這種現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爲了應對滯脹曾四次加息,但每一次都引發了經濟衰退。另外幾次失敗的“着陸”分別是:1990年7月至1991年3月的衰退,主要由美聯儲加息,疊加儲貸危機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戰爭造成;2001年3月至11月的衰退,由美聯儲加息刺破互聯網泡沫危機,疊加“9·11”恐怖襲擊事件造成;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的衰退,由美聯儲加息刺破房地產泡沫,並演變爲次貸危機引發。

與歷史上美國經濟實現三次“軟着陸”時的條件相比,當前美國的壓力要大得多。首先,美國勞動力市場比失業率顯示的更爲緊張。2022年4月,美國職位空缺率高達7%,離職率高達2.9%,都顯著高於疫情前水平。5月失業率低至3.6%,幾乎與疫情前水平相當。這些都將引致工資繼續加速上漲。

其次,CPI環比持續上升,通脹基礎愈發牢固。2022年5月的CPI同比增速意外攀升至8.6%,不但超過了8.3%的預期值,月度環比增速也達到1%。這說明物價仍在繼續上漲,通脹水平仍未觸頂。

再次,美聯儲誤判了通脹形勢,採取行動過於遲緩,使得實際利率長期爲負,導致價格上漲越來越普遍,且資產價格估值偏高。

最後,供應鏈修復遲緩,經濟存在滯脹風險。美國經濟供給面受到了更多的影響,尤其是中美博弈引發製造業供應鏈不穩定,還有俄烏危機以及美歐對俄製裁引發大宗商品價格動盪。

今天,在供給面的持續負向衝擊之下,美國經濟正面臨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風險。正如前面提到的,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從未能夠不以經濟衰退爲代價成功治理滯脹。美聯儲正嘗試通過大幅加息來降低過剩需求,以抑制需求對通脹的拉動,然而,美聯儲的加息政策難以影響供給側。美聯儲希望能夠在不引發失業率大幅提高的基礎上,控制住通脹,儘管這是一個可能的情形,但難度正變得越來越大。6月議息會議的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可能在2022年底將聯邦基準利率提高至3.4%左右,這是一個很可能讓美國經濟“硬着陸”的限制性水平。

當然,未來美聯儲的具體加息路徑,將取決於通脹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但美聯儲將不得不承擔“走得太遠”或“走得不夠遠”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