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21年中國乘用車“雙積分”成績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愁

7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發佈《2021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公告》。

公告顯示,2021年,中國境內129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064.82萬輛,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爲1533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WLTC工況)爲5.10升/100公里,較2020年降低15%以上,超額完成年度5.98升每百公里燃料消耗量的目標。

同時,129家乘用車企業中,2021年度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達標企業爲65家,不達標企業爲64家,達標率首次超過50%,去年同期僅爲30%。

具體來看,特斯拉和比亞迪依舊是積分大戶,而自主品牌表現總體仍優於合資。其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榜第一是上汽通用五菱(254.72萬分),上汽通用則成了倒數第一(-71.47萬分)。此外,還有上汽通用、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廣汽本田等多家合資車企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未能達標。與此同時,合資車企也是新能源汽車負積分榜單的常客。

對此,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爲,“合資車企的雙積分表現相對較差,主要與其新能源車數量較少有關”。從2021年國內整個新能源市場的銷量佔比來看,合資與自主相比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數據顯示,2021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爲27.3%,而合資僅佔2.6%。

儘管合資車企轉型壓力大,但有所進步的是,與前幾年相比,其負積分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一來是合資車企們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二來企業內部關聯交易也成爲了合資車企們解決負積分問題的途徑。比如,上汽通用2021年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較2020年同期減少了22.5%,一汽大衆的負積分也有所降低,同比減少了62.1%。

除了合資車企外,保時捷、法拉利、瑪莎拉蒂等豪車品牌也是當之無愧的負積分大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張雙積分榜單上,有部分自主品牌嚴重不達標,比如吉利汽車(-41.63萬分)以及奇瑞汽車(-46.85萬分)。

對此,有分析稱,吉利未達標“主要與其新能源轉型緩慢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吉利的新能源銷量佔整體銷量不足10%,而奇瑞未達標則與“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分拆有關”。

據悉,雙積分政策始於2018年,對應設立“油耗”和“新能源”兩種積分,旨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企業考覈達標的產生正積分,不達標的產生負積分。若雙積分不達標,企業可通過購買其他車企的積分實現達標,如果沒有及時歸零,相關車企將無法銷售旗下新車。

作爲積分大戶,特斯拉和比亞迪(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通過新能源車的熱賣均獲得了超百萬的積分,分別達到了140.17萬分以及165.56萬分。值得一提的是,靠賣積分實現利潤提升不失爲“造血不足”的新勢力們謀生的重要手段,特斯拉也因此一度獲得了“賣炭翁”的名號。按2021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均價2088元/分來計算,在比亞迪和特斯拉將手中積分全部對外出售的情況下,分別可獲利34.56億元以及29.26億元,而負積分最多的上汽通用則需要付出14.92億元購買積分。

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積分交易524萬分,同比增加144%,交易總額達109.4億元,同比增長322%。

據工信部預測,考慮到前期積分結轉,預計2022年正積分供給較爲充裕。但隨着後續油耗法規、積分考覈要求加嚴,疊加車輛大型化趨勢,後續積分供需或將走向緊平衡。

在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新階段,爲了適應新階段的需要。工信部將同相關部門優化積分管理機制,推動《積分辦法》在促進汽車產業碳排放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悉,2021-2023年度的新能源積分比例已修改爲14%、16%以及18%。2024年以後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將由工信部另行公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