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南 中國能源報

記者日前在水利部“綠色小水電建設現場會”上了解到,自今年水利部首次啓動綠色小水電站創建以來,全國12個省(自治區)上報40多座小水電參與評審,僅佔我國47000多座小水電站的1‰。而且,申報電站幾乎均爲國有電站,私營業主鮮有申報,這與政府主管部門的預期目標相去甚遠。

據瞭解,除技術條件限制外,配套激勵政策缺失是小水電業主今年參評積極性偏低的主因。

自願申報欠活躍

2016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綠色小水電”。兩年來,水利部先後出臺《關於推進綠色小水電發展的指導意見》、《農村水電增容擴容改造河流生態修復指導意見》,旨在開展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工作,並於今年8月頒佈實施了《綠色小水電評價標準》。

今年6月,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工作正式拉開帷幕,旨在引導小水電行業加快轉型升級,並走上生態友好、社會和諧、經濟合理、管理規範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規劃,到2020年,單站裝機容量10兆瓦以上、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內1兆瓦以上、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過的電站要全部創建爲綠色小水電站。 

然而,創建工作啓動首年,僅有陝西、浙江、海南、遼寧、福建等12個省(自治區)上報了40多座小水電,與水利部開始的預期有不小差距。而且,首批申報者幾乎均爲國營企業,出於自願申報的業主屈指可數。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自願申報不活躍、小水電企業不積極、私營業主少的主要原因在於:有的小水電站因建設時期久,受當時技術條件等因素制約,設施陳舊,效益低下,難以滿足水利部創建綠色小水電要求的生態流量;有些業主不願在綠色轉型所需的環境整治方面追加資金投入;有些早期建設的電站大多沒有通過竣工驗收,近年才摘掉“四無電站”(無立項、無驗收、無設計、無管理)“帽子”。除了上述硬性條件達標外,很多私營業主不願申報綠色小水電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鼓勵政策。

“在沒有激勵政策或強制措施的情況下,推廣綠色小水電存在一定困難。”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水利廳負責人向記者訴苦,“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好這項工作,任重道遠。”

雖“開局不利”,但政府主管部門力推小水電綠色轉型的決心並未動搖。水利部水電移民司副司長邢援越透露,明年水利部將繼續創建一批有影響力的綠色小水電站,力爭2018年再創建200座綠色小水電站。

據瞭解,貴州已選取28座基礎條件較好、業主積極性高的農村水電站作爲2018-2020年綠色小水電創建電站。2018年,海南將有36家小水電站參與創建。雲南省和青海省雖然未參與首批申報,但也在籌劃創建目標。雲南計劃從2018年開始,力爭每年創建10個以上綠色小水電站;青海力爭到2020年,分期分批完成全省37座綠色小水電站的創建申報工作。

生態補償待完善

記者瞭解到,目前創建綠色小水電申報不積極、推進慢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生態補償。各省在具體操作中採用的補償機制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方式,都與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密不可分。

浙江,成功實踐了政府轉移支付。

據瞭解,浙江省水利廳成立了生態水電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主動與該省發改委、財政廳、治水辦等部門對接,爭取專項資金,省裏補貼總投資的35%,市裏、縣裏再補貼一部分。“金華市水利局會同市財政局建立了市級水庫生態放水及放水後發電損益補償機制,從2017年起對本市四座中型水庫電站給予相應的生態發電損益補償。”浙江省金華市水利局局長潘爐生向記者介紹。

“每年補償九峯水電站生態發電損益54萬元。”浙江省金華市源水水資源投資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葛永明對記者說,“2014年起,金華市政府將九峯水庫庫區納入金華市飲用水源生態涵養功能區,每年給予生態補償1000多萬元,用於庫區生態保護工程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等。截至目前,已安排資金3500萬元。水庫蓄水以來,水利部門也安排資金400多萬元,用於庫區水源地保護、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項目。”

與浙江不同,福建建立了小水電站生態電價機制

“省政府今年6月通過激勵約束機制推動水電站下泄生態流量,已起草了《水電站生態電價管理辦法》。”福建省水利廳副廳長厲雲介紹,“該辦法對落實生態下泄流量的水電站,給予生態電價獎勵;對未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給予生態電價懲罰。通過‘改、調、限、退’等處置方式,恢復河流52公里,改善河流生態107公里。”

針對生態電價機制,參加“綠色小水電建設現場會”的各省水利部門負責人均表示,希望本省的物價局、發改委等一起研究制定鼓勵政策,落實部分生態補償資金,減少生態流量下泄的阻力。

“去福建調研後,我感覺到湖北推進小水電綠色轉型的壓力很大。”湖北省水利廳農電處處長戴柱新明確告訴記者,“目前湖北探索生態電價機制和專項資金支持的難度較大,尤其是生態電價機制,牽扯多個政府部門,僅靠水利部門推進‘孤掌難鳴’。”

戴柱新表示,湖北省目前正推進全省範圍內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立法立規工作,並剛剛完成興山縣壩式、混合式、徑流引水式4座不同類型的水電站泄放監測設施試點建設。“試點成功後,逐步將全省範圍內100座生態較爲敏感區域水電站納入省級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監控系統。”

小水電綠色轉型,地方政府莫當看客(短評)

“創建綠色小水電”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小水電綜合效益的有益探索。地方政府重視與否,決定着這項工作整體推進的快慢成敗。

由於省政府高度重視,福建、浙江目前已形成特有的小水電生態修復工作機制和方法。在福建,經過探索實踐生態電價機制,形成了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爲該省繼續推進綠色水電站發展提供了範本。  

令人遺憾的是,浙江、福建只是個例,全國47000多座小水電站中,還有99.9%沒有或者不想成爲“綠色”小水電。

創建工作的初衷,在於改變小水電粗放式開發的發展方式,讓小水電走上生態友好、社會和諧、經濟合理、管理規範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但是,小水電目前也確實面臨效益欠佳、老舊不達標、驗收環評資質不齊全等各種問題,加之大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視,且存在“九龍治水”的監管弊病,企業無心更無力踐行綠色轉型。因此,不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沒有切實可行的激勵政策和堅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等頂層制度設計,“創建綠色小水電”恐將是紙上談兵。

綠色小水電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做好價值引導工作,讓小水電企業意識到創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更要謀劃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讓企業有動力主動轉型升級。如此,才能真正“盤活”綠色小水電創建工作,讓小水電真正造福於民。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