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6日訊(記者 黃靖斯)緊抓註冊制下投行執業能力,在重點關注撤否率高、罰單多、負面輿情多的監管基調下,上半年保薦機構執業成色正迎來全方位的“拷問”。

在總體科學、合理的發行節奏之下,2022年前半程,資本市場交出的IPO股權融資成績單依舊可圈可點。截至6月30日,IPO發行上市新股171只,首發募資3119億元,同比大增46%。融資規模再上臺階的同時,上市企業“帶病闖關”“一查即撤”現象是否好轉?

易董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共有148家擬上市企業止步IPO,其中主動撤回的有133單,被否項目的有15單,終止總數與2021年(143單)同比持平,九成的過會率也和去年總體相當。根據易董口徑,上半年滬深兩市IPO被否率(被否數量/審覈家數)爲4.19%。

作爲企業密集上市的大本營,創業板IPO撤回同樣高企,上半年共有65單撤材料,佔比接近五成,而這也與創業板申報數量較多有關。北交所和科創板分別爲22單和21單,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則各有14單和11單。“報得多,撤回的就多”這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屬於正常現象。上述撤回項目歸屬45家券商,券商家數和2021年基本持平。撤單數居前的券商分別爲:海通證券(9單)、國泰君安(8單)、中信證券(8單)、西部證券(7單)、華泰聯合證券(7單)。

上半年15單IPO被否項目同樣接近半數來自創業板(7家),上交所主板爲5家,深交所主板有3家,北交所和科創板上會企業均保持着零失誤的紀錄。保薦承銷商中,國信證券被否項目3家排名第一,西部證券和中天國富各2單排在第二,浙商證券、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國融證券、華西證券、中德證券和東興證券也各有1單。

被否IPO大增五成,撤否半數來自創業板

各板塊的撤回情況總體也符合“報的多,撤的多”,IPO發行節奏較爲活躍的創業板撤回率同樣居高不下,上半年共有65家擬上市企業撤材料,佔比接近五成,北交所和科創板撤回數相當,分別爲22單和21單,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則各有14單和11單。

值得注意的是,6月29日創業板擬IPO企業密集撤單的情況曾引發關注,一天內瑞能股份、聯智科技、朗夫科技、智特奇、博大科工、寶寶巴士6家企業先後撤材料,刷新創業板年內單日撤材料數紀錄。“報的多,撤回的就多”這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屬於正常現象。

分月份來看,今年上半年月均撤回單數爲22單,除2月IPO發行受春節假期影響外,撤回節奏在月份分佈上總體較爲均勻。總體來看,3月和6月各迎來了IPO撤回單數的小高峯,撤材料數分別爲34家和29家。記者注意到,A股IPO申報提速或是6月IPO撤單數達到年內次高峯的主要原因。6月至今,A股新增申報IPO項目數連攀高峯,近半月新增家數已接近400家,這其中也數創業板和北交所發行最爲活躍。

從行業分佈來看,製造業、醫藥生物、信息技術、食品飲料、通信及電子等IPO發行的熱門賽道同時也是企業“臨陣”撤回的重災區。作爲上半年唯一一家撤回IPO的券商,萬聯證券位列其中。繼今年1月IPO中止審查後,萬聯證券於3月16日撤回A股發行申請,原因系公司戰略規劃調整,未來將擇機重啓IPO。

除了撤單外,IPO被否率也是業內頗爲關注的指標。今年A股有15單IPO項目遭到否決,較去年同比大增50%,總體被否率爲4.19%。從板塊分佈情況來看,創業板被否數量依舊高企,上半年被否家數爲7家,佔比近五成,被否率4.55%;上交所主板被否家數爲5家,被否率21.74%;深交所主板有3家,被否率爲8.57%;北交所和科創板上會企業均爲全數通過。

從名單來看,多家“帶病闖關”的擬IPO企業赫然在列,其中也包括二度闖關“失利”的木業股份和環洋股份。發審委對木業股份提出的問題涉及產業定位、關聯交易、資金往來以及應收代墊款等;獨環洋股份則因其立性和盈利真實性受質疑。

報得多撤得也多?西部證券7單撤回成特例

IPO撤回企業密集出現,背後保駕護航券商投行的執業質量同樣成爲關注焦點。上半年133單撤回項目被45家券商承包,涉及券商家數(42家)和2021年基本持平。

總體來看,撤單數居前的基本爲IPO保薦承銷大戶,撤單數前十的券商分別爲:海通證券(9單)、國泰君安(8單)、中信證券(8單)、西部證券(7單)、華泰聯合證券(7單)、國信證券(6單)、中信建投證券(6單)、國金證券(5單)、長江保薦承銷(4單)、長城證券(4單)、申萬宏源承銷保薦(4單)、開源證券(4單)、華創證券(4單)和中金公司(4單)。

保薦大戶之外,撤單數居前的投行中也較爲罕見地出現了中小券商的面孔,這其中,西部證券獨攬7個撤單項目在一衆頭部券商中顯得格外惹眼。IPO項目屢屢失手、被北交所口頭警示、撤單數居高不下,2022年投行業務突遇“水逆”或是擺在西部證券面前最爲現實的難題。

5月6日,因信息披露違規,西部證券與輔導的天濟草堂同被北交所口頭警示。此外,隨着紅星美羚、恆茂高科IPO被否,西部證券今年保薦的前2單IPO項目全部折戟。至6月,隨着晨光電纜及山外山的先後過會,西部證券IPO承銷項目才實現零的突破。

國信證券被否數最多,3家券商被否率高達100%

2022年上半年被否項目達到15家,較2021年的10家同比驟增了50%,這對部分“帶病申報”的發行人及背後的中介機構無疑起到了更強的威懾作用。

11家主承銷商承擔了15家被否項目的保駕護航工作,名單中多爲中小型券商。國信證券被否項目3家排名第一,西部證券和中天國富各2單排在第二,浙商證券、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國融證券、華西證券、中德證券和東興證券也各有1單。

2022年,國信證券投行業務開局“狀態”不佳,不僅收下今年首單IPO“折戟”項目,被否項目數在行業中也位居第一,3單“失手”項目分別爲博隆技術、亞洲漁港和興禾股份。其中,博隆技術被質疑是否存在集體資產流失、實控人認定、收入確認是否準確、跌價準備計提等問題;亞洲漁港的硬傷集中在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收入的真實性、內控是否完善、資金往來方面;興禾股份被“打回”的原因是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等。

相比之下,中天國富、國融證券和華西證券或更顯捉襟見肘,這3家券商上半年IPO被否率高達100%,真實演繹了“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其中中天國富被否項目爲九州風神和北農大,國融證券被否項目是電旗股份,華西證券的被否項目是湖山股份。

前掌門人餘維佳出走帶來的高管動盪餘震,似乎讓中天國富強勢的投行業務蒙上陰影。2單IPO項目悉數“折戟”之外,由“狼性”轉爲“佛系”似乎也是這家新銳投行給行業帶來的新印象。因未勤勉盡責督促發行人按照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今年年初,中天國富及保代因鑫甬生物體驗了一把一案“多罰”。保代流失也接踵而至,中天國富保代數量由年初的95人減少至當前的66人,縮水超過三成,也一度成爲今年以來保代人數減少最多的券商。

對保薦機構而言,撤否率高企除影響自身保薦承銷工作的推進外,更有可能招致監管的專項檢查。今年5月,證監會在系統內印發了《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現場檢查工作指引》,以強化現場檢查爲着力點,意在督促券商提高內控合規質量。“工作指引”明確五種應當開展檢查的情形,包括投行項目撤否率高、投行執業質量低、負面輿情數量多影響大、承銷公司項目違約率高、因投行業務違法違規被處罰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