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中小券商IPO按下加速鍵:上半年2家過會10家排隊,熱情何來

中小券商IPO開啓了“加速度”。前有東莞證券、信達證券相繼過會,7月5日,華寶證券、開源證券又紛紛披露招股書。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截至目前,共有2家券商過會,10家券商排隊中。

爲何中小券商密集謀求上市?熱情何來?券商行業又將迎來哪些變化?

券業資深人士王劍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IPO增多,一方面反映了近年來券商行業的合規管理質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反映出市場對券商行業的整體發展前景表示樂觀,願意接納新上市券商;此外,也反映出市場或監管層對於直接融資的期待和對於整個市場向直接融資更多傾斜的政策導向。

案例1

華寶證券業績規模或成拖累資管投行處於起步階段

伴隨着招股書的發佈,華寶證券的IPO進程又邁進了一步。

公開資料顯示,華寶證券成立於2002年3月,2021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革,如今背靠國內鋼鐵巨頭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據招股書披露,華寶證券計劃發行不超過 13.33 億股,發行比例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25%。

從業績來看,2019年至2021年,華寶證券分別實現營收6.87億元、7.75億元和10.3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9615.76萬元、1.16億元和1.60億元。儘管業績不斷增長,但其2021年淨利潤在行業內的排名較2020年下滑了7位。

目前,已有渤海證券、首創證券、華寶證券、開源證券、財信證券等多家券商處於 IPO 排隊審覈階段,而華寶證券 2021年業績在這5家券商中墊底,即便是此前終止審查的萬聯證券的業績也優於華寶證券。

有業內人士認爲,業績規模在某種程度上仍是其IPO的最大硬傷。

從具體業務來看,華寶證券的業務更多依賴於財富管理業務(包括證券經紀業務和信用業務等)和證券自營收入。2021年,華寶證券財富管理業務實現營收6.23億元,佔同期公司營收比例爲59.99%;實現自營業務3.16億元,佔比30.45%。

而其資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還處於起步階段,2021年營收佔比分別爲7.16%和2.69%。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該現象主要與華寶證券的業務佈局有關,與其他券商相比,其取得的業務資質時間相對較晚。

比如,2012年底,華寶證券獲得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經營資質;2014年底,獲得證券承銷資質;直到2020年底,才獲得保薦業務資格。

華寶證券表示,後續在戰略方面,要着力一個突破,即推進公司A股IPO上市,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股權多元化,增強資本實力,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本次A股發行將有利於全面提升經營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從而實現業務快速發展。”

招股書顯示,華寶證券此次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支持公司業務發展,進一步鞏固並拓展各項業務,提供充足的資本和資金支持,促進公司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及股東利益最大化。

案例2

開源證券業務之間發展不均衡新三板業務成明星業務

開源證券的IPO進程同樣也向前邁進了一步。

公開資料顯示,開源證券是陝西的一家券商,成立於2002年。在本次發行前,陝煤集團持股佔比 58.80%,系公司的控股股東。

從業績來看,2019年-2021年,分別實現應收20.84億元、28.35億元和27.00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3.99億元、5.91億元和5.17億元。據瞭解,2021年開源證券營收下滑主要系其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下降所致。

從業務發展來看,開源證券將“砝碼”壓在了新三板業務領域。

開源證券指出,基於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我國證券市場的競爭狀況,公司在積極發展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等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重點佈局以新三板業務爲主的投資銀行創新業務、債券承銷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新興業務領域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業務。

如今,新三板業務已是開源證券的明星業務,2018年和2019 年,開源證券新三板掛牌項目行業排名第一;2020年新三板持續督導數量行業排名第二;2021年新三板持續督導數量行業排名第一。截至2021年底,開源證券持續督導新三板企業 616 家。

就IPO的硬傷而言,開源證券在招股書中指出,相較於同行業領先企業,公司在資產規模、資本實力、客戶基礎等方面存在較大劣勢,2021 年末本公司的總資產在證券業協會統計的證券公司中僅排第 55 名,淨資產排第 42 名。2020年末公司的總資產、淨資產排名,分別爲第61位、第50位。

此外,開源證券指出,其在業務均衡性方面也有待提高,收入結構還需優化。“公司雖然建立了多元化業務體系,但業務之間的發展不均衡,與新三板業務、北交所業務、債券業務等排名靠前的業務及行業整體水平相比,部分業務整體實力、市場競爭力仍顯不足,如投行股權類業務基礎較差、國際業務仍是空白、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能力有待突破等。”

觀察

上半年2過會10排隊,爲何中小券商密集謀求上市

近年來,中小券商IPO按下“加速鍵”,今年上半年截至目前,共有2家券商過會,10家券商排隊中。

其中,過會的分別爲東莞證券和信達證券。2月東莞證券IPO過會,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6月,信達證券過會,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同期,首創證券和渤海證券IPO申請已獲受理;開源證券、華寶證券和財信證券IPO相關材料被證監會接收,並於目前披露了招股書;華龍證券、申港證券、華金證券、東海證券和國開證券等券商也處於輔導備案狀態或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

爲何中小券商密集謀求上市?開源證券在招股書中指出,證券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公司淨資本規模與頭部券商相比差距較大,不利於業務拓展,甚至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申請新的業務資格。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及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亟須通過發行募集資金進一步擴大淨資本規模,彌補淨資本規模不足的劣勢。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國內證券公司目前收入來源相對集中,盈利模式趨同,業務同質化較 爲明顯,進而導致在傳統業務方面的競爭加劇。中小券商如果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提高資本實力,在區域市場或細分領域取得比較優勢,可能面臨業務規模萎縮、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王劍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IPO增多,一方面反映了近年來券商行業的合規管理質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反映出市場對券商行業的整體發展前景表示樂觀,願意接納新上市券商;此外,也反映出市場或監管層對於直接融資的期待和對於整個市場向直接融資更多傾斜的政策導向。

王劍輝指出,券商IPO的發展階段某種程度上也和商業銀行相似,先是一線的大型機構,然後是中大型機構,現在是中小型機構,或者說,從全國性機構向區域性機構逐步發展,謀求上市。

談及中小券商上市帶來的變化時,王劍輝指出,一方面,部分中小券商在新三板業務方面比較擅長,上市後會有更多資金支持,進而這些機構在這方面可以做強做優,甚至做大;另一方面,中小券商上市本身也會形成投資機會,在良性的競爭中,部分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機構會脫穎而出,更快的成長,會給投資者帶來收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