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然是如何形成現在的創作風格的?在成功的背後,有多少腳踏實地前行的足跡 是不可忽略的?他在每一次完成新嘗試、新突破之後,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將時光倒回,讓龐然帶着我們重溫那些經過苦苦思索進而靈感迸發的時刻。

墨葡萄圖--探索金石味

2014年

《墨葡萄圖》. 龐然作

這件作品雖小,但對我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是我 具有金石意味作品的一種嘗試和探索,而且非常成功。


2014年春天,一位藏家想找我做一件明代書畫大家徐渭的作品。徐渭才情縱橫,我對他心生敬畏,覺得無法淋漓盡致地展現他的才華。但藏家一再要求,又使我鼓起了勇氣。雕刻的時候,我感覺很有難度。徐渭是既狂放 不羈又一絲不苟的人,他的墨葡萄、藤枝用墨高級,一絲不多、一絲不亂,我在玉石上想盡辦法也達不到他那種點染效果。但我既然做了,就不能半途而廢,還要繼續往下走。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我一遍遍地讀徐渭的詩文,認爲 他在那種境遇下畫墨葡萄,是一種心靈的觀照。既然他已經落魄至極,我爲何不讓他更加落魄?想到這裏,我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一般來講,創作玉雕儘量完美而不破,但當時我已經做了一半,如果不繼續那更是一種破壞,那乾脆就“破壞”它吧——樹葉就像被秋風掃落,本來已經熟透的葡萄因無人採摘而變得乾癟,就這樣一氣呵成、一瀉千里。刻完後我非常激動,大汗淋漓。這是我具有節點性的一件作品,每一顆乾癟的葡萄都像是徐渭智慧的閃現,我覺得它比原畫更有衝擊力。這個過程無比艱辛,但其樂無窮,每每憶起都使我開懷大笑。

品茶圖--第一次以青玉雕刻山水
2015年

《品茶圖》. 龐然作 《悠然見衡山——讀文徵明畫意》. 龐然作

這是我用青玉雕刻山水的第一件作品,選取了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圖》。我既然客居蘇州,就註定要 用心研究“明四家”。《品茶圖》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選擇它是因爲其用筆、用墨符合玉雕的規律,是我所能表現的山水圖像。


由於是第一次嘗試山水題材,我原原本本地按照原作去做,題跋的位置、樹的高度、山的輪廓等比例 都很準確,沒有再創作的痕跡。不過,它對我有一個貢獻,讓我找到了壓砣、棗核、喇叭等玉雕工具之間頻繁轉換使用的感覺和規律,應該說收穫不少。

悠然見衡山——讀文徵明畫意
第一組山水套牌


那時候,我覺得總刻單幅山水沒意思,真正檢驗玉雕師的水平還是要刻成套的作品。這是我着手雕刻的第一套山水套牌。由於當時在整形方面還缺乏經驗,所以它尚有很多瑕疵,但代表了自己玉雕生涯的一次突破。做套牌我還是首選了文徵明,因爲他的繪畫工細,寫意成分不多。我選了他的四幅山水畫,分別 代表了四季的四個場景——春天盪舟、夏天訪友、秋天煮茶、冬天夜話。我用山水將畫面相連,用樹木相互照應,人在其中迂迴走動,四個畫面形成了呼應關係。怎麼讓不同場景的套牌做出連帶關係?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這個課題將一直延續至我今後的創作中。

金剛經--首刻經典 “障眼法”顯奇效

2016

在創作了一系列山水套牌之後,我 一直思考如何再進一步,去駕馭更宏 大的題材。2015年,我有幸被評爲“中 國玉石雕刻大師”。在爲自己的創作 做階段性總結時發現,不管是山水還 是書法,在單組作品體量上還是比較 薄弱的。換句話說,能稱爲“經典”的 作品不多,能傳世的作品更少。


2015年秋天,一位上海藏家想找我刻《金剛經》,開始時我覺得5000多 字,刻個小作品就行了。但沉下心細究之後我發現,《金剛經》是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部重要作品。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次機會,不能輕易喪失。


我選擇了一塊17公斤的玉料,將最精華的部分切割出來,整理出厚度一 樣的五塊牌子。5000多字不出錯漏是不可能的,修改的過程其實也使我爲 日後刻大體量經典作品積累了許多經驗。這套作品中的佛像算是個亮點, 其凸出牌面的高度僅爲1毫米,但看起 來卻十分有厚度,這是因爲我做了背 光處理,用了“障眼法”。


因爲有了這次刻《金剛經》的機 會,讓我意識到將中國的經典傳統文 化在玉石上傳承下去是我的責任,後 來便有了《孝經》《道德經》乃至《論 語》,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江岸望山圖--“邂逅”倪雲林

《江岸望山圖》.龐然作


“元四家”之一倪雲林在山水畫中表現的場景都是平靜如水、一塵不染的,非常適合在玉上呈現。這是我第一次“觸碰”倪雲林的 作品。在創作過程中,我發現玉雕還可以這樣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我對原畫中的石頭進行了重點描摹,畫面下方的石頭以陽刻的手法全部刻到牌子的平面之下。陽刻手法在玉雕中被廣泛運用, 在平面之下又做陽刻我不一定是第一人,但我認爲這應該是一種突破。這件玉牌 將陰刻和陽刻有機結合,並且銜接得天衣無縫。

荷石棲禽圖--刀與筆的充分融合

2018

青玉作爲一個玉種,有它天然的美,對這種美需要有一個探索的過程。和田青玉料的使用一直是很多玉雕大師面臨的難題,因爲它無法刻畫出清晰的痕跡,很難駕馭。從2012年開始,我做了大量青玉作品,經過6年的磨練,《荷石棲禽圖》應該算是我比較成熟的青玉作品了。八大山人用筆沉靜,但他的心是非常壓抑的,其畫作中隱含着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


我在刻這件作品的過程中,刻意對小鳥、荷花進行了研究。我將每一片荷花都用不同手法重點刻畫,四隻小鳥看似都孤立無援,但四條屏組合在一起時可以形成很有趣的畫面構圖。在這組作品完成之後,我感覺自己在處理筆墨與刀法的結合上更加成熟。

江渚楓林圖--小改動 大突破

2019

玉雕師在做活兒的過程中真是其樂無窮的。這件作品由於料的原因,已經不可能 做成方牌,只能是一個橢圓形,而且上小下 大。水滴形也算美觀,但不利於畫面構圖。我在整形過程中把內圈的上半部分隱去了,繼而顯得上部更開闊、更空靈,讓氣息通透,否則刻字時會顯得侷促和壓抑。


創作過程是千變萬化的,看似是一個 小的改動,實則是一次大的突破。

沈周畫意——楊梅村塢圖
整形出奇跡 2020

這件作品是我在析木玉上進行的一次探索。一位朋友給我這塊料的時候只有1.1 釐米厚,而且是馬鞍形,肩膀上還帶有一些 皮。這是一個難題,料子大,還這麼薄,處理起來非常難。我用了半年時間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在肩膀位置刻了線,再做出兩道窩。這既彌補了它的薄,也讓肩膀位置看起來不覺得有猥瑣之感。方形的牌子,我儘量讓它圓潤、飽滿一些,以求方中寓圓。這是 我對玉料做整形的代表作,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它的形狀,在有缺陷的情況下,爲它賦予了新的生命。

多維視角看龐然

龐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特立獨行、直抒胸臆,也許讓很多人感覺不適,但對 於真正懂他的人來說,那強烈的個性也正是其可愛、可敬之處。接下來,我們讓視角 更爲多維化,邀請業內專家、收藏家以及他的朋友、家人等,站在各自角度說說他們眼中的龐然。他的性格、他的作品、他的創作,透過他們的講述,你會看到一個更加鮮活的龐然。

他激勵着那些默默無聞的工匠

吳爲山(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當我從圖像上看到龐然的作品時感觸頗深,很明顯, 他是用心在創作作品。從這些作品不難看出他深厚的書法功底。而當我看到他的原作時,特別是他準備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的作品時,我真的爲之感動了。我覺得一個人能夠用心、用力、用情、用智慧,用他多年磨礪的經驗,把那些美好的文字,把傳統文化的經典刻在堅硬的玉石上,並 把文化的德性和玉的玉性緊密結合,使作品產生無窮的魅 力,這是十分可貴與難得的。他用妙手再現了偉大的經典 文化,字雖然小,但心象很大、情感很深。同時,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需要一代代人繼承與發揚的。可以說,這次龐然 的展覽是對當代中青年藝術家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工匠的一種激勵。

他是頗具藝術家範兒的

呂亞芳(知名當代玉器收藏家)

我收藏有很多當代玉雕名家的作品,有一次通過資料看到了龐然的作品,就找周圍相關的人去打聽, 其中也包括他的師父仵應汶大師。《論語》是儒家文化經典,雕刻這樣的作品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龐然做 到了,他用了兩年半時間完成的這件作品,效果比原 來想象得還要好。這件作品堪稱經典鉅製,只有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才配得上它的級別。《論語》玉冊組雕 這樣的作品前所未有,如此大的體量,如此好的材料, 再加上龐然自身書法和篆刻的功底,十分難得。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將作品中的字放大,筆鋒非常銳利遒勁, 他已經將金石味道完全融入玉雕創作中。而這樣的龐然也絕不僅僅是一位玉石雕刻大師,他是頗具藝術家範兒的。

他將玉雕與書畫的結合推向巔峯

仵應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龐然自幼愛好美術,很早就開始練字、學畫。2009年,他開始跟隨我學習玉石雕刻,我對他在琢玉、做 人等方面進行了很多引導。學習了三年以後,龐然走向社會,開始自己創業。直到今天,他能有這樣高的成 就,我作爲老師是驕傲和自豪的。我非常佩服他的精神,他真正將老師灌輸給他的精神付諸到了實際行動上。如他一樣地在玉石上呈現書法與繪畫,這是前所未有的。在當代,可以說龐然將這種玉石雕刻與傳統書畫相結合的創作方式推向了一個巔峯。

這個“怪才”遠超我的想象

範同生(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從1989年到現在,我與龐然相識30多年了,可以說我對他了如指掌。他的脾氣有點“耿”,到現在其實他還沒有走進世俗。但我也佩服他這一點,我們雖然從事同樣的工作,但他不需要迎合太多人,他只做自己。原來我想勸他還是要融入社會,但後來想想,只有這樣的他才能保持好的工作狀態。他在得知可 以到中國美術館辦展覽後,第一時間來我這裏告知這個喜訊。一句“成啦”,讓我們彼此都非常開心。這 就是我們的關係,互相沒有任何隱瞞,不存私心,相互幫助,相互推動。這次展覽也讓我和很多同行看到 了接下來努力的目標,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龐然是個“怪才”,最早我支持他刻字是爲了讓他找個生活來源,但現在的他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對他的想象。他現在的作品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開創了許多屬於自己的玉雕語言,這與他多年來的努力息息相關。

——本文摘自《中國收藏》,本文圖片由趙玉國拍攝。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