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超高净值人士“甜蜜”的烦恼:家族办公室行业仍在发展初期

超高净值人士也有“甜蜜”的烦恼, 这么多钱该给谁来管?

麦肯锡2021年11月发布的金融系列白皮书《全球领先的家族办公室的成功之道》显示,未来5年,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个人金融资产总和将以13%的速度高速增长,管理资产规模将从2020年的2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的38万亿元人民币。超高净值家庭数量也将在未来5年内从2020年的3.1万提升到2025年的6.0万。

麦肯锡对超高净值人群的划分标准是个人金融资产超过2500万元, 个人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银行理财、基金、信托、股票债券投资、保险等,不包括养老金、寿险、 房产等。

这么多财富交给谁来打理,不仅是超高净值人士的理财烦恼,也是财富管理机构眼中的万亿蓝海。随着居民财富不断积累和第一代企业家接连交棒,家族办公室这一舶来品正日益为人熟知。有平台数据显示,国内有1584家企业的现用名或曾用名带有“家族办公室”的字眼,他们瞄准的正是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这一潜力赛道。

家办行业“野蛮生长”

针对目前中国家办行业的发展现状,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戏言——“中国的家族办公室比家族还多。” 更有业内人士尖锐指出,中国的家族办公室目前处于“三无”状态——一无门槛、二无监管、三无标准。

诚然,目前监管层面既没有公布家族办公室的官方定义,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监管条例,更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但是,作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金融资产增长迅速、需求日益多元,推动家族办公室行业迎来腾飞窗口。

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家办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服务模式,多重因素造成了当前家办行业看似“野蛮生长”的情况。

所谓“三无”状态实质上都指向同一个原因,就是家办行业仍处发展初期,全国数千家家办在经营模式上缺乏统一的理念和标准。同时,监管一般是滞后于市场发展,家办企业依然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

朱剑还表示,家族办公室在欧美国家经历了数百年的沉淀发展才形成了成熟的服务模式,如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必然面临本土化的问题。

如果按照资金属性来分,现在国内市场的家办企业大致分为纯外资、中外合资、纯民营和国有资本(附属于国有金融机构的家办事业部)等,从机构数量来看,纯外资和中外合资较少,纯民营和国有资本的数量占据优势,从这一角度来讲,家办模式本土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相对于保险、基金等行业自上而下的本土化过程,家办行业中国化更多是从下至上的反向过程。由于目前家办企业较为分散,行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全局性的行业机构和组织,因此,在这种市场化的博弈和检验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适应中国客户、中国市场的家办企业脱颖而出,从而成为行业模仿和对标的方向。 

独立家族办公室 VS 金融机构家族办公室 

朱剑介绍,目前中国家办分为金融机构背景、律所背景和独立的第三方家办三大类,第三方家办的前身多为投资公司、咨询服务公司等。由于服务模式理念不一致、市场区域和客户存在差异、家办企业创始人行业背景不同,家办与家办之间的差异很大。

考虑到行业仍处发展初期,背靠金融机构和律所的家族办公室似乎相对稳妥,但独立办公室也并非没有优势。麦肯锡表示,由于家族办公室不附属于任何金融机构,往往更能保持独立性,真正站在家族视角上挑选和推荐适合的产品与服务,并穿越代际周期长期服务,与客户利益高度一致。

家办标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姜鹏认为,这三类家族办公室各有优势,都是家办服务模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系、信托系的家办服务在产品配置、服务半径有优势;律师是家办服务的核心,所有的家办服务都需要法律界定和保护;而目前发展最快的独立第三方家办,在服务的灵活性和综合方案的制定上较有优势。在实际操作中,上述各类家办都会经常合作、互通有无,形成家办行业的生态链条。

此前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总裁李群也对记者表示,独立的家族办公室与金融机构并非替代关系,金融机构资源更多,家办更灵活,对于客户来说,有些服务职能需要家办和机构的配合才能完成。

姜鹏指出,家族办公室链接的产品和服务非常广泛,包括银行、基金、律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业务对接流程繁复,仍然需要科技赋能,建立以CRM(客户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内部操作系统来提升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