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爆單”“一廠難求”反轉:中小紡織服裝廠訂單不足愁下頓

伴隨着訂單外移,企業在手訂單數量及排期均有所縮減。

去年訂單火爆、“一廠難求”的現象在今年出現反轉——紡織服裝行業正在經受近年來都沒有過的冷清。

“今年確實很淡,比2020年還難,訂單起碼比去年減少了四成。”江蘇紡織重地吳江一家紡織小企業負責人嶽進(化名)告訴第一財經,周邊中小企業的境況都差不多,年初經歷的是原材料漲價、產品價格卻提不上去的利潤侵蝕,現在則是訂單慘淡。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對第一財經表示,受訂單迴流影響,去年服裝廠的生產緊張,“單子做不完”,但今年多數工廠的單子到9月就基本沒有了,去年此時是能排到至少11月,接下來也還能繼續有單落,今年差不多比往年提早了兩三個月進入“空閒”狀態。

訂單流出

在去年受益於訂單迴流的紡織服裝行業,今年遭受訂單流出的影響。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伴隨着訂單外移,企業在手訂單數量及排期均有所縮減。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近期對企業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僅15%的企業表示,當前客戶訂單較爲穩定,85%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較爲明顯。其中,26%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30%以上,39%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10%~30%之間。

同時,43%的企業表示當前在手訂單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35%的企業表示訂單同比持平,22%的企業表示訂單同比增長。另外,90%以上的企業表示當前在手訂單排期較去年下半年及四季度而言有所縮減,但總體來看仍能保持平穩運營。約59%的企業訂單排期在1~3個月,28%的企業訂單排期可至3~6個月,僅13%的企業表示訂單嚴重不足,僅可維持1個月內生產。參與此次調研的企業約30%爲中小企業。

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估算,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訂單轉移規模爲60億美元左右,其中紡織品訂單轉移規模爲10億美元左右,服裝轉移規模爲50億美元左右。棉紡織品訂單主要轉移到印度,服裝訂單主要轉至孟加拉國、越南、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國。

該負責人表示,預計下半年,我國紡織服裝訂單轉移可能呈加速態勢,轉移規模在100億美元左右。其中棉紡織品訂單轉移在20億美元左右,服裝轉移規模在80億美元左右。

從全國的進出口數據來看,服裝家紡產品增速也呈現出較明顯的放緩趨勢。前5個月,我國服裝和家紡產品分別出口647億美元和74.3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和6.9%。針織服裝出口281.5億美元,同比增長21.9%,較去年全年42%的增速大幅回落。梭織服裝出口26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4%,比去年四季度增速減少了6個百分點。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1年中國佔美國棉製紡織服裝進口份額從2019年的23.5%降至17.1%,其中佔棉製服裝進口份額從2019年的21.8%降至15.4%,從第一位降至第二位,越南則成爲第一大供應國。今年前4個月,中國佔美國棉製紡織服裝進口份額進一步下降至15.3%,其中佔棉製服裝進口份額下降到13.4%,已被越南和孟加拉國超越,佔棉製紡織品份額下降到24.4%,位居印度之後。

市場萎縮

不過,訂單外流只是紡織服裝行情慘淡的原因之一。當供大於求造成的產能過剩遇到全球市場的萎縮,兩端擠壓,潮水退去後的挑戰變得愈加突出。

嶽進表示,2018年吳江當地開始淘汰的噴水織機產能,陸續轉移到了蘇北、安徽等周邊,並在2020年基本形成了規模,部分地方的無序增長讓整個行業的供大於求越來越嚴重。“往年訂單還好,所以供大於求也還過得去,今年訂單少,感覺就更明顯了。”

根據行業數據,目前江浙地區整體織機開機率不足五成,處於過去5年裏的最低位。即便如此,坯布的庫存也呈現上漲態勢。“也沒辦法放假,工人到時候要找就找不到了。”嶽進說,爲了維持開機,訂單之外,他們會繼續生產一部分庫存“硬撐着”。對比來說,2021年7月,由於紡織服裝行情好,坯布庫存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這個行業98%都是中小企業,生意和往年比的確慘淡,尤其商貿市場更是門可羅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胡柯華告訴第一財經,行情差的更主要原因還是需求不暢,“消費市場因疫情防控而被凍結”,上半年國內紡織服裝消費下降了近20%,國外市場也在萎縮。

市場需求冷卻的同時,貿易摩擦帶給中國企業的影響也在持續。

由於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鏈佈局變化,以及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影響,在新冠疫情暴發前,中國出口訂單就有外流現象。華僑銀行大中華地區研究主管謝棟銘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爲,今後訂單外流將是一個趨勢。

在胡柯華看來,訂單流出會給國內的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一定的損失,但轉移目的地的產能容量有限。從全局來看,對於本土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有利的,因爲供應鏈外溢很大程度來說是中國紡織產業資本“走出去”的契機,也是中國企業應對關稅壁壘的策略之一,“不少訂單還在中國企業手上”。

從數據來看,越南發揮的也更多是中國供應鏈通向世界市場的“中介”的角色。這一定位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落地過程中進一步增強。

今年前5個月,我國對東盟、美國、歐盟出口分別爲225.1億美元、223.3億美元和186億美元,分別增長22.8%、11.2%和12.7%。其中,中間產品出口增速較快。前5個月,我國紗線和麪料分別出口67.2億美元和3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5%和23.1%。受RCEP實施紅利和海外服裝產能恢復的拉動,前5個月,中國對越南面料出口增長13.1%,對孟加拉國、柬埔寨和印尼的面料出口分別大增47%、35.4%和57.6%。

應對挑戰

在全球外需增長乏力下,爲了幫助企業獲得訂單,多地政府陸續出臺了紓困幫扶政策,並鼓勵企業轉型跨境電商及通過“代參展”等方式開拓市場。

經編、襪業、傢俱、家紡等產業集聚的浙江海寧,更是在近日率先喊出了“出海搶單,包你回來”的口號及五大幫扶舉措,旨在幫助企業搶佔先機出海獲取訂單。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北美和歐洲線下展陸續開放,東盟、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積極參與對我國企業接單形成較大沖擊:企業無法與客戶線下溝通,無法重點開發新客戶、新產品,老客戶也容易流失。

因此,有不少企業提出,希望在科學防疫、適時恢復線下廣交會的同時,鼓勵開展國際交流。一方面,推動秋季廣交會恢復線下舉辦,研討邀請國外客戶線下參會可行性;一方面,鼓勵外貿企業出國參展和開展國際商務交流,在回國後隔離期限和隔離費用等方面給予一定的鼓勵政策和資金補貼。

與此同時,浙江杭州、寧波、溫州、紹興、義烏,以及廣東、山東、河南等地,都對企業以“代參展”模式參加境外線下展給予了相應的補貼支持。

在6月8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提出,在着力幫助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上,現在採取的措施是要優化創新線上辦展模式,要打造國別展、專業展、特色展,幫助企業獲取更多外貿訂單。對中小微企業,鼓勵他們在境內通過線上來與國外的客戶進行對口洽談,把他們的產品運到境外進行線下商品展覽。加強線上廣交會和跨境電商平臺的聯動互促,便利企業成交。

出口信保被視爲對紡織服裝外貿行業直接有效的扶持辦法。上述負責人提出,建議提升重點客戶授信額度,提高南美、非洲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業務覆蓋率,加大內貿業務信保扶持力度,逐步將內貿納入中國信保主營業務和財政補貼範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