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了利益和很低俗的人生目标,就放弃自我,放弃求真。现代人的普遍缺陷是:智力在场,而人格缺席。

对此,鲁迅说只有不停地反抗才能让人性中的恶和私逐渐消失遁形。那我们该反抗什么呢?拿什么反抗呢?

1

人的启蒙

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全靠本能,而人除外。人需要启蒙,有智慧。只有对人进行人性和智慧的启蒙,人的人格才能健全和健康,人性才能朝着良好发展。如果一味地发展人的智力,忽视人的人格,人的命运之路将愈发艰难。

人有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但在这之前,必须要对人的精神实行启蒙教育,让人认识到如何做人。这里面蕴含着人性的深层力量,如果被唤醒,人生将充满勃勃生机。启蒙就是让人这个主题做好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人性的善恶走向。

2

反抗意识

一个人必须具有反抗意识,才能得以发展和改变,也即一个人要想从世俗的庸流中超脱出来,就必须让自己变得不与往日的旧世界同流合污,培养自己创新和创造的源动力。自我的反抗意识在人的发展中意义重大。

尼采提倡生命创造、强力意志、原始冲动,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反抗的一种。而加缪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唯有不断地反抗,才能去除空虚和无意义感,进而给人生以价值和希望。因此,他坚决赞同西西弗斯的做法,认为他在不断重复的“推石头上山”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同时也展现出生命的伟大。

在拒绝平庸者那里,一切安逸和顺从都是不可取的,危险和挑战才是人生的主色调。必要时,我们甚至要与现世的恶魔作斗争,为了精神和意志的胜利,即便毁灭,也在所不惜。对此,尼采声称:站在山顶俯瞰世界的人,注定要承受精神极度痛苦的命运。

3

良知和道德

无论加缪还是尼采,所遵循的都是西方哲学中的主流思想,他们的生命抉择往往带有着极强的激进和冲动,因此也有着常人难以驾驭的破坏性,尤其是西方人提倡的自由意志,在中国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中,很难有效发挥。中国人性情稳重,善待他人,往往把自己理解的哲学非常委婉地杂糅进生命。

中西文化对比就会发现,中国纯粹的文人和大哲喜欢静,不喜欢动。中国文化热衷于体悟和养心,不热衷于论证和思辨。在中国哲学中,混沌、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理念是认识的主流,而在西方哲学中,二元论、个体和个性的解放、自由意志和民主,才是生命的主角。可以说,在认识方法上,中西文化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分水岭。一个往左,一个往右,渐行渐远。

至王阳明,提出了人的伦理问题,也就是良知学说。其核心主张就是要遵从自己的良知做人,而这正是当今社会的人们所极度缺乏的。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从民国开始,中国开始引入德先生和赛先生,以至于很多领域都过度西化,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西方的科技文明、民主制度和人权要求等这些现代概念,虽然带有一定的发展积极性,但同时也产生出很多物质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人的异化,良知和道德的沦陷缺失。

过度的强调科技和法律,人们做事就会很机械死板,严格按照制度走。然后人们在做事或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时,不再从内在的自我良知出发,不再从善恶是非出发,而是从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能满足一己私利等很小我和低俗的欲望出发,在这种出发点变异的情况下,人只有沦为工具,这就是目前的现实,也是发展的困境之一。

把人当做工具或利用的对象,这从根本上扰乱了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人从荒唐走向荒谬,人生从这个欲望走向另一个欲望,人与人的关系必然会冷漠、自私和隔阂。

结语

无论是启蒙,还是反抗,都需要良知做基础。它是事物原理的根本,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必备品质,如果忽视或不加以重点培养,社会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智力发达但却毫无怜悯之心和大德善心的势利小人,那些富有良知和大爱善行的君子该如何作为呢?好人受排挤、受戕害是必然的,因为人性趋利避害,而不是向善从德。另一方面,好人必须得为人类整体做出一定的牺牲。

聪明人越多,商业越发达,社会就越浮躁,越势利,而社会整体发展不能全靠商业和智力,人格和德行才是社会和谐美好的基础,才是人得以进入幸福的条件。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