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傳統繪畫的哲學精神

我們要怎樣去建立自己的繪畫精神體系?首先離不開一個大前提——你究竟怎樣看待萬事萬物。

各類藝術各有側重,詩與樂,最長於渲示感情,小說與戲劇則更貼近人生社會;繪畫則追蹤哲理最緊。在先秦時代,儒道二家影響最大。

孔子的學說,可以說是行爲哲學,禮是規範行爲的,要使行爲不逾矩,最根本之點在於心靈的修養,因此,修身是起點。在先秦,樂的地位最高,其次是詩,再次爲舞,繪畫並不顯赫,但詩、樂、舞、畫同爲藝術,因此, 觸類旁通,由此及彼,也可以摸索到當時的繪畫思想。而後純粹的繪畫理論才宣告誕生,因此,此前的時期,不妨稱之爲“前畫論時代”。

老、莊學說,不是行爲哲學,即不是指導人行爲的“指南”,相反,它主張由“無爲”而歸於精神的虛淨。使體、量及有限的人的精神無限地展拓開去。老莊學理不以繁文繻節的“禮”去規範人的行爲。“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一切行爲乃至思想都得在“禮”的軌轍上運行,即使是孔子,也是到了七十才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 的自由王國,更何以遑論他人!

主張“絕聖棄智”的老莊,認爲五色、五聲使人“失性”,對莊子的“荒唐之言,無端之辭”,不能以通常的邏輯思維去推導理解,他這種震聾發聵的大喝,足以震醒沉入俗夢中的常人,他是在哲理的頂峯去啓迪人的智慧,而非有感官的生理、物理反射上談色彩問題。他不是在授人一技,而是在開拓人的智慧。此所謂“玄之又玄,衆妙之門”是也。老莊“五色亂目”的見解,不是繪畫的取消論,相反,它使心靈永遠盪漾着活潑的生機,不竭不殆,活力充沛。

何以老子,尤其是莊子的學說會成爲中國畫學的脊樑?其道理在於莊子盪滌了成就一個藝術家的心靈上的障礙,在哲學精神上拓開了一條通往藝術之宮的坦坦大道,此所謂大匠不言術也。

東西方畫學著述,往往字面相同而含義相岐,以彼附會此,以此附會彼,都將誤會。比如“寫生”,在西方是指照着實物描繪其形態,這是初學畫者的一種訓練科目,這裏的“生”是生物,生態的意思。而在中國古典畫論中,寫生之生,是生機的意思。所謂寫生,是寫造化生運之理 ,很玄,《易 .系》:“天地之大德曰生”。又:“生生之謂易”;《莊子 .大宗師》:“生生者不生”這纔是中國古典畫學中“寫生”的本義這生運之理,最重要一條便是“自然”。

在繪畫範疇內,唐以前比較注重“寫實”,即描繪自然界之物講究“象”,唐以後逐漸遠離實象而求其“意”了。不論是什麼流派,總以“自然”爲高致。自然是精神尺度,不一定是自然界的實物,所以,書法也講究自然。因此,文人畫興起後,書法精神之透入繪畫,換之成爲繪畫的組成部分,並非偶然。乃至,直以書法技巧作畫,作畫竟曰“寫”,如此等等,皆可謂在哲學精神籠罩下了。曹雪芹說:“取法自然,方是大法”。與石濤所說的“了法”、“悟法”,都是一個精神。而最高的層次是在“了”“悟”宇宙生變的原理後所圓通地發揮的技藝,這精神,導源於莊子。《莊子.養生主》中有段名文,即“庖丁解牛”;這段名文中,有句名言,即“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中國畫學技巧論的基礎即此。

中國畫學的最高原則是“法自然”。一些著述,將“法自然”釋爲“模仿自然”,便易使讀者誤以爲西哲的“模仿自然”之說。《老子.二十五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譯之,“道法自然”即道以自然爲法則。

所謂“真畫者”即不受世俗束縛,不拘清規戒律,而內心又契合自然的人。“遊心於物之初”者,方能得“至美至樂”。

莊子學說,本非治國平天下之論。他自評其學爲“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之辭”;自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自稱“上與造物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爲友”。此種恣縱不拘的心態,奔放不羈的性格,自由自在的精神,最得藝術的神髓。

中國哲學思想滲入中國繪畫極深,且各個層面都被那“玄理”所籠罩;中國畫學之所以成爲中國畫學,是中國文化所積累的結果,此所謂藝術的生態環境。離開這個生態環境來談中國畫學,無異於盲人摸象。

中國哲學,在兩漢以來,便構建了一個很“玄”的規模,大宇宙乃是一個生命的統一體,人居其中,可以感應那非人的呈現,天,地,人息息相通。以宇宙一體觀來認知萬物,所傾注的是綜合,是宏觀的把握。不在這個框架內來研究中國畫學,很難提奧發微,窺見個中之謎。

一個人的繪畫精神體系 (1


如需轉載註明出處



作者介紹

張傑,1985年生於甘肅甘谷,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繪畫油畫專業。現任教於青海省囊謙縣第二民族中學,高級教師。曾多次榮獲省州級優秀教師及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論文及美術作品多次獲獎並發表於省級及國家級刊物。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