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八千個預約號早早掃空,一年一度的非遺養生例牌節目——嶺南傳統“天灸”又來啦!7月6日,廣東省中醫院三伏天天灸貼藥啓動了第一貼——初伏加強灸。

作爲一項深受老廣歡迎的養生防病項目,以往年年三伏天灸有如“趁墟”,數萬街坊呼朋喚友舉家前往醫院貼藥。記者瞭解到,這次也是近兩年來首次恢復初伏加強灸,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院方提前開放了預約通道,限8000個天灸號,並且不設補貼。錯過了初伏的街坊,可以提前關注十天後正式入伏的7月16日初伏天灸。同時,廣州各大中醫院、醫院中醫科普遍均有開展三伏天灸,街坊可就近預約前往。

嶺南傳統天灸傳承人、廣東省中醫院鍼灸門診主任李滋平介紹說,今年夏天廣州的雨水特別多,尤爲悶熱,應以時節氣候的特點,在貼藥的穴位、藥物的配方方面醫院都有進行鍼對性的調整,以便發揮最大的養生防病效用。

低頭族增多腰頸不適 青壯年加入天灸“大軍”

昨日,記者在省中醫院天灸貼藥現場看到,很多市民一早前來排隊,有序貼藥。隊伍中攜老扶幼一家上陣的街坊十分普遍。“孩子6歲了,有過敏性鼻炎,往年感冒咳嗽起來很難斷根。去年天灸試着帶着過來貼藥,我感覺還是有效果的,所以今年又來了。”市民陳女士對記者說。

李滋平介紹說,三伏時節藉助自然“溫”“熱”之力,通過穴位敷貼、艾灸等中醫特色療法,溫補陽氣、利溼散寒、疏經通絡,可以調動人體免疫功能,增強體質,在冬季減少各種風寒和痛症的發作、減緩病情,這就是“冬病夏治”。

臨牀上,天灸對於預防和減緩中醫辨證屬陽虛爲主的病症發作,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怕冷怕風、易感冒、虛寒體質以及類風溼性、風溼性關節炎、失眠、夜尿等,都有不錯的效果。而針對不同的病症,天灸的藥方成分也是不同的。對於不同人羣不同症狀,敷貼時間也有不同。具體可在貼敷時,諮詢專業中醫師選擇相適應的種類。但不建議在網上購買天灸貼或天灸粉,在家自行貼敷。因爲不同體質需要對應不同方,不可“千人一方”。

從現場看,以往前來貼天灸的主要是老人孩子多,而這幾年一些正值當打之年的中青年人羣也有增多的趨勢,主要還是因爲中青年中“低頭族”越來越多,頸椎腰椎不適的情況增加,而針對這些問題天灸的防治效果是不錯的。

李滋平提醒,想要通過天灸來緩解各種慢性疾病的症狀,要堅持三到五年貼藥。

今年龍舟水偏多 貼藥穴位也有不同側重

今年夏天的颱風天、龍舟水令人印象深刻,強對流天氣頻繁,門診中各種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比如咳嗽、哮喘等患者有增多的趨勢,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也比較多發。另外,肩頸腰痛等痛症的病人也多。李滋平說,這主要是因爲天氣悶熱、雨水較多,人體出汗也多,容易傷陰耗氣,讓各種外界病原有了可乘之機;同時人們喜歡在大夏天喫很多冷飲以爲解暑,其實往往是傷脾胃的。出汗多、嗜生冷會讓人體出現中醫範疇所說的 “陽虛”各類症狀,到了冬天更容易表現在呼吸道和關節的痛症。因應天氣的特點,今年的天灸在穴位上比較強調足三里、大椎、氣海、三陰交等有助補陽的穴位。

夏季日常養生還可以這麼做

這時節養生調理還有些什麼小妙招?李滋平分享說,此時養生仍要遵循“春夏養陽”大原則,除了貼天灸,街坊們也不妨試試艾灸、泡腳 、穴位推拿等中醫傳統療法,都有溫陽的效果。穴位按摩可取天灸相應穴位,如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大椎等常見穴位。陽虛型體質可以配合艾灸,每週一至兩次。

而飲食方面,此時也可適當進食一些溫性食物,如羊肉、雞肉、胡椒煲豬肚等補氣助陽,切記不可貪涼飲冷。茶飲方面,一週一兩次飲用生薑茶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在夏天的大雨天之後。

三伏天天灸開展時間:

今年有超長版40天的三伏天,因此三伏貼天灸有個5次時間節點,分別爲7月6日(初伏加強)、7月16日(初伏)、7月26日(中伏)、8月5日(中伏加強)、8月15日(末伏)。

天灸注意事項:

1、成人一般貼藥時間以30~60分鐘爲宜,小孩時間酌減,2歲以下的嬰兒因皮膚細嫩應慎行天灸治療,如因病情需要的建議貼藥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幼兒貼藥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所有患者貼藥時間均以皮膚所能感受和耐受的灼熱感爲度,注意避免灼傷皮膚。

2、孕婦、兩歲以下嬰兒不宜進行天灸治療;發熱,體溫超過38℃的患者不可天灸。

兩歲以下嬰兒不宜。

3、天灸期間應注意飲食控制,清淡飲食,不宜嗜喫生冷,不宜食用“發物”,如鴨、燒鵝、牛肉、蝦、蟹、海產品、花生、韭菜、芋頭等。

4.貼藥後有很小機率可出現局部皮膚水泡、過敏、破損,可向醫生諮詢求助。

5.女士前往天就不要穿連衣裙、連身衣,最好是選擇深色的、較寬鬆的衣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