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飛三亞航班出現“一票難求”的熱鬧景象,另一方面,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跨省遊市場迅速恢復,多家航司緊急將航線飛機換成大型機,這多少爲今年暑假的旅遊旺季帶來憧憬和盼望。

有趣的是,與三大航司和機場股一起大漲的還有免稅巨頭中國中免(601888.SH)。

自2022年6月23日海南衛健委正式發佈新修正的疫情防控安排後,中國中免的A股股價在短短几日累計上漲23.66%,於6月30日到達短期高位237.80元人民幣,上一次在237元人民幣價位還是在去年10月末。7月4日,其A股的北上資金持倉佔比由6月初的9.69%上升至10.38%(公司官網數據)。

中免股價大漲與海南密切相關,這是因爲海南的離島免稅政策推動了中免近年的收入增長,離島店更成爲該集團這兩年的主要收入來源。

入島遊客的大增,自然對其前景帶來了暢想和希望。

也許是因爲前景變得樂觀,近日中國中免重新啓動在港交所(00388.HK)主板掛牌上市的相關工作。

該集團計劃通過在港交所上市籌資,用於:

1)鞏固國內渠道(包括投資於主要機場的免稅店、口岸免稅店、有稅旅遊零售項目,以及投資離島店和市內免稅店);

2)拓展海外渠道(開設海外市內免稅店、海外口岸免稅店、郵輪免稅店及收購海外旅遊零售運營商);

3)改善供應鏈效率(包括開發物流中心、升級供應鏈以及鞏固上游採購體系);

4)升級信息技術系統;

5)市場推廣和完善會員體系;

6)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事實上,中免去年也曾啓動境外上市程序,但由於港股市況不佳,最終還是在2021年12月4日宣佈暫緩上市。所以這次上市活動的重啓,或許反映了中免對於港股市場的信心正在恢復,那投資者又該如何看待這一免稅巨頭?

中國中免的收入模式

中國中免的前身爲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爲國有企業中國旅遊集團,當前持有其53.30%權益。

2009年10月15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9年2月,將從事旅遊業務的中國國際旅行社所有權轉讓給中國旅遊集團後,中免的前身將業務聚焦在免稅店業務。

2020年6月,正是更名爲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

中免是國內唯一一家覆蓋全免稅銷售渠道的零售運營商,涵蓋了口岸店、離島店、市內店、郵輪店、機上店和外輪供應店,擁有全國最多的免稅店。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免是中國持有免稅經營牌照的九組實體之一、持有免稅經營牌照在全國經營免稅口岸店的五組實體之一,併爲持有經營牌照在中國經營所有種類免稅店的唯一集團。

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中免經營193家店鋪,包括在國內28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100個城市經營的184間店鋪,9家境外免稅店,包括2家郵輪免稅店。

中國中免的收入主要來自免稅商品和有稅商品銷售收入,佔比大約爲99%,還有大約1%的收入來自廣告牌租金以及海南投資物業的租金收入。

就2021年收入而言,免稅商品銷售收入佔了其總收入的63.4%。

爲方便進行較長時間的比較,筆者採用中國中免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A股業績數據來展示其近年的業績表現。

從年度業績可以看到,中免最近幾年的業績持續攀升,即使在受到疫情影響的2020年和2021年,收入仍保持增長,扣非歸母淨利潤率也見改善,主要得益於業務的重新調整:在出售旅遊業務之後,將重點聚焦於商品銷售業務(免稅和有稅),並進行了若干重大收購,擴大了收入的規模。

2017年至2021年期間,中免先後完成日上中國51%股權(2017年3月)、日上上海51%股權(2018年4月)、海南省免稅品51%股權(2020年6月)及港中旅資產公司全部股權的收購。

對日上實體的收購,讓其能夠入駐北京和上海的機場,收購海南省免稅品使其得以進一步提升在國內離島免稅市場的份額,從而逐漸形成如今的規模。

從以上兩個圖可見,中免大致上能維持雙位數的淨利潤率。就現金流而言,該集團能夠持續產生經營淨現金流入,足以覆蓋其投資和派息的淨現金流出,見下圖。

換言之,中國中免既享有行業領先優勢,又有穩定增長的收入來源和現金流,但問題卻在於其高昂的A股估值。

按220.91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計算,中免的A股市值達到4313億元,相當於其截至2022年3月末12個月扣非歸母淨利潤92.58億元的46.59倍。

它的前景、遠望和風險能不能支撐起如此高的市盈率估值,併爲其港股的粉墨登場帶來聲勢?

增長點

筆者認爲,中國中免有幾個增長點值得留意:1)離島業務的可持續增長;2)市內免稅店業務的拓展;3)疫情後復常,口岸免稅業務的強勁復甦。

從下圖可見,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口岸免稅店(包括機場和陸路及其他)是中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2019年的收入分佈來看,機場免稅收入佔了其總收入的64.58%,而離島店的收入佔比只有27.60%。

但是到2021年,機場免稅店的收入佔比只有24.95%,離島店的收入佔比高達69.53%。

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爲2020年初爆發疫情之後,國內外旅行活動顯著收縮,也導致許多機場、口岸免稅店暫停營業,從而令這些渠道的收入大幅下滑。

相反,無法出境旅行的消費者,開始轉向海南離島購物,也因此帶動其離島免稅業務收入高速增長。

2011年3月,財政部發布公告,離開海南島的旅客可免稅購物,標誌着海南開始成爲離島免稅市場。

2011年,中免在三亞開設中國第一家離島店;2014年,在三亞開設中國第一個旅遊零售綜合體——三亞國際免稅城。2021年,三亞國際免稅城的收入規模爲348.112億元人民幣,成爲其重要的離島免稅業務旗艦。

截至2021年末,中免是五個具有國內離島免稅市場經營資質的實體集團之一,已佔據海南離島免稅銷售的核心渠道,包括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海口和三亞的市區核心地段,以及博鰲亞洲論壇會址區域。按2021年銷售收入計,佔了該市場90%的份額,是最大參與者。

也因此,隨着海南離島免稅規則的進一步優化和發展(例如海南自由貿易港以及擴展交通樞紐增加旅客流量等措施的推進),海南離島市場的擴張將有利於中免的離島免稅業務可持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有鑑於三亞國際免稅城的成績,中免計劃於2022年9月在海南開設新的離島店——海口國際免稅城。這個項目自2019年8月起開工建設,總投資額約爲50億元人民幣。

此外,中免還計劃對海口國際免稅城進行擴展,增設購物設施和一家酒店,擴展項目已於2021年12月施工,計劃於2026年竣工,以把握2025年之前建設海南省爲自由貿易港所帶來的機遇。

若按照中免過往旅遊零售綜合體大約兩年達至盈虧平衡,五年收回投資的紀錄,海口國際免稅城有望在兩年後爲其帶來盈利。

除了離島免稅店外,有利的發展政策或也推動其他渠道的增長。2021年12月20日發佈的“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指出未來免稅行業方面將逐步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的免稅店,或可成爲中免拓展其市內免稅業務的機遇。

另一方面,疫情後經濟復常所帶來的旅遊增量,有望成爲中免的重大增長驅動力。如前文所述,在疫情之前,口岸免稅店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疫情之後,隨着口岸重新開啓,這項收入有望大幅反彈,與離島免稅業務一起成爲其收入增長引擎。

風險不容忽視

儘管中免的增長前景不俗,風險卻不容忽視,筆者認爲有幾個風險點需要注意:1)准入門檻降低帶來的同行競爭;2)海淘;3)購物習慣的改變;4)匯率。

近年,進入中國免稅品市場的限制有所放寬,2020年以來已有三個實體取得免稅執照,其他競爭對手也在申請免稅執照,加上全球旅遊零售營運商也對國內免稅市場垂涎三尺,中免當前的優勢或受到衝擊。

此外,海淘的普及和福利增加,以及零售服務演變可能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這些都會衝擊到中免的免稅業務。

最近,歐美央行展開收緊貨幣政策週期,這可能牽動外匯市場的起伏。高奢品牌主要來自歐美,結算貨幣美元和歐元隨加息週期上漲,或增加免稅零售商的採購成本,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對其免稅業務帶來影響。

不過,筆者認爲,估值纔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假若中免的港股定價合理,或許能吸引到對其前景有信心的投資者;但是如果定價過高,其上市表現未必如意。

毛婷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