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何璽 排版 | 葉媛

自從雷軍宣佈造車以來,從消費者到媒體,從媒體到業界,多方都對小米汽車的進展十分關注。

那麼,小米造車進展究竟如何?

01

小米造車,落子不斷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小米春季新品發佈會上宣佈,小米將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

同日,小米集團發佈公告,稱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已正式立項,並將爲此“10年內投資100億美元”,公司首席執行官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202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了小米汽車有限公司,雷軍親自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經理和執行董事。根據資料顯示,該公司經營內容爲“智能電動汽車業務”,註冊資本100億元。

雷軍宣佈造車之時曾言,他明白造車的難度“有很多人好心勸我們,汽車行業非常複雜,投入按百億計,週期特別長,很容易掉到坑裏,你們是外行,估計搞不定。還有,別人已經幹了五六年,你們現在幹,太晚了”。“同時,我們非常清楚汽車行業的風險,百億級的投資,三五年才能見效。這對小米不是一個小的風險。”

但雷軍還是決定要“造車”,因爲有超過95%的網友支持小米造車。

如開篇所言,從雷軍宣佈造車開始,人們便對小米汽車十分關注,於網民而言,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小米汽車什麼時候能真正做出來,性價比是否依然如小米手機。對業界而言,大家則更關注小米汽車在供應鏈端的進展情況等。

回溯一年多來的進展,小米在這方面的佈局落子極爲綿密--從官宣造車計劃開始,小米在汽車相關產業已經投資了數十家企業。例如,近期小米通過海南極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同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重點孵化企業,也是國內領先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一級供應商,擁有線控制動系統、線控轉向系統、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以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多項關鍵技術。小米投資的企業,還包括江西贛鋒鋰電、埃泰克汽車電子、上海匠巖智能、蘇州旗芯微半導體、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幾何夥伴、愛泊車等數十家公司。這一系列產投行動,爲小米構建了從智能車載設備、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設計、汽車芯片設計、自動駕駛軟硬件,再到動力電池在內的,完整的智能汽車製造相關技術體系。

在新能源汽車關鍵的能源領域,小米更是大力落子。當前,小米在這方面已投資了贛鋒鋰電、蜂巢能源、中航鋰電、衛藍新能源等多家電池企業,掌握了相當水平的製造和研發資產。此外,小米還通過關聯公司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著名的寧德時代共同成爲該公司股東。快卜新能源能提供儲能、充電、檢測於一體的綜合電站技術,最近還在大力研發“光儲充檢”整體解決方案。這套體系一旦推出市場,將爲廣大新能源汽車用戶帶來具有大功率快充功能、並且光儲充一體的新一代能源補給站,可極大程度上解決當前充電樁速度慢、週轉效率低的問題。

02

邊落子,邊營銷,小米汽車熱度持續提升

觀察小米汽車在產業端的落子佈局會發現,雷軍似乎正在複製其在手機市場的打法。

雷軍2010年殺入手機市場時,採用的是“軟硬兼備”的一整套打法:在“硬”的一面,他一上來就制定了長期產投策略,四處投資控股,截止至2021年1季度實現了對320多家企業的直接投資,另外還通過產業基金間接投資了多達400餘家企業。通過產投建立起了龐大的產業鏈網絡,爲小米手機構建起了從芯片設計到封裝測試,從半導體生產設備到上游材料,以及包括人工智能、顯示、通信等等在內的完備研發生產體系,讓小米短時間內崛起成爲手機、IoT產業大廠。而在“軟”的一面,雷軍則通過MIUI論壇,以手機圈首創“粉絲經濟”打法,在品牌周邊凝聚了一大批“粉絲”型用戶,藉助網絡,潮流時尚的力量,把小米的營銷推上了極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作爲“粉絲經濟”的創始者,在智能汽車領域持續落子佈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用網絡營銷手段爲未來的“小米汽車”造勢升溫。在這方面雷軍是領軍人物,他的一系列網絡營銷手段,令網民們印象深刻。2021年3月,就在小米的汽車項目正式立項同時,雷軍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創業,爲小米汽車而戰》宣言。他在這篇雄文中表示,他要“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爲小米汽車而戰”。此時距離他40歲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創業,剛剛過去十年。二次創業,加上悲壯的“新的蛻變”宣言,讓小米造車一時間成爲整個互聯網經濟圈最火熱的話題。

此後,隨着小米造車的不斷推進,雷軍帶領一衆高層“網紅KOL”,每隔一段時間就爲造車發佈新消息,保持熱度。在去年小米汽車立項後不久,“小米公司發言人”於9月初在社交平臺上發起最牽動年輕人心思的招聘話題討論,表示小米汽車團隊經過“精挑細選”,已經從“2萬多份簡歷”中,挑選了300人團隊,讓更多人蔘與由了小米造車討論;今年3月,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在公開活動上宣稱“汽車纔是移動互聯網”,大有讓手機成爲“過氣網紅”之勢;隨後,小米汽車又發佈了頗爲有趣的“車對車充電”新專利,引發新的討論;近期雷軍“我要當汽車博主”帖子,更是直接向“我的粉絲們”喊話,以“超級大V”的身份,爲小米汽車瞬間帶來上億量級的網絡流量。

5月中旬,雷軍在社交媒體上的一則帖子又引來衆多網友關注:“作爲IT博主,我業餘時間能做汽車博主嗎?”米粉們對這個帖子給予了熱烈的回應—雷軍當然有資格做汽車博主。顯然,雷軍的本意並非要大家回應他時候能做一個汽車博主,而是藉此給新車做一波品宣。雷軍確實做到了,僅這一則帖子,小米汽車就獲得了上億的網絡流量。

可以看到,在雷軍小米手機“打法”的加持下,小米汽車的熱度始終保持,並時有提升。

03

雷軍造車,手機“打法”真的適合小米汽車嗎?

雖然小米汽車在雷軍的持續營銷之下熱度不減,但我們也要問,小米在手機產業的運營經驗,究竟能給雷軍的造車之路帶來多大幫助?還有,小米至今在手機領域未能實現的高端化轉型,又能否在汽車這個新賽道上夢想成真?

這些年爲雷軍帶來巨大成功的小米手機打法,的確有“軟硬兼備”的優勢,但值得提醒的是,這打法同樣也有着“軟硬”兩方面的缺點。在“硬”的層面,大規模的“買+投資”,讓小米手機以比別人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產業鏈的打通,也因此具備了產能和技術迭代上的優勢,能夠用性價比快速提升市場份額。但事實也證明,依託這種打法所構建出來的產業鏈,雖然能在新技術應用上獲得領先,但卻由於產業鏈企業與小米之間相對鬆散的技術、產權關係,難以形成穩固、長期的先進自研技術體系,這就讓小米在成功實現市場擴張的同時,難以實現品牌高端化跨越,在面臨當今的蘋果、以及前兩年的華爲等競爭對手時,由於缺乏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上的自研優勢,在品牌形象和地位上始終存在短板,以致於至今未能突破用戶心智,無法實現雷軍的“高端化”成功轉型。

回到雷軍造車這件事上,以目前小米造車的進展來看,收購、投資雖然快速爲小米建立了完備造車技術體系,但與手機領域一樣,面臨架構過於鬆散的弊端。在涉及到數萬個零部件的汽車產業裏,這種鬆散的產業鏈體系,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資源技術的整合,從而拿出足以與特斯拉、比亞迪、甚至理想、小鵬等企業進行PK的先進零部件和軟硬件體系,這是很關鍵的問題。以特斯拉爲例,它的高端品牌地位,極大程度上就來自於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上的的多年深度耕耘。

長遠來看,小米想要在汽車這個新賽道上實現在手機領域裏未曾完成的高端化轉型,就必須拿出足以跟特斯拉這種一流企業相抗衡的核心技術。而他的“手機打法”是否能幫助他做到這一點,尚需嚴峻考驗方能見真章。

手機打法在“軟”的營銷層面上,存在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其“依賴米粉”的市場策略,是否能夠爲汽車這種更高價格檔位的產品提供支撐。從小米手機的發展歷程來看,小米無論手機、還是IoT產品,在營銷上主打的都是“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等產品定位。爲此,由於年輕人普遍“缺錢”的原因,小米產品在吸引大批充滿活力的年輕用戶羣體的同時,也在事實上把品牌定位在了“走量”上。

這種累積下來的定位,讓米粉人羣普遍存在價格敏感的特徵,也令人難免懷疑,小米能否在汽車產品上覆制手機市場的成功。畢竟,汽車在價格上與手機產品處於不同的量級。一部小米/Redmi手機定價在2千元到數千元之間,處於大多數米粉都能較容易負擔的區間,因而購買決策難度較低,容易通過網絡營銷手段形成熱度,進而促進銷售。而汽車產品要想依託“米粉經濟”、延續手機打法,就只能把定價壓到能夠匹配“年輕人第一部車”的水準,走“平價”路線。這種做法,大概率能夠幫助小米獲得與早期手機市場那樣的成功,但長期而言,或許又將讓小米汽車陷入與手機類似的、難以實現高端化轉型的困境。

長遠來看,雷軍若真想走通品牌高端化之路,確實需要反思其賴以起家的“手機打法”,是否適合“小米汽車”。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