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爲東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中華文化是東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遺文化又是中華文化中的燦爛明珠,爲助力東亞文化之都創建,青州非遺開展搶救、保護非遺工作,利用“非遺+旅遊”、“非遺+電商”等模式,不但可以使非遺得以傳承和發展,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魅力,還能有力地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走鄉村文化復興之路,大力進行鄉村文明建設,使農民在思想觀念、道德規範、知識水平等方面繼承和發揚民族優良傳統,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誕生於農耕文明時代的非遺是“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之靈魂,是過去的珍貴記憶,是歷史積澱的產物,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凝聚了各個時代思想精華的非遺是當地特色文化最直接的體現,通過了解一個地區的非遺,人們能夠從中知道該地先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

非遺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寶貴資源

非遺凝結着一個地域的精神血脈,集中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生產力、生產關係以及人類社會的認知能力。例如:自唐朝開元年間開鑿庾嶺梅關古驛道後,呈現出“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的繁榮景象,形成了溝通中原與廣州,通往日本、東南亞的“海上絲綢之路”。千年的梅嶺古驛道見證了江西省大餘縣歷史的沉浮變遷,積澱了大餘縣響噹噹的文化名片——牡丹亭文化、理學文化、佛教文化、六祖禪宗文化、百年鎢都文化、客家遷徙文化、三年游擊戰爭紅色文化等,這是大餘縣厚重寶貴的非遺資源。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鄉村的發展都應當保持本真,不能拋棄自身的特色,應在保留原有民風特點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與現代元素進行融合,其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融合、適合人類居住的美麗鄉村,既能使居民感受到傳統文明的力量,又兼顧社會的現代化發展,讓鄉村居民在青山綠水之間怡然自得,讓傳統文化的精華得到繼承,讓鄉村釋放出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非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財富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要提高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更要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遺植根於羣衆的生產生活,飽含着歷史的滄桑,體現着羣衆的思想智慧,展示着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追求,構成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託,蘊含着極爲豐富的精神價值,是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例如:南安板鴨製作始於明朝萬曆年間,2010年列入江西省非遺保護名錄,當地政府通過構建“企業+基地+貧困戶”的脫貧模式,共帶動129戶貧困戶增收致富;與全縣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養殖合同,對飼養戶實行了包鴨苗、包防疫、包技術、包飼料、包回收的“五包”政策,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5萬元左右;通過開展養殖、育肥等爲當地困難羣衆拓寬增收路子,92戶貧困戶從中直接或間接受益。

非遺是文化振興的精神寶藏

鄉村文化是鄉村社會得以延續的核心,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留住鄉村的“魂”,讓古老鄉村文明承擔起鄉村振興的現代使命。目前,很多地區已經結合當地非遺發展起了特色旅遊產業,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只有將非遺中的文化資源轉化爲文化生產力,帶來經濟效益,纔能有更多的資金反過來用於非遺的保護和發展。我們可通過制定切實有效的發展規劃,實現對非遺的保護和對其潛能的開發,在文化保護和經濟開發之間建立起平衡互動的關係。依託非遺打造文化品牌,既能有效保護非遺,也可以爲當地發展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江西省大餘縣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非遺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鼓勵青壯年回鄉就業、創業,通過鄉村旅遊、文化旅遊結合等多種方式,拓展當地的文化產業,重點抓“一村一品”,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好,人好我更好”的原則,已建成11個“非遺+旅遊”“非遺+電商”中心示範點,分佈在鄉村,每一個示範點都充分結合本地文化特色,併爲其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推動了大餘縣非遺的活態傳承。

非遺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先頭部隊

美麗中國從美麗鄉村開始,美麗鄉村從美麗非遺開始。要有美麗山川,還要有美麗民居、美麗鄉愁。沒有文化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鄉村振興,文化引領,非遺先行。文化引領鄉村振興,文化也是鄉村振興的最終成果體現。例如:大餘縣對大餘南安板鴨傳統制作技藝、大餘核微雕技藝等非遺項目,採用生產性保護方式,建立了傳承基地或傳習所,高點站位找優勢,力爭“上檔次、上水平,有名堂、有品牌”,讓百姓覺得好看、好喫、好玩,讓人有幸福感、獲得感,拓寬羣衆增收致富渠道。

非遺是引領鄉村文化振興的精神動力

非遺的保護傳承、產業發展、旅遊體驗,都能大力助推鄉村振興,除此以外,非遺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爲鄉村振興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文化條件。例如:非遺基地、非遺傳人、非遺演出、非遺展覽、非遺展館、經典祖訓、人生禮俗、非遺信息化等“魅力非遺”進禮堂,發揮文化禮堂思想引導、道德教化、禮儀培養、文化薰陶等功能;“魅力非遺”不單是在農村趕大集,還要趕城裏的“大集”,參加各種非遺博覽會、非遺節慶、非遺活動;“魅力非遺”不但上鄉村小舞臺,也要進城上大舞臺,還要有志氣、有信心上央視舞臺,上國際舞臺,宣傳展示鄉土文化新風貌,展示新時代中國農村農民的新風采。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