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黑土地保護法——

立法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黑土地有機質含量高、產出能力強,被譽爲“耕地中的大熊貓”。“一兩土二兩油”形象描繪了黑土地的肥沃。黑土地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着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

爲保護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貓”,發揮黑土地在保穩產保供應、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6月24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辦理全國人大代表有關議案,制定黑土地保護法,把利國惠民的黑土地特殊保護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對黑土地實行全面保護、系統修復,這對於長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嶽仲明介紹。

堅持“小快靈”——

小切口立法保護好黑土地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玉米苗已經長到膝蓋高。綠葉下,可以看到秸稈碎茬覆蓋在地面,正慢慢腐熟融進土地。

“這秸稈是給咱的黑土蓋了層被子,秸稈還田可以給黑土補充營養。保墒的同時還防風蝕水蝕,產量高了,土壤也好了。”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文鏑在村裏最早採用秸稈覆蓋還田“梨樹模式”,他說:“出臺黑土地保護法,將黑土地保護上升爲國家意志,更加激發了政府部門、社會各方面包括我們村民對黑土地保護的積極性。”

黑土地保護法不分章,共38條,包括立法目的、適用範圍、保護要求和原則、政府責任和協調機制、獎補措施、法律責任等內容。

據介紹,此次審議通過前,黑土地保護法已歷經2021年12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和2022年4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的兩次審議。在半年時間內,黑土地保護法完成3次審議並獲得通過。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持‘小快靈’立法,突出立法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着力保護黑土地中的耕地,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憲魁介紹了黑土地保護法的立法總體思路。

注重小切口,黑土地保護法主要強調保護黑土耕地。嶽仲明介紹,黑土地保護法兼顧黑土地開發的歷史和現狀,科學合理確定黑土地保護範圍並適時調整,有計劃、分步驟、分類型地推進黑土地保護工作。

爲落實好黑土地保護法,農業農村部將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綜合施策提升黑土質量,“十四五”期間,計劃保護黑土地1億畝。“統籌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還田、深松整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保護性耕作等政策措施,實行綜合治理,推廣多種類型保護性耕作5億畝次,實施有機肥深翻還田1億畝,推動黑土地保護與利用。”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杜曉偉介紹。

“‘梨樹模式’等保護性耕作技術讓黑土地重新煥發了生機,減少了黑土流失,增加了土壤養分,好模式讓土地有了好收益!”在梨樹鎮泉眼溝村培訓會現場,梨樹縣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詳細地介紹“梨樹模式”,給村民們推廣黑土地保護的成功經驗。

廣納民意——

科學立法保證用好養好黑土地

玉米秸稈覆蓋量60%以上,每畝補貼100元;30%—60%,補貼80元;30%以下,補貼40元。近年來,吉林省通過保護性耕作補貼調動農民保護黑土地的積極性,今年的12億元保護性耕作補貼已經撥付各地。

“如今,秸稈覆蓋免耕播種,一公頃地能省下近1000元成本,還能增產500多公斤糧,加上政府的補貼,每種一公頃地可以增收2000多元!”今年,張文鏑的合作社經營了370多公頃地,“種好地養好地,合作社前景越來越紅火”。

“秸稈是保護耕作的重要材料,以前老百姓採用焚燒的方式處理秸稈,既污染又浪費,建議國家加大對秸稈利用的補貼力度,引導老百姓‘變廢爲寶’。”在黑土地保護法意見徵求過程中,遼寧省鐵嶺市北地村農民趙玉國建議在法律條文中增加對秸稈利用的獎勵與補貼內容。

2月17日,一場涉及多部門的黑土地保護法草案意見徵集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多位來自基層一線的農民、村幹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農業企業負責人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座談會上,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計國提出,輪作、休耕、保護性耕作等都是有利於黑土地保護的耕作方式,但各地情況不同,不宜採用一刀切的方式推廣,建議在法律條文中增加“因地制宜”的表述,同時要做到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兩者兼顧。

經過討論研究,黑土地保護法對此條建議進行了吸納,“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成爲法律條文中的關鍵詞。

黑土地既要保護好,也要利用好。6月16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黑土地保護法立法調研組來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興安盟示範基地,就黑土地保護立法進行專題調研。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研究員關義新介紹了示範基地正在開展的保護性耕作情況。

“近年來,針對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等退化問題,以及不同黑土類型保護利用所需的個性化技術方案,中科院組織實施了‘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中國科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會戰聯合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內蒙古三省一區共同實施,通過農業、生物、高技術、資源環境等多領域集成,形成適用於不同黑土類型和地理區域的技術模式。

“黑土地保護法強調黑土地優先用於糧食生產的導向,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要求綜合採取工程、農藝、農機、生物等措施,保護黑土地的優良生產能力,確保黑土地總量不減少、功能不退化、質量有提升、產能可持續。”嶽仲明介紹。

法律明確要求加強黑土地保護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推廣相關科研成果。“農業農村部將組建黑土地保護技術指導專家團隊,加強對不同類型、不同區域黑土地保護技術指導服務,因地制宜推廣多種保護技術模式。”杜曉偉表示。

從重處罰——

嚴懲破壞黑土地資源違法行爲

“黑土、黑土,兩毛錢一斤,種花種草啥都好。”視頻中一個農民在路邊叫賣黑土,不成想黑土沒賣成,自己卻被告上了法庭。近年來,各地推出了一系列黑土地保護短視頻進行普法宣傳,提升羣衆依法保護黑土地意識。

“在東北有的省份,黑土被挖出來以後,以30元到50元一卡車的價格售賣,不少城市居民陽臺菜園用的黑土就是從黑龍江、吉林快遞過去的。不把利益鏈斬斷,就總會有人打盜賣黑土的主意。”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殷方龍在分組審議黑土地保護法草案時提出,要從保護黑土資源出發,禁止以任何形式非法買賣黑土。

“黑土地保護法爲保護黑土地這一寶貴的土地資源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破壞黑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禁止盜挖、濫挖和非法買賣黑土。”嶽仲明介紹,根據法律規定,對盜挖濫挖、非法出售黑土等行爲將從重處罰。

“在基層實踐中,一些地方和部門履職失責、監管不嚴,導致黑土地保護存在治理盲區,爲非法佔用或損壞黑土地的違法行爲留下可乘之機。”立法調研過程中,黑龍江省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黨總支書記於雲波提出。

據瞭解,前些年,遼寧省某地引進南美白對蝦養殖,一些單位和農戶發現挖塘養蝦收益可觀,畝產值能達到萬元以上,便開始將大量耕地、基本農田改造成養蝦池塘。

“受經濟利益驅使,這種挖塘養蝦現象迅速蔓延至沿海多個鄉鎮和國有農場,涉及耕地面積7121.259畝,其中包括永久基本農田816.53畝。”遼寧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負責人介紹。通過以訴促改,分類治理,涉案地塊及其他700餘畝永久基本農田得到恢復,對其餘的110畝行政機關也已下達行政處罰決定。同時,檢察機關在辦案中兼顧村民利益,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保護黑土地,需要有力的司法保障。“從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遼寧省檢察機關通過開展‘保護黑土地 守護大糧倉’公益訴訟專項活動,推動保護和恢復黑土地6593.81畝,以公益訴訟方式追償、補償損失272.61萬元。”遼寧省檢察院檢委會委員、二級高級檢察官王淑俐介紹。

“根據法律規定,違法將黑土地用於非農建設,以及造成黑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的,必須要依照土地管理、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從重處罰。”嶽仲明表示。

版式設計:蔡華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