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農業大學一則招生短視頻迅速走紅網絡,因其接地氣、夠實在的拍攝內容,大衆再次將目光聚焦到了這一專業。

農大的學習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學生與專業之間有着怎樣的趣事?真的要天天挖地嗎?

日前,記者走進貴州大學農學院,一起探訪農大學子的精彩學習生活。

學農要挖地?

沒錯,課堂在田間

劉海奕在試驗田。

滿腳的泥土,大大的遮陽帽……照片裏的姑娘,正是眼前青春靚麗的劉海奕。

如果要問農學院的學生與其他專業相較,最大的區別在哪?她可有得說。

作爲農學院園藝系的大四學生,四年校園生活的與衆不同,劉海奕說着說着就笑了。

“我們的課堂不僅在教室、在實驗室,更在田間地頭、山野林間。鋤頭、試劑管就是我們的筆,廣闊的土地和實驗室,就是考驗我們的試卷。”當學習的場景從四方教室裏的題海,變成了天高地闊的郊外,劉海奕的大學生活開始了。

最讓她難忘的是在大三暑假,她前往威寧實習病蟲害管理,爲了學有所成,跟隨當地技術人員上山下鄉,一待就是一個月。

“當地環境比較簡陋,天熱,每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即使大汗淋漓,洗澡也是一種奢望。”儘管如此,劉海奕卻越幹越精神,因爲在她看來,雖然環境艱苦,但她認爲這是實現夢想所必經之路,能夠接觸大自然,在山水之間完成自己的學業,是再好不過的事。

做蘿蔔抗病篩選試驗

彭瀟做蘿蔔實驗。

農學院的學生有着獨有的“福利”。園藝系大四學生彭瀟告訴記者,平時課堂上,老師會發放一些果蔬給學生作爲教學用具,但是在課後,這些“教具”往往就會成爲他們的食物。不僅如此,每當大家親手種下的果實成熟後,老師們也會讓學生分發給周圍農戶並自行帶回食用,不做浪費。

“喫到自己種的菜,在當下也是一種極有趣的體驗,而這對於我們來說卻並不是很難的事。”彭瀟表示,自己當初選擇農業專業,正是因爲從小酷愛喫西紅柿,加之家裏本就以務農爲主,學習此專業,更加得心應手。

“暑假期間,我們去遵義、平塘、修文、獨山等地採集番茄各種病樣,回到實驗室後,從這些樣品中分離純化出不同的病原菌,通過測序結果以及田間表現明確了這些病害的種類和它們的致病菌,爲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論基礎。同時,我們還在威寧開展了蘿蔔抗根腫病篩選試驗,篩選到包括‘大韓白春’等10餘份抗根腫病材料,爲蘿蔔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如今,彭瀟跟隨導師先後研究西紅柿、蘿蔔等分子結構,他正用自己的專業,讓喜愛之物變得更加美好。

農學,在我的未來播撒了浪漫的種子

楊威正在澆水。

2020年,18歲的楊威未曾想到,因爲選擇了“服從調劑”,他就與心愛的工科類專業失之交臂,轉而投入了園藝系的“懷抱”。

“大一的時候,我整天都度日如年,覺得自己前途堪憂,看不見未來。”回想當初,楊威坦言,那個時候他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努力學習轉專業。

爲了儘快實現自己的夢想,楊威強打起精神,奮力苦讀,一頭扎進植物學,只爲獲得優秀的成績。由於課程需要結合實際,作爲農學院的學生,楊威和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花溪區山林間,採集花朵製作標本。

尋找、採集、製作……一系列專業動作下來,花朵標本躍然眼前,看着自己親手製作出來的玫瑰標本,楊威心情十分愉悅,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他第一次對自己的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之後的學習中,楊威繼續穿梭在山林裏,尋找着各類植物的種子,當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我要探尋的還有很多。”不知不覺間,楊威開始喜歡上了這一專業,於是在大二分學科時,他放棄了原本轉專業的想法,而是選擇繼續留在農學院,攻讀園藝系。

“誰能想到呢,我原本是希望在工地幹出一番作爲,但現在我卻想要在未來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花店。農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它改變了我的未來,在我的夢想裏種下了浪漫的種子,我正努力用汗水澆灌,但願它能早日開花結果。”如今的楊威,已然被農學魅力所折服,開始將專業變成內心喜好。

放假回家小試牛刀

她把自家土地“養肥了”

晏麗娟做實驗。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株菊花對嗎?那你們知道怎樣才能在不動它的情況下帶走它嗎?答案很簡單,植物組織培養。”

高中生物課上老師的一次互動,點燃了晏麗娟對於農業的熱情。當她考入大學後第一次進入實驗室,通過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通過山藥莖複製出第二根山藥時,她深深被這門學科的奇妙所吸引,更加堅定了學習的信念。

假期回家,務農的父母詢問的一句話,激起了晏麗娟的“鬥志”。

“你在家連菜都種不活,在學校學得會嗎?”

不想被小瞧的她選擇了證明自己。來到自家土地,通過課程學習 的晏麗娟發現由於長期使用化肥,導致家裏的土壤板結受損,不利於植物對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吸收。於是她迅速制定了改良方案:增施有機肥,在土壤中增加有機肥的施入量;減少化肥的用量,避免盲目施用化肥;打破陳舊的耕作方式,進一步推廣秸稈還田、免耕覆蓋,保持土壤的透氣性。

一番操作下來,晏麗娟的父母看着十分具有專家氣質的女兒,欣慰地笑了,他們認同並開始實施改良方案。如今,晏家土地正逐步好轉,“小專家”晏麗娟的名氣,也在村裏漸漸傳開。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李恆峯做實驗。

當李恆峯利用生物技術將一株百合變出成千種不同品種的百合時,他第一次在自己的專業上找到了成就感。

“我喜歡這種觀賞性強的東西,園藝系很適合我。一開始,我以爲我們的學業,就是種地、養花這麼簡單,但是隨着課程越來越深入,我才慢慢發現真正的意義所在。”李恆峯說。

由於需要不同地域的土地做不同的種植實驗,因此農學院常常會在開陽、清鎮等地租賃農戶的土地,在結果後也會將部分果實無償贈予,在這過程中,他們會與農戶討論種植的方式方法,也會教授一些技巧提高種植品質,一來二去之間,總能和大家成爲朋友。

“記得在開陽的一個下午,我們正在地裏做種子研究,突然就下起了大雨,爲了不浪費珍貴的實驗素材,我們決定冒雨完成,誰知在一旁幫忙的農民伯伯並沒有回家躲雨,而是選擇留下來幫助我們,在我看來,我們和他們相輔相成、共同獲益、進步,農民就是我們最好的夥伴。”在李恆峯看來,農學之魅力,在於走出高樓,與生活緊密結合,讓莘莘學子深入基層一線,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一顆農學種子的“開枝散葉”

劉澤洋在田地。

“你們要記得,你們學的是農學,在走出校園後,你們就不僅僅是一名普通的農民,而是一名技術專家,你們要下田勞動,學以致用,用熱情與專業,讓自己的理想開花結果。”導師的一席話,成了劉澤洋努力學習的動力,在未來,他想要考研讀博,進入科研單位,將科研結合產業,助力中國農業發展。

在貴州大學農學院,“劉澤洋”還有很多。

“近年來,農學在新的發展機遇和技術的推動下,不斷擴寬發展空間,催生出新的專業,這顆‘種子’已經‘開枝散葉’到生物學、動物醫學、理學等專業中。田間工作確實很重要,但它也只是農學專業的一部分。在學生培養上,我們非常注重基礎學科的教育,只有在大二時纔會讓學生根據興趣來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貴州大學農學院園藝系講師、博士李經緯介紹,目前,學院共設有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農業資源與環境系4個系,下設有農學、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5個本科專業。其中,植物保護是國家級二類特色專業和省級示範專業,農學、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是省級特色專業。

“農學是一個需要創新的綜合專業,學生們需要以‘頂天立地’之姿,上接核心理論,下觸土壤植物,要以探索精神觸碰未知,以學農愛農之初心,創現代農業之未來。”談及專業之根本,李經緯如是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穎

編輯 申凌

編審 劉丹 羅瑋



文章推薦


報考農學專業是不是天天挖地?走,我們去看真實的農學院生活

挺身而出阻止街頭施暴!安順高中生獲5000元正能量獎金

報考農學專業是不是天天挖地?走,我們去看真實的農學院生活

停停停!道路坑窪、手機沒信號,龍里猴子溝景區沒開發,遊客請止步

報考農學專業是不是天天挖地?走,我們去看真實的農學院生活


看貴州都市報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