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廣網

央廣網南昌7月7日消息(記者 盛楊泳)夏季好“豐”景,甜蜜好時光。七月的贛鄱大地,五彩繽紛,瓜果飄香。

近年來,江西各地依託區域優勢,引導農民探索特色產業新路子,促進農民“甜蜜”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製

江西吉安:反季節瓜果助農增收 收穫“甜蜜”

“天鵝葫西紅柿、太空椒(荷蘭)、百香果……多種名優特果蔬新品種,在這裏以樹式栽培、無土栽培等新種植模式呈現,真的好漂亮!”

一聲聲驚歎在江西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綜合展示廳響起。

無土栽培種植番茄(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

該公司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現代農業示範園核心區敦厚鎮倉田村,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及瓜果(苦瓜、辣椒、絲瓜、西紅柿、黃瓜、茄子)等,是吉安市最有特色的優質蔬果生產基地之一。

吉安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副主任鄒俊表示,該公司致力於打造成爲集蔬菜種植銷售、蔬菜冷鮮配送、無土栽培種植、智能水肥一體化、蔬菜基地建設、 種苗繁育、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公司。

大棚種植新品種苦瓜(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

“爲確保產業規範發展,讓人民羣衆從特色產業發展中受益,吉安縣建立了一整套有政策保障的利益聯結長效機制。”吉安縣敦厚鎮鎮長宋章羣表示。

在發展過程中,吉安縣積極鼓勵企業採取就業務工、土地流轉、產業發展、合作社聯結等聯結帶動模式,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致富特色產業,幫助貧困羣衆從產業發展中獲得多重收益,持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江西宜黃:“樂園+果園+花園”實現農業快速發展

配套建設有田園小火車、七彩滑草、騎行漫道、碰碰車、小挖機、射擊館等遊樂設施,這裏是兒童樂園麼?其實,這裏是一個現代農業和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農旅小鎮。

獼猴桃農旅小鎮趣味科普館(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

據悉,獼猴桃農旅小鎮坐落在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鳳岡鎮東排村,距縣城3.5公里,基地總面積3000畝,建設果品冷藏庫15000平方米。園區主要採取滴灌和有機生態方式種植,基地建成節水滴灌管道10萬米。

記者在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獼猴桃農旅小鎮看到,暑期家長帶着孩子們在農旅小鎮室內玩起了木馬。而在她們的身後,年輕的網絡主播正在進行直播帶貨。手機前,網友動動手指頭,一箱箱水果就下單成功了,不久便會送到網友手中。乘着直播平臺的快車,再借助高科技的生產手段,獼猴桃農旅小鎮實現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網絡主播正在進行直播帶貨(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

連日來,在宜黃縣獼猴桃農旅小鎮種植基地,500畝連片大棚紅心獼猴桃樹已掛滿累累碩果,此外還種植有黃桃、蟠桃、葡萄、桔子、櫻桃等品種果樹,基地員工分散在各田間地頭察看管理。

“我是附近東排村的村民,在這裏上班離家近,收入也很可觀,比出遠門務工強多了!”在基地從事生產管理工作的一名員工說道。據介紹,該基地優先聘請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羣衆在基地務工,既增加了困難羣衆家庭收入,又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製

江西吉水:採摘遊火爆盛夏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以前種水稻一年最多2萬塊,現在我自己承包了102畝田,僱了15個村民幫着打理果園,一年下來20多萬元。”彭銀庚談到如今的收入,喜上眉梢。

連日來,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文峯鎮低坪村,彭銀根夫婦在自家果園裏忙得不亦樂乎。盛夏時節,果園裏的紅心獼猴桃、葡萄等水果已經成熟,遊客正在他的果園裏採摘。隨着採摘遊興起,他種的紅心獼猴桃市場上售賣只能賣到8元一斤,遊客果園採摘則可以賣到15元一斤。

彭銀根果園獼猴桃(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

50歲的彭銀根種植果樹已經12年了,之前種的果子都低價送到市場上售賣。現在果子就讓它們靜靜地在枝頭掛着,等待着遊客前來採摘。

當前正值各種水果上市的高峯期,在文峯鎮低坪花果世界的葡萄園裏,一串串晶瑩剔透、渾圓飽滿的葡萄掛滿枝頭,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光、採摘、品嚐。

彭銀根果園獼猴桃(央廣網記者 盛楊泳 攝)

工作人員介紹,低坪“花果世界”果品豐富,遠近聞名。擁有葡萄、獼猴桃、梨、草莓、臍橙、井岡蜜柚、桃及賴梨等10餘個果品,一年四季水果不斷,花香四溢。此外,工作人員用詩歌爲記者介紹:“桃花紅梨花白,橘子花香荷花開,果兒爭相掛起來,笑迎客從四方來。”

近年來,當地依託農村自然人文資源及特色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創新思路、整合資源、打造品牌,構建特色水果產業體系,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江西撫州:小瓜蔞種出鄉村振興大產業

7月6日,在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龍溪鎮金坑村瓜蔞種植基地,40多名村民正在整枝作業,一個個小瓜蔞掛滿棚架,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瓜蔞種植基地內,村民們正在整枝作業(央廣網發 餘華生 攝)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龍溪鎮積極探索“黨委政府引導、村級集體領辦、龍頭企業託引”的產業發展模式,在金坑、陳園兩個村流轉土地700畝,建立瓜蔞種植基地,並委託兩家村辦公司進行日常管理。全鎮12個村委會以“技術+資金”等方式進行入股,基地所產生的收益由各村按照股份比例分配利潤。

綠色青藤下結滿了沉甸甸、圓溜溜的瓜蔞(央廣網發 餘華生 攝)

經測算,每畝可產生3955元的經濟效益,整個基地每年可提供7000個穩定的務工崗位,人均年增收3萬元;每年可提供21000個靈活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6000元,預計到2025年,可實現創收667萬元。真正把小瓜蔞種出了大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