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在資金市場跨過半年末時點後,央行自7月4日到6日連續三天開展30億元逆回購操作,引發了市場對貨幣政策微調和資金利率迴歸政策利率的擔憂。

7月6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此次中標利率爲2.1%,由於當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人民銀行公開市場實現淨回籠970億元。這是央行第三個將逆回購操作維持在30億元規模的交易日。

此前的7月4日,央行同樣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據統計,由於當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人民銀行公開市場實現淨回籠970億元。隨後,7月5日,央行也開展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因當日有11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回籠1070億元。

對此現象,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7月6日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4月以來,受全面降準、央行上繳結存利潤、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發力、財政支出加快以及信貸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市場流動性一直處於較爲充裕的狀態,資金利率低位運行,以寬鬆的資金面穩預期、穩經濟。”

在溫彬看來:“當前,伴隨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信貸市場有所回暖,經濟基本面修復的趨勢明確,寬信用成爲主要目標;同時,下半年CPI同比或將進入抬升通道,穩物價重要性提升。本階段資金利率低位運行已接近3個月,債市槓桿率較高,資金利率低位運行的必要性大大降低。爲此,7月4日以來,央行連續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操作,更多是向市場傳遞未來資金利率將逐步迴歸常態的信號,並間接給機構加槓桿行爲降溫,避免資金市場波動加大。”

浙商證券分析師高宇在最新研報中還稱,央行開展低量逆回購操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當前銀行短期流動性呈現合理充裕略高態勢,央行開展超額逆回購意義不大,縮量操作更多是穩定市場流動性預期;二是市場利率持續低於政策利率容易導致央行控制力下降和債市槓桿率攀升,縮量操作下兩者差值收窄利於央行控制力迴歸和降低金融風險。

高宇還表示,重價不重量導向下,低量逆回購並非央行開啓貨幣緊縮信號,市場無須過多擔憂。

記者注意到,本次30億元逆回購操作是央行2021年初以來首次進行100億元以下的逆回購操作。與2021年初相比,此次逆回購操作有何不同?

溫彬告訴記者:“2021年1月中下旬每日逆回購降至100億元以下後,流動性出現了迅速收斂,資金利率大幅上行。而此次30億元逆回購投放之後,流動性充裕的狀態仍在延續,7月5日DR001、DR007仍維持在1.34%、1.57%的較低水平,遠低於政策利率水平。”

在溫彬看來,這主要在於二者所處的環境有所不同。2021年1月,受當月繳稅規模較大以及部分財政支出被推遲到2月影響,資金利率快速收斂;而今年以來,4~6月財政留抵退稅釋放大量資金,7~8月在地方債供給減少、專項債支出增多以及稅收減免緩交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流動性將面臨較往年更爲有利的局面。

中信證券也表示,央行曾於2021年1月開展散量逆回購操作,當前的資金面環境與2021年類似,但是基本面環境有差別。2021年元旦後的1月8日起,央行以5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爲起點連續開展多日散量OMO操作,並於1月13日操作量進一步降低至20億元,直到1月19日起恢復至800億元操作,此後還曾零星開展過散量逆回購操作。而在基本面方面,2021年初延續了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加速修復的進程,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強勁,市場討論政策“不急轉彎”;當前的經濟正從疫情中逐步回暖,內生增長動能仍在修復之中。

展望未來資金面走勢,溫彬認爲:“當前市場流動性仍較爲寬裕,爲避免資金在銀行間市場淤積,縮量的逆回購操作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綜合來看,在溫彬看來,下半年,受復工復產下信貸投放加快、MLF到期量較大、政府債淨融資額仍高等因素擾動,流動性缺口猶存,資金面將邊際收斂,資金利率將逐步平緩地向政策利率迴歸。

高宇也持類似看法,認爲7月仍是經濟重要觀察期,短端資金面快速收緊壓力不大,但市場利率或逐步向政策利率中樞迴歸,信貸機制傳導不暢和經濟更多是結構性問題背景下,後續貨幣政策重點是結構性金融工具。

溫彬還向記者指出:“爲夯實國內經濟復甦基礎,在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修復過程中,短期內貨幣政策穩健偏寬鬆的基調不會輕易調整,但考慮到海外貨幣緊縮週期、國內通脹上行等制約因素,央行在進一步動用總量以及價格工具上將保持一定謹慎。後續政策的發力節奏,需觀察6月之後經濟修復的可持續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