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山西新聞網

一位83歲的老人,退休後還每天奔波100公里上下班,不僅不領報酬,還每年自掏15000元補貼盤纏;每季只有兩身衣服換着穿,一件襯衣破了洞也不捨得扔,但爲豐富鄉親的文化生活卻“豪擲”萬元請來劇團唱戲;爲了村民能過個好年,把自己身上的2000元錢全部掏出來……

許多人不解,問他這是圖啥?他說,不圖啥,就因爲我是共產黨員!

這位老共產黨員名叫楊文華,退休前曾任大同市南郊區(現雲岡區)區委副書記,現在的“職務”是新榮區郭家窯鄉蘆家窯村的“特聘黨建指導員”。

身體力行,給村裏帶來精氣神

2017年,爲了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新榮區委組織部在全市組織系統首創“特聘黨建指導員”模式,對原籍在新榮區的退休老幹部進行了摸底,聘任一些政治素質高、對家鄉有深厚感情、願意爲家鄉做貢獻的老黨員爲“特聘黨建指導員”,指導本村黨建工作,並在這一平臺上,利用個人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拉動各村包括脫貧攻堅在內的各項工作。

從蘆家窯村走出來的楊文華,就這樣成了一名特聘黨建指導員。

蘆家窯村是全鄉有名的上訪村和後進村。楊文華進村後,首先走訪了村裏的貧困戶。在一戶人家,他看到年邁的老人靠賣廢品供孫子上學、給兒媳治病的窘境後,留下2000元錢暫緩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春節期間,楊老自掏腰包10000元請來了文藝團體爲大家演出;春耕在即,村裏急需購進農機,楊文華拿出5萬元,又讓子女們拿出15萬元,與村幹部們一起湊夠了25萬元的農機購置款……

“不掙工資還倒貼錢,楊老這是鐵了心要爲村裏做事情。”得到大家夥兒認可後,楊文華開始使勁。他首先協助新的兩委班子規範並堅持“三會一課”制度,讓每月至少一次的支委會、每季度至少一次的黨員大會和黨課制度成爲常態。

“人活着,就是一種精氣神!別的村組織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在楊文華的帶動感召下,蘆家窯村黨建陣地開始築牢,組織的戰鬥力開始彰顯。

經濟增收,鄉親感受幸福生活

首先從改變貧窮現狀入手。楊文華領着兩委班子成員數次赴省外省內考察項目,引進種植了經濟林、黃芪、有機高粱。近幾年,先後種植中藥材(黃芪)654畝,今年全部收穫。種植以檳果爲主的經濟林275畝,長勢良好,部分果樹今年有望掛果。連續4年推行有機旱作農業,先後共種植3500畝,產量高,銷路好。

村民史存娃曾是個老上訪戶,之前生產積極性不高,楊文華多次找他談心,終於做通思想工作並全程服務幫其種植了經濟作物,搞起了養殖,每年數萬元落兜。“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沒有楊老和大家的幫襯,我一輩子也翻不了身。”史存娃對山西晚報記者說,“有錢掙,以前那些亂七八糟的雜念就沒有了,咱就一心把精力放在致富上了。”

山西晚報記者採訪獲悉,蘆家窯村全村種植業、養殖業加上土地流轉、村企務工等收入,今年預計增收將達到200萬元,常住戶人均增收5000元至6000元。

一邊追求生活富裕,一邊打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近些年,在楊文華的協助下,蘆家窯村拆除了數百間廢舊窯洞,復墾舊宅基地數萬平方米。建成街心公園、文化走廊,還修復清代戲臺、硬化戲臺廣場,建起了文化活動室和農民講習所,配備了娛樂器材。完成通道綠化,在村道路兩旁、閒散小塊地和房前院後種植了丁香、油松、金葉榆、海棠樹等,漫步村中,滿眼蔥蘢、花香四溢,恍若置身花園。

老黨員越幹越有勁

5年過去了,蘆家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付出巨大心血的楊文華依舊樂此不疲。從一開始自己駕車“上下班”,到現在由家人接送,年過八旬的楊文華依舊每天奔波在往返里程100公里的路上。“組織派我去當黨建指導員,是對我的信任,讓我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活力,我越幹越有勁、越幹越年輕、越幹越快樂。”他說。

“楊老爲村裏捨得每年貼一萬多元費用,對自己卻非常吝嗇。”蘆家窯村一位幹部回憶,楊文華剛到村時,他就注意到老人身上一件襯衣有個菸灰燙的洞,幾年過去了,這件有洞的衣服還穿在他的身上。

在新榮區,像楊文華這樣在這個“職位”上樂此不疲的,還有其他20多名特聘黨建指導員,他們有效破解了黨員培訓、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整治等多項基層發展難題,成爲鄉村振興的助推器,贏得廣大幹部羣衆的讚譽。

“‘特聘黨建指導員’模式施行5年來,作爲聯繫服務羣衆、培養鍛鍊幹部、幫扶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在共同富裕的幸福路上紮下了根,也結出了累累碩果,同時成爲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個典範。”新榮區委組織部一位負責人接受山西晚報採訪時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