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於交通的不便和戰爭的頻發,有時候一次分別,很可能就成了永別了。所以有很多的詩詞都是行旅聚散之作,這些詩詞最爲的感人,其情甚深,其語甚悲。如辛棄疾“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等等。

唐代詩人與表弟分別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寫盡人世喜悅與辛酸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爆發了震驚朝野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之後的藩鎮割據時期,大大小小的戰爭時斷時續。戰爭,讓國家千瘡百孔,讓百姓不得不過着流離失所的生活。唐代詩人李益的一首《喜見外弟又言別》,便是在這樣的社會大動亂中,與表弟分別十年後重逢時所寫。用他那獨有的視角,描寫了與表弟在異鄉重逢時的喜悅與分別時的傷感,具有強烈的生活真實感,極爲感人。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唐代〕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唐代詩人與表弟分別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寫盡人世喜悅與辛酸

譯文

在社會大動亂中離別了十年,竟然能在長大成人時意外相逢。重逢後一開始詩人不敢相認,問了名和姓後,纔想起舊時的容貌。

說着別離後世事的變化,直到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才意識到已到了黃昏。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憂愁不知又隔幾重?

此詩描寫了詩人同表弟在亂離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話別的傷感場面,抒發了真摯的至親情誼和人生聚散離合無定的感慨,從側面反映了動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唐代詩人與表弟分別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寫盡人世喜悅與辛酸

首聯開門見山,介紹二人相逢的背景。這裏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出離別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說明這是社會動亂中的離別。它使人想起,十年的安史之亂及其後的藩鎮混戰、外族入侵等戰亂。三是說二人分手於幼年,“長大”纔會面,這意味着雙方的容貌已有極大變化。他們長期音信阻隔,生死未卜,突然相逢,頗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現出這次重逢的戲劇性。

頷聯正面寫重逢。離別十年,見面時已經不認識了。問了姓,對方告訴了名字,才感到“驚”,“驚”表兄弟相逢,竟如此意外,“驚”自己怎麼連表弟也認不出了!詩人抓住“初見”的一瞬間,反襯出分別的社會動亂的背景,也生動地寫出了“喜見”的心情。原來站在面前的,就是從小在一起遊玩嬉戲的表弟。於是一邊激動地呼叫着,一邊努力回憶着從前的種種事情。這二句,詩人抓住了生活細節,層次清晰地寫出了“初見”時的神情變化,細膩傳神,表達了至親之間的真摯深切的情誼。

唐代詩人與表弟分別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寫盡人世喜悅與辛酸

頸聯“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刻畫了傾訴別情的場面。表兄弟闊別十年,各種經歷遭遇千頭萬緒,但詩人只用“滄海事”三字加以概括,也寓有“千言萬語無從說起”的意思,心情是沉重的,辛酸事真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他們深情地交談着,從白天一直談到天黑,絲毫覺察不到時間的流逝。直到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他們才意識到已到了黃昏。作者在這一聯,避實就虛,擇取了敘舊時間很長這個側面,表現出二人歡聚時的熱烈氣氛和激動心情。

尾聯“言別”。“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表弟要向巴陵方向而去,路途遙遠,重山阻隔,不知到什麼時候再能相會?詩人不說離別,卻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關山重重的秋景圖。秋山重疊,不知“幾重”,實寫分別後,越離越遠,不易再相見;暗寫時世維艱,阻隔重重,不知何日再相逢。後會難期的惆悵心情,躍然紙上。

唐代詩人與表弟分別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寫盡人世喜悅與辛酸

全詩用白描的手法,場景典型,細節生動,語言自然、樸素而又精煉,感情真摯深厚,層次分明地再現了社會動亂中與親人久別後不期而遇又匆匆離散的場面,抒寫了親人間真摯的情誼,也表現了動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無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