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作者: 朱雪瑩

“能源強人”數次拯救產油國於危難之間,和發達國家正面相抗。重要“粘合劑”與世長辭,產油國們還能抵抗西方增產重壓嗎?

當衆多分析師用“經濟衰退削弱需求預期”等官方理由來解釋,爲何近兩日美油、布油雙雙“破百”時,市場目光開始慢慢轉向一件震驚業內的重大事件,它看似並不相關,卻暗藏玄機。

那就是,OPEC祕書長穆罕默德·薩努西·巴爾金多(Mohammad Sanusi Barkindo)於7月5日晚間去世,死因不明。

巴爾金多的突然離世令市場大爲震驚。畢竟就在當天,他還在尼日利亞舉行的石油會議上致辭,並且與該國總統等一大批政要進行會晤,然而數小時後卻突遭變故,一代能源巨人與世長辭。

OPEC祕書處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感到震驚”,並“對(巴爾金多)爲OPEC提供的40多年無私服務深表謝意。”

巴爾金多,63歲,尼日利亞人,自2016年起擔任OPEC祕書長一職,原計劃於本月底卸任。

一個人的生平似乎用短短一句話就足以概括,但是回顧這位能源強人的數十年人生,無數傳奇故事接連上演,全球能源格局憑他一己之力被徹底改變。

其中爲OPEC+的成立掃清道路,就足以在他人生的故事中留下輝煌的篇章,但也並不僅限於此。

先說最近的七國集團峯會。在巴爾金多的一力促成下,G7集團或將在年底前承諾不再禁止化石燃料項目融資,該提議已經得到大多數成員國的贊成。

而在今年俄烏衝突爆發之際,供給端波動致使油價節節攀升,歐美國家爲控制高企能源成本,高聲呼籲OPEC進行大幅增產,但是均被巴爾金多擋在門外,並且他還拒絕將俄羅斯趕出OPEC+。

回顧2020年的“史詩級負油價”時期,疫情爆發導致需求驟降,油價跌落谷底。但是巴爾金多力挽狂瀾,在不到一年時間後促成了史無前例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減產規模接近1000萬桶/日,基本面的修復成爲支撐油價上行的最強助力。

而再往前推進到歷史時刻2016年。當年國際油價一度跌破30美元/桶,因此爲了重新平衡市場推升油價,在同年12月,巴爾金多拉動以俄羅斯爲首的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達成限產協議。大約三年後,由巴爾金多充當重要“粘合劑”的OPEC+正式成立,油價開啓上漲態勢並持續多年。

就像今年2月巴爾金多自己所說的那樣:

我認爲自己很幸運,在過去六年中見證了許多歷史時刻和事件。

可以說,每當組織成員國受到油價的實質威脅時,巴爾金多總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將OPEC的實力發揮到極致,和全球發達國家集團正面相抗,很多產油國也因此獲得重生。

國際能源論壇(IEF)祕書長Joe McMonigle表示:

他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官,爲全球能源市場的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

然而人生無常,原本可在數週之後平安卸任的傳奇人物,卻如此意外地猝然離世。這讓昔日盟友在震驚悲傷之餘,也要開始思考OPEC及OPEC+未來命運的走向。在失去重要“粘合劑”之後,衆多產油國還能繼續保持團結嗎?

如此看來,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挑戰已經在所難免,而最近一個就在不到十天之後。

7月15日-16日,美國總統拜登就將訪問沙特,屆時計劃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面。在沙特訪問期間,拜登將與中東國家領導人討論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問題,其中能源問題或將成爲關鍵。

這次,當西方國家再度因創紀錄通脹而要求石油產出國們擴產以穩定油價時,再沒有巴爾金多可以站在前方,那麼他們還能成功抵擋嗎?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