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挑灯看剑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也会觉得,自己很难再像小时候那样,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地生活了,那些纯粹的欢乐随风而逝,不满和焦虑却与日俱增,你可曾思考过其中的原因?

大概你会说,这是因为时代的竞争带给每个人无处躲藏的压力,而我们也要开始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才导致快乐逐渐变成稀缺的奢侈品。

确实没错,但仔细想想,除去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内心的因素或许更为重要,这种我们常常忽视的心理陷阱,就是“放不下”,正在吞噬着内心的能量。

忘不掉的记忆,正在破坏你的当下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约上多年不见的好友到公园赏花,期间聊起各自的发展状况,当你得知朋友刚刚考上名校研究生,想到自己去年由于定的目标太高,虽然抱有很大希望,最终却还是考研失败,如今只得就职于一家不喜欢的公司,每天做着无聊的工作时,刚才愉悦的心情瞬间消失了。

又比如,你好不容易等来盼望已久的春节,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可是惬意的生活还没过几天,父母的唠叨就已经让你难以忍受,听到他们指责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童年被羞辱和支配的感觉再一次袭来,只想赶快逃离这里。

为什么某件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或者明知某个结果已经不可能再发生改变,却仍就免不了被一个熟悉的场景,一句无心的话语触发,以至于破坏当下的情绪,扰乱正常的生活?其中的原因在于,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你还没有完全地放下,还没有真正地释怀。

“放不下”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它可能表现为总是幻想回到人生的某个关键时刻,重新做出选择,却因为幻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意志消沉,无法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可能是习惯于自我安慰,认为现在过得不好,都是由以前的错误导致的,而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可能是事情发生多年以后,每每遇到与之相似的场景,莫名其妙产生无法控制的怒火,对无辜的人或事反应过度。

人生尚未释怀的经历,深藏于潜意识中,如同水面下杂乱纠缠的水草,看似表面风平浪静,却足以使生活的航船停滞。

为什么放不下记忆的痛?

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常常对某段经历难以放下?为什么一件事自认为已经释然了,可是想到的时候还是会情绪波动?真正的原因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其实是你的内心舍不得放下,即使明知会为此承受痛苦,你也要反复提醒和确认它的存在。

此话怎讲?

当你在工作中做出了一个令人后悔的决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时,事后往往会反复责备自己“我怎么能够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我真是太愚蠢了!”你揪住曾经的错误不放,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一方面让你感觉自己已经受到了惩罚,以缓解由犯错引发的内疚和羞耻感,另一方面通过一遍遍的自我伤害,让自己形成“痛入骨髓”的记忆,从而达到“保证下次不会再错”的效果,是我们无法放下痛苦的原因之一。

再来看另一种情况,这次错的是别人,受伤的是我们,我们同样可能对多年前发生的那件事耿耿于怀,虽然口头上已经原谅了对方,但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我们还是会在头脑中循环播放曾经受到伤害的画面,提醒自己保持警惕,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情况,心理创伤理论认为,童年遭受的过度创伤,会使人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在内心的强迫性驱动下,人们会控制不住地想要重现往日的情境,试图改写创伤经历,体验到与原先不一样的结果,从而让自己获得治愈,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强迫性重复。

你看,虽然许多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内心仍然舍不得放下,做不到真正的释怀。我们背负着受伤、后悔、自责的千斤重担艰难前行,时而在身心脆弱的时候被压倒在地,重新陷入当初的痛苦。

这好像是一场以毒攻毒的无限循环游戏,为了防御随时可能再现的灾难,我们关闭机会之门,阻隔了新的快乐。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无法释怀的潜在危害,要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收益。这是因为:当你一遍遍地斥责自己当初的无能,用回忆的痛苦自我折磨时,人生的轨迹却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当你痛恨别人曾经的伤害,让自己的生活被咒骂声填满时,却不能损伤别人丝毫;当你抱怨周围环境的羁绊,任凭时光白白流逝时,却错失了更多机遇。

那么真正的放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是对过往命运的全然接受,不再以抵抗的姿态与现实做徒劳的抗争;是理解一切错误乃至罪恶都有其原因,勇敢承认自己和世界的不完美;是将黑暗和痛苦抛之脑后,向前看迎接光明崭新的未来。

放下不仅是对痛苦的解脱,也是对生命能量的释放。

  • 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放下?

莎士比亚曾说:“凡是过往,皆为序曲”。陶渊明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往今来,在通往人生成熟的道路上,如何放下伤痛是无数人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只是,长期沉浸在记忆的痛苦中,会让人形成一种心理惯性,所以释怀也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要做到真正的放下,前提是宽恕,而宽恕来自于理解。

现在请闭上眼睛,先做几个深长的呼吸,然后在头脑里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的状态,是由曾经的无数选择共同造就的,以前的你在某个时刻做出的选择,虽然后果有好也有坏,甚至可能无意间伤害到他人,让你痛心疾首,但是放到当时来看,你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

举个例子,一次和最好的朋友吵架时,你因为压力太大而情绪崩溃,控制不住说了很多伤人的话,致使你们从此渐行渐远,直至成为路人。许多年里,你无数次后悔自己的出言不逊,为之自责不已。

但如果把镜头拉回到当时的情境,就会发现你在那时的激烈情绪之下,身处那样的想法和环境之下,为了尽快把事情解决,出口伤人是你唯一能够做出的选择,只不过学习了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之后,在如今变得更加成熟的你看来,它也许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你已经做到了当时的最好。

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然后对自己说:“我不希望发生那样的后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为了达到最好的结果,做出了那些不合适的行为,对此我能够理解,也愿意宽恕当时的自己。

以上用到的心理学工具叫作“意象法”,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宽恕自己,同样可以用来理解和宽恕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他人,帮助我们与世界达成和解。

放下的关键是要尝试去理解,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世界并非为了谁而存在,事与愿违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从过去到现在,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够做到的最好。

拨迷见智,开启自在之门:

伤痛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从中吸取教训,获得对自我和世界更深的了解,但生活的重心应该是在当下,如果发现自己总是陷入对记忆的懊悔和自责,还是不断提醒自己,暂时把它忘记吧。

曾记得在知乎看到一个提问:”如何坦然面对因抑郁症失去的五年时光?”下面的高赞回答说:“你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坦然享受治愈抑郁症救下的几十年余生。”深以为然。

每个人的一生中难免有许多遗憾,无论是遭遇从天而降的病痛,还是承担由自己的决定造成的苦果,我们都不得不为之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但是随着那些事渐行渐远,我们也要学会放眼未来,为痛苦设置“到此为止”的限度。

人生很长,身上的枷锁越来越重,最终只能把自己压垮,懂得释怀,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在适当的时候学会释怀和放下,你会发现,拂去阴霾,前方等待你的,还有更多更好的风景。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