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各类寒证时,笔者喜用烧山火及呼吸补法二法温阳补火。由于烧山火一术依照《针灸大成》所述的三进一退,九六补法的成功率并不高,因此近现代针家的操作术式不尽相同,成功率亦不同,为习针者的学习带来障碍。少有影像学资料保存下来,再加院校教学不断弱化和贬低手法在针灸学中的主体地位,针灸专业的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少见谁用过手法,甚至相当多的中医师对针灸手法敬而远之。后果便是学针者没见过成功手法的临床应用,日后成为医师更不会再使用,那些成为针灸老师的也不会教下一代学生,如此循环乃至失传。笔者经历所谓“院校教学”后得出的结论是手法只是古代文人咬文嚼字编造,繁文缛节的穷讲究。后来通过阅读大量近现代针界大家的原著,以及跟随薄智云老师学习腹针时,见到薄老双手在腹部烧山火,一边施术一边同患者聊天,谈笑间产后身痛的患者便说双腿发热。整个过程不过一分钟而已。才及时纠正了这一偏见。“院校教育”的效果可见一斑。仲景言“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图片

        笔者常用气海烧山火治疗各类恶寒病证,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一些共性,现介绍如下:

1.气海进针后触诊穴下、两侧少腹部、脐上的上腹部,此时皮温凉;

2.而后在气海穴烧山火,需出现针下起一圈红晕。此时应继续施用烧山火,至针下起红包。红包起后,触诊双少腹部皮温是否上升。如果皮温升高可留针,皮温未升高要继续施术。病人会叙述两侧有凉感,这是寒气从腹内向外散发的冒寒现象。寒气冒出后才会逐渐发热。如冒寒风显著则用泻法泻其寒气,待寒稍减再用烧山火;

3.留针时间短,则只有腹部有热感。留针时间长,则热感沿少腹两侧带脉循行路线绕至后腰(也是施术时追求少腹有热的原因),督脉由命门可热至大椎附近。

        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如不用针,想达到上述效果,需点增阳穴、点气海、点关元等穴,笔者较早的文章已有详细论述病案二则与增阳穴用法(腰痛)

(注: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治疗请遵医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