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各類寒證時,筆者喜用燒山火及呼吸補法二法溫陽補火。由於燒山火一術依照《鍼灸大成》所述的三進一退,九六補法的成功率並不高,因此近現代針家的操作術式不盡相同,成功率亦不同,爲習針者的學習帶來障礙。少有影像學資料保存下來,再加院校教學不斷弱化和貶低手法在鍼灸學中的主體地位,鍼灸專業的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少見誰用過手法,甚至相當多的中醫師對針灸手法敬而遠之。後果便是學針者沒見過成功手法的臨牀應用,日後成爲醫師更不會再使用,那些成爲鍼灸老師的也不會教下一代學生,如此循環乃至失傳。筆者經歷所謂“院校教學”後得出的結論是手法只是古代文人咬文嚼字編造,繁文縟節的窮講究。後來通過閱讀大量近現代針界大家的原著,以及跟隨薄智雲老師學習腹針時,見到薄老雙手在腹部燒山火,一邊施術一邊同患者聊天,談笑間產後身痛的患者便說雙腿發熱。整個過程不過一分鐘而已。才及時糾正了這一偏見。“院校教育”的效果可見一斑。仲景言“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

圖片

        筆者常用氣海燒山火治療各類惡寒病證,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發現一些共性,現介紹如下:

1.氣海進針後觸診穴下、兩側少腹部、臍上的上腹部,此時皮溫涼;

2.而後在氣海穴燒山火,需出現針下起一圈紅暈。此時應繼續施用燒山火,至針下起紅包。紅包起後,觸診雙少腹部皮溫是否上升。如果皮溫升高可留針,皮溫未升高要繼續施術。病人會敘述兩側有涼感,這是寒氣從腹內向外散發的冒寒現象。寒氣冒出後纔會逐漸發熱。如冒寒風顯著則用瀉法瀉其寒氣,待寒稍減再用燒山火;

3.留針時間短,則只有腹部有熱感。留針時間長,則熱感沿少腹兩側帶脈循行路線繞至後腰(也是施術時追求少腹有熱的原因),督脈由命門可熱至大椎附近。

        如下圖所示:

圖片

圖片

        如不用針,想達到上述效果,需點增陽穴、點氣海、點關元等穴,筆者較早的文章已有詳細論述病案二則與增陽穴用法(腰痛)

(注: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具體治療請遵醫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