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6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31个,比上月增加6个,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

中原地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整体看市场还在寻底过程中,但已经越来越接近底部,主要原因是各种利好政策频繁发布。

据中原地产统计,今年上半年有多达200个城市出台楼市松绑政策超460次,刷新历史纪录。单是6月,就有近40个城市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和降低首付成数,超过30城市提出各种购房补贴。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上半年70城房价指数来看,房价环比指标呈现了V型走势,说明先降温后小复苏,体现了上半年政策的有效性。

一、二线城市复苏势头更为明显。新建商品住宅方面,一线城市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1%;三线城市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

二手住宅方面,一线城市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二线城市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此外,6月份,在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21个城市中,有16个来自一、二线城市。其中,成都环比上涨2%,涨幅最大。一线城市中,除深圳环比下降1%之外,北京由5月环比下跌0.1%转为上涨0.5%,上海由5月持平转为上涨0.2%,广州涨幅从0.2%扩大至0.5%

严跃进认为,一线城市和热门二线城市如成都走在了市场复苏的前列,按照以往经验,他预判下半年全国楼市势必是一个“小复苏”的行情。

不过,有分析师指出,虽然购房需求在各种利好政策支持下回暖,但房地产投资数据依然疲弱,后续楼市回暖程度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2%,降幅虽然较1-5月收窄1.4个百分点但依然较大;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连续第三个月负增长,且降幅比1-5月扩大1.4个百分点。

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对界面新闻表示,房企信用问题目前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资金来源仍有很大压力,同时要特别关注的是近期预售项目烂尾、集体断供等事件明显增多,对本已因疫情冲击“惜购”的居民产生心理冲击。他预计房地产修复力度较弱,投资全年负增长恐难以避免。

张大伟表示:“当下楼市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只是房地产问题,更多是对经济的预期问题,疫情不稳定,市场很难稳定。需要出台更多、更积极的稳楼市政策,只有真正降低了购房者的成本,市场才有望稳定。”

7月1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一场公开活动中提出,建议调整房地产业“三条红线”政策,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大跌和“三条红线”有很大关系,而房地产上下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可观。

所谓“三条红线”,是指2021年起住建部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提出的三个标准:(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2)净负债率不超过100%;(3)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根据“三条红线”的触线情况,房企被分为“红、橙、黄、绿”四挡,不同档位的房企执行不同的借债标准。

“所以为什么老百姓不买房了,和疫情、和有钱没钱没关系,有关系的是,房企一断流,流动性没了。老百姓是理性的,当企业流动性不行,可能要倒掉,买期房可能烂尾,老百姓看到了供给侧的风险,所以购房意愿大大下降,长期信贷下降。”姚洋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