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呂文琦

五家A股上市險企近日交出上半年成績單,共攬保費1.59萬億元,同比增長4%。

五大上市險企繼續前幾月“四升一降”的格局。截至6月30日,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今年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290.38億元、3790.95億元、2408.795億元和1025.8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1.62%、11%、7.93%和1.96%。“老大哥”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入4397億元,同比下滑0.66%。

在壽險方面,中國人壽逐漸走出保費收入下跌陰霾,6月單月保費收入增長7.7%,較5月單月同比6.9%的增幅進一步上漲。太保壽險增長7.4%;平安人壽下滑1.7%,降幅有所收窄;5月領跑的新華保險在6月增速轉跌,同比下滑11.9%;今年來一直靠躉交產品強勢拉動保費的人保壽險同比下滑25.8%。

各險企的代理人改革已初見成效,核心人力產能有所提升。

以平安壽險爲例,今年上半年個人新業務下降87.47億元,同比下降11.89%,大幅小於代理人人數的下降幅度。2022年第二季單季度同比降幅較一季度的15.7%收窄至3.2%。太保壽險上半年個險新單同比增速爲-34.7%,2022年第二季單季度的同比降幅爲9.6%,較第一季度的44.1%大爲改善。

多數券商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在權益市場大幅波動、居民儲蓄意願強烈的情況下,客戶對於保險理財高收益確定性產品的需求強烈,各公司的增額終身壽產品受到青睞,然而銷售火熱並沒有對新業務價值(NBV)帶來支撐。

新單保費、新業務價值率和新業務價值(NBV)等指標反映了公司業績增長能否可持續。一家保險公司NBV越高,則新增的保費對公司的淨利潤貢獻度也將越大。

國泰君安劉欣琦團隊認爲,2021年年初新老重疾炒停帶來的新單與NBV雙高基數難以通過當前客戶單一的理財需求來彌補,上市險企上半年NBV繼續承壓。

東吳證券分析師葛玉翔團隊亦認爲,由於去年重疾新老定義切換提前消耗部分消費需求疊加疫情壓制居民對於可選消費品的需求,今年以來重疾銷售較爲疲軟。儘管保險公司陸續推出增額終身壽產品以量補價,價值率介於重疾與短儲類產品之間的增額終身壽有望託底保險公司業績基本盤,但由於價值型業務受供需兩弱持續影響,保險公司價值增長或仍舊承壓。

財險方面,2022年前六月,財險“老三家”保費皆保持增長。其中,人保財險實現保費收入2766.71億元,同比增長9.87%;平安財險實現保費收入1467.92億元,同比增長10.11%;太保產險實現保費收入918.26億元,同比增長12.25%。

得益於疫情受控和汽車消費政策帶來的汽車產銷增長,各公司車險業務表現亮眼。人保產險前6個月實現車險保費1288.08億元,同比增長6.7%;太保產險前6個月實現車險保費481.69億元,同比增長7.9%。

非車險上,人保產險前6個月實現非車險保1478.63億元,同比增長12.8%;太保產險前6個月實現非車險保費收入436.57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7.5%。

各上市險企即將進入中報季,新華保險率先發布了盈警公告。中郵證券分析師魏大鵬預計,相比一季度,險企中期利潤下滑幅度將大幅收窄,但轉正難度較大。當前壽險板塊正處於深度調整期,代理人渠道改革行至大半,銀保渠道望成新增長點。相比上半年,下半年宏觀基本面或持續趨穩好轉,利差望恢復至正常水平。在相對較低基數、銀保渠道崛起和利差恢復的持續影響下,下半年盈利增速有望繼續恢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