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結弦告別了競技舞臺,今後將成爲一名花滑表演者。

聽到這個消息,我多少還是有些驚訝,畢竟就在三四個月之前,社交網絡上關於羽生結弦的最新討論,還是他在一場日本奧組委舉辦的活動中說出的期待,“我也想參加(札幌冬奧會)。”

我並不是一個羽生結弦的狂熱粉絲,但在北京冬奧會混合採訪區和新聞發佈廳裏的幾次近距離接觸,我真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也理解了爲什麼有這麼多中國粉絲義無反顧地支持着羽生。

拿着北京冬奧會的攝影記者證,我很幸運地得到了能夠在內場拍攝花樣滑冰比賽的機會。當時內場攝影的位置,基本上就隔着一塊防護墊。

換句話說,羽生在場上的一舉一動就發生在我的眼前。

摔倒,可能是我記錄下羽生結弦在北京冬奧會自由滑賽場上最多的畫面。對於一位記者而言,這是一種很複雜的心態,你希望見證人類滑冰歷史上的第一個完美的4A(阿克塞爾四周跳),但摔倒的畫面卻一遍遍在我腦中預演。

最終,等來的是後者。

其實在熱身的過程中,羽生就已經在最後一次試跳時摔倒了。而當正式表演開始後,他在整套舞蹈中的第一次全力起跳,就以滑倒結束。

但他隨即就藉着一個翻身,優雅地站起來,繼續投入表演。但在緊接着的下一個四周跳中,羽生結弦又摔倒了……

彼時,我身旁的恰好是一位日本的攝影師,他非常敬業地記錄下了羽生結弦在比賽中的那些關鍵瞬間,然後不停地發出嘆息。

這種連聲嘆息背後的情感不難讀出。

遺憾的是,在北京的冰面上,我們沒有等來完美的4A。而在未來的自由滑舞臺上,應該也等不到羽生結弦來完成人類的這個“第一次”。

“說實話,我覺得很抱歉。”在賽後的混合採訪區裏,近百名日本和中國的記者將通道的一角擠滿,我也是其中一個。

等待了1個半小時的賽後混合採訪,羽生結弦只停留了十幾分鍾,但在這短短的幾輪問答中,羽生結弦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禮貌、謙和與周到。

“我真的拼盡全力努力了。這可能是沒有回報的努力,但這次我全力以赴去拼了。”從他賽後的這些話裏,大家都很容易讀出羽生結弦的失望和不甘。

其實,他完全可以用更加簡單的方式去參加這次北京冬奧會,但最終他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

就在離開混合採訪區前,羽生結弦向着所有的記者深深鞠了一躬,彼時,他似乎依舊沒有從自己的情緒中走出來,眼眶還有一些溼潤……

那次自由滑決賽的賽後採訪,大部分記者都意猶未盡。或許是因爲不管是記者還是粉絲,都有太多的問題想問羽生結弦,他的團隊最終決定在奧運會期間舉辦了一場新聞發佈會。

於是,我又多了一次近距離觀察他的機會。

在那場發佈會開始前的半個小時,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就已經被當時沒有工作安排的志願者、工作人員和等待採訪的記者們圍得水泄不通。

毫不誇張地說,從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開放後,只有“頂流”冰墩墩的商品發售,纔有能夠與之匹敵的熱鬧場景。

當時,在我身邊的兩位學生志願者已經激動地有些控制不住情緒。我好奇地問:“你們怎麼那麼喜歡羽生結弦?”

她們說:“我們從2014年就開始喜歡上羽生了,特別是他在中國杯上的表現,實在是太熱血了,這麼多年,他一直在傳遞着正能量,他就像漫畫裏的主角一樣。”

確實,羽生結弦之所以如此有魅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透出的那份熱血,那是你很難在現實世界中持續在一個人身上感受到的力量。

不管是2014年他在花樣滑冰大獎賽中國杯上和閆涵相撞後,頭纏紗布還堅持完成比賽,還是他用“一生懸命”(意思爲“拼盡一生”)來描述自己對於花樣滑冰的態度;抑或是他對於冰面的態度,把冰當做神明也是朋友,在離開前還要親吻冰面……

他就像是那些熱血日漫中的男主劇,永遠帶着一份純粹的堅持和努力。

在離開發佈會前,羽生結弦又深深地向所有人鞠了一躬,一場發佈會上,他一共鞠了六七次躬,然後才恭謙地離開了會場。

而在鏡頭之外,他還在小隔間裏給同聲傳譯的翻譯鞠了一躬。

北京冬奧會,是我爲數不多地近距離和羽生結弦“接觸”,此後,我也開始關注起羽生結弦的動態。儘管,我依舊不能算是羽生結弦的粉絲,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確實打動了我,甚至在那個冬日裏給我傳遞了一份溫暖的感動。

在未來的日子裏,羽生結弦或許不會再出現在競技滑冰的舞臺上,但他還是會留在冰面上,以他獨特的方式,傳遞着人生的積極態度。

羽生結弦與滑冰“一生懸命”的羈絆並不會被輕易斬斷。他的一生,將沉醉於此。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