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馮琪)7月26日,記者在教育部召開的發佈會上獲悉,五年來,各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

據悉,教育部於2018年出臺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五年來,高等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爲鄉村產業發展和產業振興提供了技術支撐、成果供給和人才支撐。

雷朝滋介紹,科學研究支撐方面,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校在農業農村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6項。

同時,實施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助力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五年間,高校圍繞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大需求,在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氣候智慧型農業等領域科技支撐成效顯著。

成果推廣轉化方面,各高校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服務平臺超過500個,打通轉移轉化通道,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雷朝滋稱,據不完全統計,五年間,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極大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

人才培養方面,高校依託 “科技特派員”、“博士服務團”等項目,累計派出師生超17萬人次,深入鄉村振興一線;採取“線上線下”結合、“請過來與送過去”多種方式深化科教結合、產教融合,據不完全統計,共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及基層幹部165萬餘人次。

此外,雷朝滋介紹,五年間,各高校共建成服務鄉村振興相關領域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各級各類科研平臺200餘個,成立近800個教授工作站、鄉村振興基地、科技服務點等鄉村振興對接點,深度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創新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