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譚龍全場比賽的唯一進球,中國隊在東亞杯對陣中國香港的比賽中終於拿到一場預期中的勝利。

帶着1勝1平1負的成績,國足守住了“底線”,戰平日本還多少有點超額完成任務的感覺。

然而看過三場比賽過程,多少會對年輕的這支球隊有點絕望。

防守基本靠堆積人數,進球靠蒙,對陣中國香港比賽場面也沒有多少優勢……毫不誇張說,亞洲範圍內,國足已經沒把握能穩贏誰了……

靠拼勁超額完成任務

東亞杯從武漢易地日本進行,原本準備帶上的5名超齡球員臨時因傷3人退出,中國隊基本上是以U23國家隊爲班底出戰東亞杯。

相比之下,日韓都派出了本土相對較強的班底,因此外界對國足打東亞杯的預期並不高——無非就是對陣日本、韓國不要慘敗,然後最後一場比賽擊敗中國香港。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足最終交出的1勝1平1負外加兩場比賽零封的答卷,可以說是超額完成任務。

首戰韓國,如果不是朱辰傑的意外烏龍球,國足可能不會輸3個球;次戰日本,全隊通過積極的態度,拿到了一場意外的0-0平局;最後一場對陣中國香港,國足也如願拿到意料中的3分。

“取得的最終成績也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人民日報肯定了東亞杯結果的同時也很理性指出,贏球得益於精神層面的勝利,“前鋒譚龍爲球隊攻入唯一一球,得益於隊友在前場的兩次積極拼搶。”

“拼出機會,贏下比賽,這也是本場比賽的生動寫照。”

新華社則評論道——“3場比賽無論結果,中國隊的所有隊員在場上每球必爭、不懼對抗,展現出良好的比賽態度和戰鬥意志。這正是更新換代中的中國男足,所需要的朝氣和活力。”

大家都是着重提到了比賽態度和精神力,這或許是國足超額完成任務的基礎。

對陣中國香港,毫無優勢

但除了靠着連續兩次前場拼搶出的進球機會,國足在對陣中國香港比賽中的過程,是無法令人滿意的。

全隊另外一次得分機會,就是開場角球進攻中蔣聖龍的頭球,除此之外,再也無法創造出機會——球隊在進攻中個人技術的運用,以及整體技戰術內容的蒼白令人尷尬。

揚科維奇對比賽結果並不滿意,他提到了體能因素,認爲這是導致中國隊比賽無法佔據主動的重要因素。

在東亞杯這個練兵爲主的舞臺,日韓和中國香港都大範圍鍛鍊新人,比如日本對陣中國就使用了和第一場完全不同的11人首發。

但中國隊的人員使用就非常固定,這背後的原因還是主力與替補差距過於懸殊的結果。中國隊絕對主力對陣日本的全替補才勉強守住0-0,如果我們的替補對上對方的主力,這場面不敢想象……

對於主力球員的過度使用,或許是中國隊對陣中國香港比賽只能打出30分鐘左右好球的原因——上半場最後5分鐘,中國香港圍攻國足,至少創造出4-5次射門機會。

而從全場比賽技術統計來看,國足射門次數7-12處於落後,有效射門3-3打平,控球率各是50%,角球8-4領先,黃牌則是4-2多了兩張,可見國足在防守端面臨不小壓力。

雖然國足是U23球員爲主,但中國香港同樣少了傑志隊的多名球員,藍鳥也正在爲隊史首次亞冠淘汰賽蓄力,因此和中國香港足總協商後留下了隊內主力。

這相當於裏皮時代的國家隊少了恒大國腳——兩隊都不是最強陣容,國足毫無優勢,多少令人唏噓。

留給國足的弱旅,快沒了

肯定國足拼勁的同時,官媒也明確指出了球隊和對手的差距。

新華社點評道——“從過程來看,中國隊與日韓等亞洲強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面對並未派出全部主力的韓國隊和日本隊,中國隊在高強度壓迫下很難完成中場組織,幾乎無法發起有效進攻,比賽節奏也要慢於對手。”

“即使是最後一輪擊敗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國香港隊,經驗不足的中國隊球員也暴露出傳跑接應不流暢、進攻缺乏套路、陣型容易鬆散等問題。”

的確,看完國足和中國香港比賽後,完全沒有贏球的喜悅——因爲比賽的過程可以說是令人絕望的。

中國香港球員在進攻中的傳接球能力,已經明顯高出國足一個檔次;如果說對陣日本和韓國打不出進攻套路,我們還可以用對手實力強大來做藉口的話,那麼對陣中國香港比賽的過程,揚科維奇又該如何解釋?

當揚科維奇下半場用徐越換下球隊唯一有組織能力的戴偉浚後,他其實已經把勝負交給了命運來決定。

譚龍的進球算是對中國隊三場比賽始終不放棄的一個回報,但比賽最後30分鐘,如果是中國香港率先破門最後1-0取勝,這也是一個非常順理成章的結果。

這一次是贏了中國香港,那麼下一次中國隊是否還會有這樣的好運氣?留給國足的弱旅,真的沒幾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