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銀保監會舉行了“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

黑龍江和廣西銀行業保險業如何支持金融對外開放?寧夏的金融扶貧取得哪些成果?廈門如何圍繞“兩高兩化”服務實體經濟?圍繞各地發展特色,黑龍江、廣西、寧夏、廈門四地銀保監局局長介紹了當地十年來銀行業保險業的發展情況。

黑龍江: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

黑龍江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柱介紹,近十年,黑龍江銀行業資產、負債總額實現翻番;各項貸款餘額增長2.4倍,年均增長10.1%,總量達2.4萬億元;各項存款餘額增長2.1倍,年均增長8.5%,總量達3.4萬億元;保險深度由2.5%躍升至6.7%,位列全國第一;保險密度從898.3元/人提升至3185.5元/人,位居全國第十位。

在防控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王柱指出,近十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911.1億元,組建了131家債權人委員會,幫扶重點企業緩釋債務風險366.9億元;推動轄內32家P2P網貸機構全部清退;全面開展保險行業清虛治亂,清退不規範保險中介機構1807家,監督整改人身險行業問題1.3萬餘個。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糧食總產量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黑龍江銀保監局找準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中的職責定位。

王柱介紹:“今年提供備春耕貸款1637.01億元,同比增長32.08%。同時,我們提前籌措秋糧收購信貸資金,避免農民“賣糧難”,2021糧食收購年度累計發放糧食收購貸款1287.43億元,同比增長36.81%;支持糧食收購1271.82億斤,同比增加538.4億斤。”

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是我國最北的自貿試驗區,目前已成爲全國對俄跨境金融合作最活躍的區域,對俄跨境結算、跨境融資、盧布交易等方面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王柱表示,黑龍江銀保監局大力支持銀行保險機構圍繞對俄主體投融資和貿易需求,整合對俄金融服務功能,在提供本外幣、內外貿、離在岸等跨境金融服務基礎上,多項創新金融產品在自貿區先行先試。

比如,創新推出“關銀一key通”服務、“訂單+貸款+保險+期貨”產業鏈項目貸款模式、俄羅斯油畫抵押貸款產品、邊民創業擔保貸款等一系列金融產品,爲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途徑和更便利的金融服務。

在支付上,支持哈爾濱銀行依託CIPS直參行資格,建立對俄人民幣結算體系,截至6月末,處理跨境人民幣業務超107億元,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廣西:先行先試推動金融創新

“廣西銀行業保險業在更高水平金融開放中的門戶效應逐步顯現。”廣西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任慶華在發佈會上表示。

廣西銀行業資產規模連續跨越三個萬億臺階,保險業資產規模跨上千億臺階,分別較十年前增長1.72、3.47倍。各項貸款年均增速13.83%、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保險業賠付支出年均增長16.32%、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2021年,廣西各項貸款增速、保費收入增速等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西部第一。

“2022年6月末,製造業貸款增速達28.74%、創8年新高,綠色融資規模首超4000億元。特色品牌“桂惠貸”目前累計投放超4600億元,惠及市場主體超過16萬戶,有力支持廣西經濟企穩復甦。”任慶華進一步介紹。

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任慶華表示,廣西推動跨境金融創新,形成“跨境區塊鏈出口信保保單融資”“跨境車險”等一批全國首創性成果。同時,廣西探索組建中國-東盟保險共同體,爲6個東盟國家及地區的23個重大項目提供風險保障402億元。創新“跨境經營週轉國際銀團”等模式,爲中國-馬來西亞雙國雙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提供融資超過130億元。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連接“一帶”和“一路”、支撐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通道。爲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廣西銀保監局鼓勵金融機構先行先試、敢於創新,先後創新推出“通道貸”“重大項目貸”等產品,推動全國首個運用鐵路資產收益權進行質押的項目,以及政府收費公路領域全國首個運用“專項債+市場化配套融資”模式的項目成功落地廣西,爲破解道路基建項目融資抵質押難題提供“廣西經驗”。

截至2022年6月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各項貸款餘額6737.61億元,同比增長26.41%。

同時,廣西圍繞通道的貿易功能,加強貿易金融服務。2022年6月末廣西銀行業累計向1229家外貿企業發放貸款996.08億元,同比增長38.8%,累計爲1566家外貿出口企業提供出口信用風險保障107.89億元,同比增長12.8%。

寧夏:聚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這十年,是寧夏銀行業保險業發展量質齊升最快的十年。這十年是寧夏人民得到金融發展紅利和實惠最多的十年。這十年,是寧夏金融監管強化提升力度最大的十年。”對於過去十年寧夏銀行業保險業的發展,寧夏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唐智傑用“最快、最多、最大”總結。

從數據上看,寧夏銀行業總資產、總負債達到1.14萬億和1.09萬億。各項貸款和存款分別較2012年末增長了2.63倍和2.26倍。保險業資產增長4.32倍,保險深度由2.69%上升至4.67%,保險密度由968.62元/人上升至2912.29元/人,保費收入和賠付支出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家數較2012年末分別增長了18.35%和40.27%,

寧夏各項貸款餘額突破9000億元,年均增速達10.77%,高於同期地區生產總值3.1個百分點,存貸比高達113.9%,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西北第一,“資金窪地”效應顯著。

在金融助力脫貧攻堅中,寧夏也探索創新了一批成效好能推廣可複製的金融扶貧經驗模式。

除了省級“閩寧扶貧經驗”、 市級“固原經驗”和縣級“鹽池模式”等模式,寧夏打造“扶貧保”風險保障體系,着力解決了貧困羣體因災因病返貧致貧問題,全面構建了貧困地區風險保障“普惠網”。2016年至2021年末,“扶貧保”項目累計爲寧夏脫貧戶提供風險保障367.7億元,支付賠款9563.98萬元。

“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後,寧夏銀保監局聚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引導銀行業保險業提高“三農”金融供給能力,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唐智傑表示。

具體來看,寧夏創新開辦“動物活體抵押+保險+第三方監管”“動產浮動抵押+”“枸杞貸”“土豆貸”等信貸模式,“扶貧保”無縫升級爲“防貧保”,有效解決致富路上的融資保障難題。

另外,寧夏大力建設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點,基礎金融服務覆蓋全區193個鄉鎮和2193個行政村。深入推進整村授信工程,截至2022年6月末,完成全區46.54萬戶農戶整村授信信息採集和評級授信,授信618.36億元。

廈門:助力“兩高兩化”建設

廈門是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同時還是現代化、國際化之城。支持廈門“兩高兩化”建設也是廈門銀行業保險業的十年成績單的主題。

廈門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孫曉明介紹,十年來,廈門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增長2倍,年均增速12.98%;各項存款餘額增長1.7倍,年均增速11.66%;保險深度由3.3%上升至3.5%,保險密度由2532元每人上升至4619元每人;不良貸款率穩定保持在1%左右的較低水平。

在服務經濟“高素質”上,廈門高技術製造業貸款年均增長24%,“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佔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25.03%,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餘額年均增長139.24%;十年來廈門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78倍,民營企業貸款有統計以來增長45%。

爲守護廈門“清新的藍”和“怡人的綠”,廈門推出全國首張“碳中和機票”、設立全國首個“藍碳基金”,探索碳補償綠色實踐和減污降碳新路徑。綠色融資餘額十年來增長近15倍,環境污染責任風險保障年均增長74.7%。

“廈門‘向海而生、因海而興’,是我國唯一“海絲”與“陸絲”無縫對接的海陸樞紐城市。廈門銀行業保險業一直致力於服務企業對接國家戰略,助力“大廈之門”越開越寬闊。”孫曉明表示。

廈門推出國內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融區塊鏈平臺,推動自貿區內銀行牽頭成立印尼不鏽鋼冶煉項目68.8億元的國際銀團貸款,爲建國以來廈門市最大對外投資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截至6月末,支持與RCEP國家投資貿易餘額302.4億元,較RCEP生效時增長80.66%。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達30.6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

“廈門的區位優勢和文化特點決定了它對促進兩岸融合具有十分獨特的作用。”孫曉明表示,她借用“五通”的概念介紹廈門銀行業保險業助力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情況。

首先是推動資本“連通”,廈門積極推進對臺金融開放,目前廈門共有臺資背景銀行保險機構8家。其中臺灣富邦金控直接入股廈門銀行,成爲大陸首家臺資股東直接持股的城商行。其次是促進交流“互通”,“我們支持廈門金融機構通過賬戶融資等方式爲臺灣地區同業提供資金。支持銀行機構利用廈門口岸開展海峽兩岸人民幣現鈔調運,這已成爲臺灣地區銀行存提鈔業務最主要通道。”孫曉明介紹。

在落實臺胞同等待遇,推進實惠“貫通”上,廈門銀保監局推動銀行機構在國內率先爲臺胞開辦專屬信用卡和臺青創業卡等對臺特色產品,創設大陸首個臺胞專屬線上化匯款產品“薪速匯”。轄內銀行爲臺胞發放購房按揭貸款7.59億元,支持在廈臺胞置業安居。支持保險公司設立臺胞醫保服務站,配備專員協助臺胞辦理臺灣健保報銷。

另外,孫曉明表示,廈門支持臺企穩步發展,積極推動設立2支臺商增信子基金,利用增信基金槓桿放大臺資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截至6月末,對臺企授信餘額248.70億元,其中對小微企業授信餘額36.06億元,有力支持臺企融資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