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1日訊(記者 吳昊)財富管理最後一公里是由投顧隊伍實現的。伴隨着行業更大需求,以及投顧隊伍的更加壯大,如何助力這最後一公里走得更穩、更好,行業整體正自上而下地展開各類研究與探索。

中證協最新召開的證券分析師與投資顧問專業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中證協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提到,“加強對管理型投顧的研究與探索,爲深化投資端改革提供支撐。”

安青松同時提到,大力發展管理型投顧業務,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善資本市場投資生態,促進金融體系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發展管理型投顧讓中小投資者能夠享受專業化的投資管理服務,有利於增強資本市場資金供給的穩定性、專業性和多樣性,提升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委員會可在調研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和市場實際,借鑑國際經驗,積極研究相關制度建設工作。

此外,當日會議中還重點圍繞加強提供投價報告執業行爲管理,提升投價報告質量,修訂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和證券分析師參加外部評選自律規則,推動證券研究業務與投資顧問業務高質量發展等進行了討論,提出意見建議。

本次全體會議在貴陽召開。劉元瑞主任委員,黃燕銘、路穎、楊濤、鄭治國、徐海寧副主任委員,以及全體委員30餘人參加了會議。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副會長孟宥慈和證監會機構部二級巡視員李瑩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主任委員、長江證券黨委副書記、總裁劉元瑞主持。

中證協定調,大力發展管理型投顧業務

在中證協第七屆證券分析師與投資顧問專業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中證協針對投資顧問業務的發展進一步定調。

當日會上,中證協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強調,加強對管理型投顧的研究與探索,爲深化投資端改革提供支撐。

所謂管理型投顧,是與“非管理型投顧”相對的概念。從券商投顧角度來說,二者最核心的區別在於是否可爲投資者實現自動調倉。管理型投顧下,主理人改變標的基金配置比例或更新投資建議時,投資者賬戶內的基金也會進行自動申贖,無須每次都徵求投資者的意見,對客戶投資過程的干預能力、非理性行爲的糾偏能力更強。而非管理型投顧則由系統將調倉信息推送給跟投人,跟投人自己決定是否跟調。

而從投資者角度來說,中金公司在相關研報中提到,投資者擁有的投顧策略是管理型還是非管理型的關鍵標準,是投資者在服務過程中的決策權限。對投資者來說,如果整個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可以決定的只是轉出與轉出策略,無法干預持倉資產,則投資者所選擇的服務屬於管理型。反之,如果投資者自身可以有調整持倉資產的自由性,有最終投資的決策權,則該投顧服務屬於非管理型投顧。

安青松表示,大力發展管理型投顧業務,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善資本市場投資生態,促進金融體系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

自2019年10月開啓試點的公募基金投顧,是國內管理型投顧業務的重要先行實踐。從定義來看,基金投顧是包含投資策略、投資規劃、投資者教育等在內的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財聯社記者曾從監管處獨家獲悉,證監會正組織研討與認證,有計劃在未來推出股票投顧業務試點。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推出預期應是較爲明確的,但會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儘管目前股票投顧落地的具體時點仍未有最新動向,不過中證協此番對管理型投顧業務發展的定調,也爲這一業務試點增添新的期待。同時,當前僅作爲小範圍試點的公募基金投顧業務,未來是否有可能全面放開,也頗爲值得關注。

廣發證券課題組在《中國證券業協會2021年優秀重點課題“券商財富管理買方中介定位、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建設——基於敏感性分析的實證檢驗”》一文中就曾經建言,加快開放基金投顧業務牌照。

該文指出:“建議監管逐步放開所有證券公司的基金投顧牌照,這不應成爲服務客戶的掣肘,而是促使金融機構建設有價值的投資顧問服務體系,更有利於投資者的利益。”

安青松在當日會議上表示,發展管理型投顧讓中小投資者能夠享受專業化的投資管理服務,有利於增強資本市場資金供給的穩定性、專業性和多樣性,提升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委員會可在調研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和市場實際,借鑑國際經驗,積極研究相關制度建設工作。

管理型投顧下,“顧”的能力更受關注

近期,監管層圍繞投顧業務發展的研究、調研密集起來。據財聯社記者此前獲悉,7月26日中證協還就券商投顧業務進行了一次問卷式的摸底調研。

在該份問卷調查中,中證協以26道問題(含19道單、多選題和7道開放性問答)重點聚焦了投顧隊伍建設、服務客戶情況、考覈走向等具體內容。這當中還尤其關注了基金投顧業務的開展情況,涉及基金投顧業務客戶數量、分層服務標準、主要客戶類型、資產規模、年化收益率、收費方式及業務收入情況等。

截至7月29日,券商已按要求完成反饋,部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或許意味着投顧業務正在醞釀大動作。

試點已兩年,基金投顧業務作爲管理型投顧的率先試水,正在穩步發展推進。截至目前,全市場共有60家機構獲取試點資格,其中13家爲今年內新增,進一步擴大了基金投顧行業的發展。目前有43家試點機構已展業,包括20家基金及基金子公司、20家券商以及3家第三方銷售機構。

行業投顧隊伍的持續擴容,也是投顧業務迎來高速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中證協統計,2022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共計有從業人員34.3萬人,同比增長1.77%,增員近6000人。其中,投資顧問人數達7.09萬人,同比增長10.14%,增員超過6500人。

從目前的實踐經驗看,如何在“投”的能力之上,提升“顧”的服務,或是以基金投顧爲代表的管理型投顧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核心在於以客戶需求爲中心的解決方案。”中金公司在相關研報中表示。

中金公司提到,基金投顧策略是投資者投資基金產品的綜合解決方案,既包括策略本身,也包括配套的投顧服務方案,兩者具體如何搭配取決於策略的投資邏輯、以及怎樣使投資者更好地跟隨策略這兩大因素。其中根據主理人的策略設計並執行合適的投顧服務方案,就是投顧機構“顧”的主要工作和價值所在。

機構需要在投資者參與度與投資收益保障方面進行權衡,以投資者體驗爲中心,容易忽視“顧”的機構可以嘗試發車型投顧培養與客戶交流的習慣,“投”的能力欠缺的機構可以充分引入外部策略,自身專注於輔助和陪伴投資者執行策略。

與此同時,去年底至今,資本市場疲軟,財富管理機構AUM增長與營收增長趨勢背離,再一次印證買方投顧轉型的迫切性。

中證協重申行業執業規範與聲譽風險管理

當日會議還着重探討了券商賣方研究所的投價報告專業水平,以及分析師、投資顧問隊伍等從業人員專業聲譽激勵約束機制等重要內容。

中證協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指出,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涉及監管理念、體制的深刻變革和證券行業機構能力和責任體系的重塑。證券行業機構需要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強化責任要求。

一是提升發行定價能力,規範提供投價報告行爲。發行定價的市場化是註冊制帶來的重大變化之一,證券公司賣方研究爲發行人提供了增值服務和價格發現的基礎,同時體現了發行定價能力和競爭力。委員會要將提升投價報告專業水平作爲重點工作之一,進一步規範投價報告的形成過程,防範利益衝突,發揮投價報告在發行定價中“錨”的作用。

二是加強分析師、投資顧問隊伍建設,構建從業人員專業聲譽激勵約束機制。證券分析師、投資顧問提供的服務涉及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其一言一行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需要有較高的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要求。

隨着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委員會要推動行業機構更加註重培養具備專業主義精神的人才隊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建設,厚植培養“忠專實”人才的文化底蘊。建立健全聲譽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分析師、投資顧問聲譽信息全過程管理,探索建立聲譽資本積累制度,打造珍視職業聲譽的行業氛圍。

證監會機構部二級巡視員李瑩在講話中強調,證券分析師、投資顧問應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大局意識,緊緊圍繞更好服務資本市場和國家經濟發展建設建言獻策;堅守“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的基本要求,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專業審慎發表言論。證券分析師在註冊制改革中應發揮應有作用,履職盡責,提高定價能力和投價報告質量,促進形成公平有效合理的發行定價機制;積極踐行行業文化,維護行業形象。

證券分析師在註冊制改革中應發揮應有作用,履職盡責,提高定價能力和投價報告質量,促進形成公平有效合理的發行定價機制;積極踐行行業文化,維護行業形象。

結合日前行業發生的多起聲譽風險事件,記者也留意到,今年以來監管層面已多次以監管罰單或行業情況通報等方式,爲分析師等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爲規範、聲譽風險管理敲警鐘,強監管信號進一步明確。

在此前報道中,財聯社記者瞭解到,自2021年10月,中證協制定併發布《證券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簡稱《指引》)以來,多數券商均已根據相關要求對聲譽風險管理制度進行了修訂和升級。在聲譽風險管理相關制度要求之外,部分證券公司對從業人員執業行爲的督導也落實到了考覈機制上。

與此同時,爲切實加強各業務條線的風險意識,合規風控更滲透進了證券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中,並同時定期組織防範道德風險和聲譽風險的培訓活動,加強員工職業道德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