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疾風驟雨籠罩科技行業收購 微軟何時吞下動視暴雪?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上海報道 科技界一樁轟動的收購案,正在疾風驟雨的環境裏向前推進。距離收購發起已時隔半年,作價687億美元的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案,將在本月收到關鍵的政府監管審覈結果。然而在8月1日,動視暴雪發佈了三年來“最差業績”,令人發問:科技收購還是一樁好生意嗎?

這是2022年迄今爲止,科技界最“昂貴”的一起收購案,但2022年對科技收併購不太友好。在前七個月裏,同行收購受挫、監管升級等多種因素給科技收購降溫。針對於此,市場觀察人士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科技投資是企業“把握未來”的重要舉措,但眼下需要多爲監管費些心力。

慘淡季報削減價值評估

動視暴雪真的價值687億美元嗎?自從微軟在今年1月18日宣佈純現金收購這家遊戲公司以來,市場上一直不乏懷疑的聲音。美國當地時間8月1日,動視暴雪公佈了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進一步削減了市場對它的價值評估。

財報顯示,動視暴雪第二季度期內總收入爲16.44億美元,按年下滑28%;淨利潤爲2.8億美元,按年大幅下降68%。如果按照滾動市盈率的方法計算,動視暴雪的價值會較1月的評估有所下滑。

這也是動視暴雪過去11個季度以來的“最差業績”。在過去三年裏,動視暴雪的最高季度收入爲24.1億美元,最高季度淨利潤爲8.76億美元。由此可見,當今年1月微軟宣佈發起收購時,是基於一套漂亮得多的三年賬本。

爲何二季度銷售如此慘淡?該公司解釋稱,玩遊戲的人變少了。報告期內,月活用戶(MAU)下降至3.61億,是11個季度以來的低谷,而此前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MAU曾高達4.35億。

作爲全球龍頭的遊戲內容開發商,動視暴雪的數據足以反映市場行情。動視暴雪的MAU下滑並非特例,而是整個遊戲市場在今年上半年都表現得比較低迷。市場分析,上半年在通脹的影響下,消費者們率先削減了遊戲這樣的非必要性支出。

除此以外,還有至少三大原因壓制了遊戲消費。第一是遊戲機供應緊張,這主要由芯片短缺造成;第二是由於消費者的出門活動增加,因此“宅家”遊戲時間變少;第三,今年的大熱門遊戲資源有些乾枯。分析公司NPD Group在7月稱,預計僅美國的電子遊戲支出將在2022年同比下降8.7%。

爲了應對消費者的“離場”,動視暴雪正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增加重磅產品發佈,包括《使命召喚》《魔獸世界》的續作,並打算在2023年發行新的《守望先鋒》。

動視暴雪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塔莫妮卡,前身爲動視公司,在2008年收購了暴雪母公司Vivendi,又在2015年收購了以開發《Candy Crash》知名的King遊戲公司。

通過收購,動視暴雪坐擁多部“王牌”遊戲,在面對微軟的來洽時,更是顯得氣定神閒。今年上半年,微軟、Meta、蘋果谷歌等在內的多家科技巨頭都宣佈將在某種程度上“凍結招聘”,以做好“開源節流”。但動視暴雪依然“出手大方”,該公司首席執行官Bobby Kotick對外宣稱,截至二季度末,動視暴雪的開發團隊人數不減反升,已經按年增長25%,這足見動視暴雪激進擴張的一面。

另一讓Bobby Kotick“安心”的因素,是動視暴雪健康的財務狀況。截至2022財年二季度末,該公司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高達104.83億美元,而淨資產則在過去12個季度裏持續增長,在二季度末達到182.5億美元。

換言之,儘管二季度的業績出現了下滑,但這家電子遊戲龍頭仍是毋庸置疑的一頭“現金牛”。微軟將會和動視暴雪討價還價嗎?在微軟提出這種可能之前,Bobby Kotick在8月1日放言道,希望儘快和微軟完成交易,他強調,這將是一筆“每股95美元的全現金交易”,似乎在喊話微軟“不要削價”。

微軟的收購野心

成立於1975年、迄今已47歲的微軟,在歷史上收購無數。儘管如此,動視暴雪收購案仍創造內部記錄,作價高達687億美元。按照8月1日收盤價計算,微軟是美股上僅次於蘋果、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第二大公司,它的這筆“重金投注”意欲爲何?

不得不回顧該公司在1月18日的表態。當時,微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稱:“遊戲是當今所有平臺娛樂中最有活力和最令人興奮的類別,將在元宇宙平臺的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他還表示,微軟正在對世界一流的內容、社區和雲進行深入投資,以開創一個遊戲新時代。

和動視暴雪相比,微軟自身的業務顯然要穩健許多。該公司在7月26日公佈的截至6月底最新季報顯示,二季度總收入爲518.7億美元、按年增長12%,淨利潤爲167.4億美元、按年增長2%。換言之,擁有多元業務的微軟,令自己成功地在低迷宏觀環境中保持了繼續超歷史水平擴張的態勢。

微軟在47年曆史裏,曾經一再向新領域進發,從電腦桌面辦公軟件到消費電子硬件,如今也在雲服務、元宇宙頭顯上做得風生水起。尤其在“元宇宙”這個新興概念上,微軟和改名爲Meta的Facebook形成了強烈的市場競爭,大有劍拔弩張之勢。

在“元宇宙”領域裏,Meta和微軟在多條業務上“狹路相逢”。在虛擬化視頻會議軟件上,Meta大力開發Horizon Workrooms、拉攏Zoom,微軟則大力開發Teams和Mesh;在頭戴顯示設備上,Meta將旗艦產品Oculus Quest 2的價格降低至299美元,在全球大賣1000萬臺,而微軟的Hololens則一直保持着性能最佳的美譽。

如今,Meta的元宇宙路徑不斷曝光,該公司也十分看重遊戲業務,將之納入“元宇宙”建設。在掌握了內容生產後,這家公司將更容易地銷售相應的頭戴顯示設備硬件。

歷史圖譜清晰地顯示,在47年曆史裏從未落後於時代浪潮的微軟,希望通過完成史上最大一筆收購,向元宇宙和遊戲的未來再進一步。

疾風驟雨籠罩科技併購

這筆天價收購裏,微軟和動視暴雪都抱有極大的期望,但2022年的風雨似乎比它們想象中更多。自從在年初宣佈了收購方案以來,政府監管成爲了主要“攔路虎”。面對阻攔,行業是否需對科技收購“望而卻步”?又該拿出怎樣的應對措施呢?

眼下,微軟正與各大有關政府機構周旋,甚至不得不通過自我貶低的方式,避免樹大招風式的阻礙。8月1日,微軟向新西蘭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被曝光。在文件裏,微軟稱動視暴雪的產品“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不是“非有不可”的遊戲。這樣的措辭,顯然不會在任何一則廣告中出現。

棘手的是,在這個8月裏,微軟也在等待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收購批准。近年來,FTC頻頻提出防範科技大公司壟斷的議題,不少監管崗位上的政客都虎視眈眈地盯着微軟這樣大公司,唯恐“巨人”變得“更巨”。

在7月中旬,微軟向外透露,已經回應了FTC反壟斷審查的第二項要求,相信在30天的審查期結束之時會收到結果。除此以外,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也於7月初啓動了對這筆交易的調查,預計將在9月初取得調查結果。

對全球科技併購具有深入參與的律師事務所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了2022年以來的科技併購行情。律師事務所貝克·麥堅時此前統計,2021年,科技併購如火如荼,無論從價值或數量上,都創造了歷史記錄。按成交價值計算,2021年的全球科技併購按年增長71%,達到1.1萬億美元,佔據全球併購市場規模的20%。

不過進入2022年以來,科技併購變得謹慎了許多。8月2日,奮迅•貝克麥堅時(自貿試驗區)聯營辦公室私募股權業務部主管張宏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目前歐洲、亞洲、北美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加強了對科技併購的審查。“監管者加強了外資審查的管控、對數據合規和當地用戶隱私保護的關注和重視。”他稱。

今年2月,轟動一時的英偉達收購Arm案,也以失敗結局告終,其中最主要的阻攔就是多國監管。爲此,英偉達還不得不向Arm賠償了高達12.5億美元的“分手費”。

從期待滿滿到黯然退場,科技公司顯然需要避免做更多的“無用功”。“考慮到當前各國政府監管的主要趨勢,建議科技企業在交易更早階段進行必要的監管要求分析,判斷相關交易能否順利落地實施。”張宏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儘管收購需要增加幾分謹慎,但科技收購魅力猶在。貝克·麥堅時亞太知識產權和技術業務部主席劉芳君則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持續進行科技收購是公司“擁抱未來”的必要舉措。“科技領域獲得的投資能夠改變公司業務運營的規模和性質,助其拓展新的垂直領域並始終保持競爭力,成爲能夠經受未來考驗同時更專注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劉芳君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