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石青川

糧食收儲一直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2021年度中紀委的反腐熱詞之一就是“糧倉碩鼠”。自2021年8月以來,全國各地緊盯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不斷開展專項治理,多地開展涉糧問題專項巡視巡察工作。

2022年7月4日,據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紀檢監察組、山西省監察委員會消息: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監督檢查專項巡查組巡查專員任金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山西省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就在半個多月前,6月15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糧食系統的反腐工作正在不斷加強。

在大力反腐之下,糧食儲備這一道屏障,未來如何繼續保障糧食安全?

徹查涉糧問題,退休也不算“安全着陸”

5月3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遼寧9起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自2021年8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起,截至今年7月2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已經集中公佈73起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典型案例。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顯示,自2019年至2022年7月5日,被查處的出自糧食購銷領域的幹部中,有中管幹部3人,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幹部9人,省管幹部8人。

落馬乾部中,有多人已退休。例如,原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鳴已於2018年3月退休,在退休3年後於2021年7月被查處。同樣於2018年退休的還有原山西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隨亭,也在退休3年後於2021年11月被查。

一位河南葉縣糧食系統幹部對此的看法是:“沒有什麼‘安全着陸’。”

其中,被查的3名中管幹部分別爲上文已經提到的張務鋒和徐鳴,還有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張務鋒與徐寶義均爲在職期間於2022年被查。

上述地方糧食系統幹部透露,糧食購銷系統的反腐並非是“一陣風”式整改,實際上每5年左右就會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反腐行動。

上次集中出現糧食購銷系統腐敗案是在2012年到2014年期間。記者梳理發現,糧食購銷系統腐敗有結夥的特點。根據中央紀委公佈的材料顯示,2012年,中儲糧江蘇分公司淮安直屬庫4名幹部被查;2013年5月31日,黑龍江林甸直屬糧庫火災,相關涉事幹部悉數被查;2013年7月的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案,原總經理李長軒入獄,包括河南分公司26名直屬糧庫主任等處級幹部在內,共立案查辦河南分公司涉事人員110人,更是把中儲糧推到了風口浪尖;2014年2月,中儲糧先後對雲南分公司大理直屬庫7名責任人,湖北、湖南兩家分公司6名責任人,進行了處理;2014年3月,中儲糧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被處分。

何爲糧食收購“託市價”? 

糧食購銷系統爲何會出現貪腐,並且還是結夥式貪腐?這可能與糧食收儲過程部分環節不嚴謹有關。

6月的許昌麥浪滾滾,這個時候正是夏糧豐收的時節。近幾天已經基本完成收麥的河南許昌農戶四喜叔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家裏主要種植的作物是小麥,這幾年主要種植品種是新麥26與新麥45,這兩種都是糧站常收品種。目前夏糧基本上已經收完,但由於今年運輸費用、化肥等成本上漲,目前爲止將夏糧賣去糧站的情況比較少。“糧站給的價格並不高,目前市價可能更高,周圍的農戶也都是差不多情況。”四喜叔說。

糧食收儲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四喜叔說,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就是把收穫的糧食運到糧站去,然後由糧站的工作人員對運來的糧食進行稱重化驗,然後給出收購價格,如果覺得價格可以決定賣,就將糧食運到指定的糧庫就行了。有時候也會有專人來家裏收麥,但是情況不多。

河南葉縣一位糧食系統的工作人員講述的收儲過程與四喜叔說的差不多。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國家收儲一般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家的戰略儲備糧,這種是戰略儲備,每年直接按照市場價格收購,出問題較少。還有一種是2006年啓動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每年10月底在農民完成冬小麥種植後,國家相關部門會對冬小麥進行價格預估。一般情況爲10月1日左右冬小麥開始種植,10月31日完成播種,有關部門便可以通過播種量與成本大概預估出次年的糧食價格區間,之後公佈一個收購價,也叫託市收購價。第二年6月1日左右這批小麥成熟後,如果市場上小麥的交易價格連續低於之前的預估價格,爲防止‘穀賤傷農’,國家就會啓動收購政策,以託市價格收購農民手中的小麥,算是給種糧農民一個收益預期。這種叫做臨儲糧。收儲過程爲,糧站對農民的糧食進行化驗評級,然後稱重給出收購價格。農戶覺得價格合適,雙方便進行買賣。”

就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環節存在隱患。

虛報0.1%就有數十噸糧食進入個人口袋

一位在河南許昌農村做糧食生意的商家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糧食收儲這裏面可做的文章非常大。他向記者舉例說,在化驗這個環節,農民基本只能看懂糧站最後給出的糧食等級、對應價格以及糧食重量,如果收糧時,將糧食以低於檢測結果的等級報價收購,入庫時報入正確的等級價格,產生的價差就有辦法進入私人腰包。

但隨着監管趨嚴,這種情況近幾年已經大爲減少。更大的“窟窿”出現在糧倉那一端。

這位商家稱,近幾年間較爲常見的方式是所謂的“轉圈糧”“升溢糧”以及“損耗糧”。“‘轉圈糧’是最常見的方式,找兩家糧食企業配合,先把糧庫裏的陳糧賣出去,然後再把這批陳糧以新糧的價格買回來。因爲陳糧的價格對比當年的新糧肯定低得多,這樣中間就會有價差,利用這個價差相關企業跟糧庫負責人就能從中獲利。糧還是那批糧,從糧庫運出去再轉一圈回來,這就叫‘轉圈糧’。”

一位因工作關係比較瞭解黑龍江糧食系統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透露,除了“轉圈糧”,“損耗糧”也比較常見,即虛增糧食損耗量。其表示,糧食儲存肯定會因爲一些自然條件因素產生損耗,例如水分消耗等,所以國家有規定損耗範圍,在規定範圍之內視爲情況正常,如果相關負責人在這個範圍內虛報損耗,對於動輒上萬噸的糧庫來說,0.1%的虛報就會有數十噸的糧食被納入個人口袋。

他還透露,貪腐分子還有可能從建糧庫上中飽私囊。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我國糧庫需求旺盛,在收夏糧過程中,由於國有糧庫數量無法滿足需求,時常會有租賃其他企業糧庫的情況出現。而2010年河南中儲糧糧庫腐敗案就源發於此。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僅河南,執行小麥託市收購的糧庫庫點就有3561個,其中地方國有糧食企業2512個,中儲糧系統480個,民營企業569個。另外,許昌市2010年5月份備好糧食倉容6.7億公斤,其中新建倉庫容量達3.3億公斤,是歷史上該市建倉最多的年份。當年爲何會建這麼多倉?按照當年糧食託市收購的相關規定,一公斤普通小麥的收儲和保管費用是0.13元/年,一噸小麥就是130元/年,那麼一個10萬噸的糧庫,一年僅收儲保管的毛收入就高達1000多萬元。如此一來,從撥款建倉到收糧,再到獲得收購和保管補貼,糧庫資金鍊條循環的金額量級達到千萬級別,任何一個環節監管缺失都將產生較大的“資金窟窿”。

中紀委集中清查,往前查5到10年

面對手段多樣的“糧耗子”們,該如何守好糧食安全的大門?上述業內人士建議,加強多方監管,防止監守自盜。

實際上目前糧食購銷系統已經建立相應機制。

上述河南葉縣糧食系統的工作人員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從收儲過程來說,目前資金的流向是被監管起來的,收糧時農民會在糧站提交身份證複印件與惠農一卡通,糧站會給農戶開出單據,將糧食的等級、重量等信息寫在上面,這個過程叫做碼單。接着會將單據內容上傳至農發行系統,農發行將根據惠農一卡通內的信息進行放款。

“在臨儲糧收購過程中,現今情況是農發行出錢,中儲糧總公司進行政策執行,各級地方糧儲部門進行共同配合。在實際操作中,中儲糧話語權最大。在縣級收糧點覆蓋不多的情況下,中儲糧會委託地方糧食企業進行收儲。整個收儲過程能中飽私囊的環節被規範起來了,收糧的款項爲農發行批下來的貸款,貸款主體爲中儲糧總公司,也就是說錢由農發行貸出,委託各級國有糧食企業進行收購,錢最後直接到達賣糧食的農民惠農一卡通賬戶。”

他說,監管也比外界想象的要嚴格許多。據他透露,紀委這兩年開始的集中調查,將往前查5年到10年。除了中紀委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之外,在日常工作中各級糧食行政部門、中儲糧總公司以及農發行三方都會互相進行監督。“糧食管理部門一直在加強管理,而中儲糧由於是直接責任,會持續自查。還有農發行,衆所周知,銀行內部的管理嚴格,對於這方面款項的劃撥流程,農發行內部管理也更加嚴謹。除了中央的清查,省市一級的政府也會不間斷地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除了流程上的規範與加強,在糧庫的技術設備上,也正在經歷革新。重慶市榮昌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重慶不是夏糧的主產區,現階段主要是在爲秋糧收儲做準備,榮昌區正在建成一個6萬噸的收儲項目,目前項目已經封頂,其將主要用來收儲稻穀。該負責人還表示,該糧庫設備比較先進,入庫過程基本爲自動化流水線,並且在糧食倉房內均安裝攝像頭,市政府監管部門可通過糧食監管平臺,實時觀測到糧倉內情況。

這位負責人興奮地說,這些技術在糧庫的大面積應用將有效減少“轉圈糧”“以舊抵新”等問題的出現。“現在糧庫有了攝像頭與傳感器監控,基本不會再出現因虛報而空倉以及用糧倉失火來逃避責任的事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