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洪晓文 广州报道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大变革进行时。广州产投今年以来加快“引芯”速度,应对湾区“缺芯少核”卡脖子问题。

日前,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广州产投集团先后与建广资产、智路资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两家专业投资机构均表示,将发挥各自主营领域的专业优势,分别在硬科技投资领域和半导体产业投资领域与广州产投集团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合作开展产业研究、合作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联合开展新兴产业项目投资等。

创办于2014年的建广资产以及成立至今仅5年的智路资本,都是近期深耕半导体产业的硬科技“投资明星”。其中,建广资产还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股东之一,此前参与了安普隆半导体、安世半导体等集团收购重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州产投了解到,此次战略合作的重要目标是“将有效补强广州半导体产业链,助力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35亿元参投“新紫光”

就在不久之前,上述三家机构还共同完成了影响国内半导体行业格局的一件大事。

7月11日,经过1年零8个月的债务危机化解和司法重整工作,一度陷入资不抵债困境的芯片巨头紫光集团完成了100%股权交割。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在此过程中,广州产投作为牵头方出资35亿元,联合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共同出资60亿元,通过投资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成为紫光集团收购重整的战略投资方。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治理上,新的紫光集团处于五层结构的中间位置,即最终出资人、投资控股公司智广芯、产业管理公司紫光集团、紫光集团旗下各产业投融资平台与产业运营公司。根据披露,智路建广联合体是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市场化、多元化持股平台,在智广芯控股的出资人结构中,国有资本出资占据绝大多数,除了广州产投之外,还有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多家主体。可见,国有资本成为了新紫光集团主要出资主体和受益主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资本作为解决国家重大难题、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而存在,这种难题、战略与项目往往是市场主体不愿意长期投资或者关注的。他认为,作为特殊企业形式存在的国资国企,必须围绕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和各自主责主业的焦点与方向发展壮大,其投资也自然首先解决国家重大现实问题难题的方向与领域,“因此,国有资本投向半导体等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和功能部件领域十分必要也十分合理。”

根据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正是以全新面貌整装待发的紫光集团重点聚焦的问题之一。重整后的新紫光集团业务将更加聚焦芯片和云网两大核心业务板块。而从智广芯控股的出资人结构和组合来看,“新紫光”恰好具备“控股型科技投资、战略型产业运营”双轮驱动优势。

在8月2日的“紫光集团·新紫光启航大会”上,广州产投集团董事长高东旺表示,“广州产投集团将统筹调配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服务和产业生态园区等优势资源,为紫光集团导入广州半导体项目提供全要素设计、全过程陪伴和全周期服务,并作为战略投资者长期伴随紫光集团成长,助力紫光集团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集团。”

多点布局广州“芯事”

广州产投表示,本次投资是响应《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行动计划》),在半导体产业投资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重大突破,未来“将加速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布局,带动相关重大产业项目在广州落地。”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广州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要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目标超过15%;届时,广州将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新组建5个以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建成2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助力广州打造成为全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陈晓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半导体作为突破卡脖子问题,是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与功能部件,“美西主要国家试图锁定中国产业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低端格局,阻碍中国产业升级,但这恰恰激发了中国加速突破与加快发展半导体、高端数控系统等卡脖子核心技术与功能部件。”

“缺芯潮”和国际半导体产业链竞争背景下,广州国资在半导体领域投资热度不断升温,推进多点布局。除了此番联手智路资本、建广资产以外,早在今年1月,广州产投就与深耕半导体行业30余年的华登国际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的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风险子基金也在广州落地,其中广东省、南沙区、社会资本等合计出资总规模超20亿元。同时,还与兴橙资本及其主导设立的广州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开展产业研究、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产业项目、开展并购及资本运作等方式,为广州导入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半导体产业投入资金巨大,回报周期长,产业链复杂,完全靠市场化发展很难,必须有大量资金(千亿级)投入,需要政府、大型国企、科研院所等在上下游大力协同。对此,陈晓东认为,要突破半导体“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功能部件,除了需要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支持和市场大规模投资以外,还需要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加快发展应用研究,使得它们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我国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