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開始就沒接到新的外貿訂單,”老沈是蘇州一家外貿服裝廠的負責人,他告訴《財經》記者,5月底最後一單發出後,工廠已經無外貿訂單可做,只能接一些國內代工散單。

上游工廠同樣受到影響。老沈的親戚在當地開了一家印染廠,“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單怎麼都得排隊十天半月纔出貨,2018年爆單的時候甚至將近一個月。”老沈說道,“今年呢,6月難得接了一個訂單,11個顏色,你猜多久出貨?”老沈賣了個關子,“一天之內全部染色出來了。”

接受採訪時,這家印染廠已經“放假”多日。

在商務部7月29日召開的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外貿司副司長張斌表示,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高、困難大、不確定因素多。多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在穩外貿方面,商務部將突出擴增量、穩存量、強保障三大着力點,積極促進出口、擴大進口。

各地都在積極出臺相應的穩外貿政策和措施,但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自救,降本增收。老沈提到,同行都在積極拓展外部渠道,走出以往的舒適圈,同時也在國內市場尋找機會。老沈本人就在做微商城,自己也參與直播帶貨。“出口轉內銷,”老沈說道,“(庫存)能清一點是一點。”

中小企業訂單下降

2022年二季度以來,不少紡織服裝廠都遇到了出口訂單下降的問題,尤其以中小企業爲主。

從數據來看,6月棉紡織行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爲38.81%,環比下降5.93%,同比下降23%。其中新訂單指數回落到30%以下。

2020年疫情暴發後,新訂單指數一直略低於50%的榮枯線,直到2020年末至2021年中轉爲景氣,一度超過70%。但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新訂單指數就直線下降,之後持續在低位徘徊,最低下降至23%,遠低於榮枯線,是自2014年以來最低迷的一段時期。

(備註:PMI是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彙總出來的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而成,新訂單就是擴散指數之一,上圖爲新訂單指數變化。50%爲榮枯分水線,高於50%代表期望值高,低於50%則是衰退的信號。)

從宏觀數據上來看,2022年上半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表現還不錯。根據海關總署7月13日發佈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564.9億美元,同比增長11.7%。

這個數據的指向似乎與PMI不太相符,主要原因在於訂單的“時間差”。通常情況下,甲方會提前半年甚至更久下單,因此今年上半年出口的貨物基本是去年訂的。現階段企業接不到訂單,將影響下半年的出口數據。

7月26日,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與5月前相比,超過一半紡織企業表示訂單未出現好轉。此次調查涉及65個企業樣本,在紡織外單方面,近80%的企業表示訂單減少,約18%的企業表示外單基本穩定,僅約3%的企業訂單增加。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二三季度訂單減少六成左右。”小林是一家山東外貿紡織廠的負責人,他告訴《財經》記者,外貿長單、大單逐漸消失,客戶更多訂購的是一些短單、小單。

由於接單困難,部分企業正在通過降低開工率減少成本,停產的意願也在上升。從中國棉紡織行業月度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到,從4月開始,集羣內開工企業的數量同比不斷下降,設備利用率也從2月的85%左右降至6月的68%左右。同樣下滑的還有從業人員數量,2022年年4月,受疫情影響,從業人員同比下降22%,6月最新的數據則是同比下降12.7%。

長期因素與短期因素

訂單減少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例如上半年國內疫情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全球市場萎縮等短期因素,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業內普遍認爲這是海外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表現。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6月發佈的企業問卷調查顯示,85%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較爲明顯,其中,26%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30%以上。參與此次調研的企業約30%爲中小企業。

反觀東南亞國家,華金證券5月1日的行業週報提到,越南服裝製造業的出口勢頭強勁,當地許多紡織企業的訂單已排到10月之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很多訂單是中國企業主動轉移到越南的,以規避疫情風險。

“歐美和東南亞國家已經開放面對面交流,也可以自由參加展會,更容易達成交易。國內仍需線上交流,我們處於弱勢。”在紡織生產領域從業多年的楊慶生說道。

訂單減少是相對的,尤其是跟2021年的高基數相比。2021年二三季度,新冠病毒席捲越南,造成多家工廠停工停產,大量訂單湧入中國,也就有了所謂工廠“爆單”現象。

雖然明面是“爆單”,但楊慶生告訴《財經》記者,2021年國內工廠並沒有外界想象得那麼賺錢。楊慶生算了一筆賬:訂單雖然多,但工廠爲了喫下訂單不得不擴大產能,尤其是增加人工成本;港口擁堵、貨品積壓、庫存成本提升,外加原材料和海運運費漲價,算下來沒有太大利潤空間。

“去年國內‘爆單’的時候,有些黑心工廠漲價太多,現在東南亞疫情緩和,人家肯定要跑單的呀。”小林說道。

2022年下半年訂單減少,其實是紡織服裝產業近幾年加速轉移的一個結果。中信證券研究部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疫情暴發以來,東盟與中國在以紡織服裝爲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領域出現了較強的出口替代效應,而該替代效應在部分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領域則表現不明顯。

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這一進程。根據美國商務部紡品處(The Office of Textiles and Apparel,OTEXA)統計數據,近幾年中國佔美國紡織服裝進口份額逐年降低,從2018年的36.59%下降到2022年的23.47%(截至2022年5月),而印度、孟加拉國的進口份額正逐年上升。

部分類別中,中國已經不再是美國最大的進口國,例如棉質服裝進口份額已被越南和孟加拉國超越,棉質紡織品進口份額則被印度超越。

7月初,媒體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宣佈下調部分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且着重強調了紡織服裝領域。消息發出後,不少評論認爲關稅變化有助於訂單迴流。

但是,國內企業並不如想象中積極。楊慶生告訴《財經》記者,貿易戰之前,美國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產品徵收的關稅是9.6%,後來又加徵7.5%,但即便是加徵的這部分完全取消,中國也沒法跟東南亞國家相比。後者關稅很低,尤其是越南,對美國和歐盟出口都是零關稅。

在6月8日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部分產業的外遷符合經濟規律。不過從總體看,訂單流出的規模是可控的。

訂單流向東南亞只是工廠“接單難”的一部分原因,人民幣匯率的短時間內的波動也給未來的訂單帶來不確定性。2022年5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重回6.8時代,短期來看對出口業務有積極影響。但老沈指出,長遠來看,有客戶預期美元回落,自己喫虧,會把訂單給到匯率穩定的地區;而已下單的客戶預期美元還能繼續升值,就會拖長賬期,不及時付款,工廠將面對成品庫存高、現金流趨緊等問題。

更重要的是,2020年疫情以來,全球市場萎縮、需求下降,中國外貿紡織服裝處在供過於求的階段。根據最新數據,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降了0.9%,這是繼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之後再次萎縮。一些媒體分析認爲,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意味着美國經濟走向“技術性衰退”。

根據社科院世經政所7月15日發佈的季度檢測報告,二季度美國儘管消費支出總額保持高速增長,但主要源於通貨膨脹帶來的價格廣泛上行,居民實際消費量已顯頹勢;歐洲受創紀錄的通脹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者信心降至疫情暴發以來最低水平。這兩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紡織服裝最大的出口方。

政策幫扶與企業自救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認爲,除了要將穩外貿的發力點更多落實在客戶渠道的維護與拓展上,必要時也需要以退爲進,結合消費升級,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小林的工廠對外的產品佔七成,他表示接下來也準備調整一下進出口比例,短期內將外貿銷售重心轉移至國內,後面再去開拓新的海外市場。“但是不太可能全部轉移,國內市場的體量吞不下。”

老沈現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找訂單,上網、托熟人介紹、約見潛在客戶見面等等。他的廠子小,以前總接一些大廠商轉過來的訂單,現在沒生意,老沈想嘗試跟國外客戶直接聯繫。老沈英語水平一般,有時會託家裏上大學的小輩幫忙,親自上陣聊天就開着谷歌翻譯,回信很慢。

更多企業選擇降低成本。老沈提到,爲了節約電費,有些工廠都在半夜開工,“白天靜悄悄的。”

由於江蘇峯谷時段電費不等,高峯期(8時-12時、17時-21時)用電每度電超過1元,低谷期(0時-8時)則每度電0.3元。這樣的差距在利潤高的時候並不算什麼,但當下利潤微薄甚至虧損,電費也就成了負擔。

老沈目前也將廠子暫時關閉,張羅更多的人一起做直播帶貨。當地有專門的直播基地,也對廠商做了一系列培訓,老沈和幾個朋友一起共同租了一個直播間。聽說TikTok在越南開始了電商直播業務,他們也在做着去越南“佔坑”的打算。

多項扶持外貿企業的政策也在陸續落地。小林也表示,當地鎮政府組織了一系列課程,主要圍繞直播培訓,引導工廠參與到面料交易的專業線上平臺直播中,許多客戶來自海外。他本來不認爲坯布生意也能做直播帶貨,結果發現效果還不錯。

各地穩外貿政策正在不斷落實,例如老沈所在的江蘇省,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從幫助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提出12條具體舉措,例如支持企業以多種方式參加50場境外國際展會;組織不少於100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促進活動;落實跨境電商出口退稅相關舉措等。

山東省則在全國率先推出“匯率避險擔保試點”政策,通過建立“政府+銀行+擔保”的運作模式,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爲中小微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提供擔保服務。

參展是紡織服裝企業開拓市場的主要方式之一,受疫情影響,廠商去國外參展困難,寧波市開通全國首趟外貿拓市場包機航班,7月10日,寧波36位外貿企業代表採用包機的方式,前往匈牙利布達佩斯拜訪客戶、尋找訂單。

“雲參展”“代參展”也成爲一種常見手段。“雲參展”指的是線上參與,通過VR、高清直播等技術提升線上參展商的真實感;代參展則是指參展企業委託展覽公司或駐外的分支機構、合作伙伴、華人華僑,組織現場工作人員代替自己開展現場接待。多省市對雲參展、代參展都給予了補貼,鼓勵更多業務順利開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