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繼養老理財產品之後,又一養老儲備產品——“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即將於2022年11月20日起,由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五個城市開展試點。

從養老理財發行機構擴容,到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出,再到特定養老儲蓄試點,今年以來,我國養老金融體系正在加速完善。

近年來,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金話題日漸引人關注。長期以來,我國養老體系三支柱發展不均衡,過度依賴第一支柱,導致第二三支柱發展緩慢,且我國養老資金運用規模有限、運營效率不足的問題亦逐步顯現,加速完善我國養老金融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養老第三支柱再添新品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關於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啓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通知》明確,單家銀行試點規模不超過100億元,試點期限爲一年。

與一般的儲蓄存款相比,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具有期限長、品種多、利率高等特點。

《通知》指出,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爲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產品利率略高於大型銀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掛牌利率,儲戶在單家試點銀行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存款本金上限爲50萬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四大國有銀行公示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爲2.75%。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CAFF50)發佈的《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21)》顯示,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選擇銀行存款作爲財富積累的手段,其次是商業養老保險(27.98%)、銀行理財(26.27%)、房產(21.69%)、基金(15.59%),也有部分調查對象通過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股票、信託、國債等方式進行養老財富儲備。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認爲,此次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工作的開展,將有助於織牢兜底性養老服務網,促進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金融供給。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佔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1.9億,佔總人口的13.5%。隨着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漸加深,人民羣衆的養老需求日益增長,第三支柱養老金融供給不足的情況逐漸凸顯。

“目前,我國三支柱養老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爲突出。”杜陽指出,在第一支柱方面,根據《202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突破10億人,佔15歲以上總人口數的比重接近90%;第二支柱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國有11.75萬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875萬人,年末企業年金投資運營規模爲2.61萬億元;第三支柱方面,主要有養老儲蓄、商業養老保險以及養老理財等金融產品,但上述產品均處於發展階段,規模較小,難以滿足老齡羣體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預測,未來5~10年時間,我國養老金缺口將擴大至8萬億~10萬億元。

另外,《通知》還要求試點銀行做好產品設計、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消費者保護等工作,保障特定養老儲蓄業務穩健運行。其中,要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儲蓄業務優勢,推出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充分體現養老功能的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推動特定養老儲蓄業務規範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羣衆差異化養老金融需求。

收益率和穩定性是核心

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確定了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參加範圍、制度模式等,標誌着探討多年的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個人養老金建設中。

在監管層的呼籲下,近年來,養老金融產品日益豐富,包括養老理財、特定養老儲蓄、養老保險、養老目標基金等。

除養老儲蓄外,各家金融機構已經對養老產品展開了積極佈局。如7月30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透露,去年以來,銀保監會正式啓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目前已有23.1萬投資者累計認購養老理財超過600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交通銀行旗下交銀基金髮行的兩隻養老目標基金規模超225億元,市場規模佔比超21%。

中金公司分析認爲,與其他養老金融產品對比,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利率相對偏低。目前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中,收益確定型和收益保底型產品利率主要爲3.5%和2.5%,首批試點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穩健型賬戶保底利率爲2%~3%,養老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爲5%~8%。

針對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比較適合擁有長期閒置資金的穩健型或保守型投資者參與。西部證券研報指出,銀行系產品中,養老儲蓄產品聚焦低風險偏好客羣需求,與銀行個人客戶匹配度高,預計客戶轉換成本最低;養老理財產品對風險偏好更高的客羣實現有效覆蓋。拉長期限來看,隨着投資者教育的持續深入,產品的長期收益率表現及收益的穩定性成爲吸引客戶的核心優勢。

針對養老理財產品,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分析稱,養老理財產品的優勢在於比儲蓄產品、普通理財產品收益更高,且淨值波動整體不大,風險相對可控。

“養老理財產品採用收益平滑基金模式作爲特別風險管理或風險保障機制,同時可以投資非標產品並採取攤餘成本法估值,使得淨值波動大大降低,回撤幅度大幅縮小,有助於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分析指出。

對於養老保險和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劉銀平認爲,養老保險的優勢在於起步較早,已經有了較爲豐富的投資經驗和成熟的客羣,產品穩定性也相對較高;養老目標基金的優勢在於投資回報率可能更高,不過投資者也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西部證券研報指出,專屬商業保險試點產品穩健型賬戶的保底利率爲2%~3%,2021年年化實際收益率爲4.5%~6%;銀行理財試點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爲5%~8%;養老基金的比較基準多爲滬深300及中債指數的加權均值。

明明債券研究團隊預測,考慮到個人養老金的目標客戶大多風險偏好較低,與銀行的養老理財和養老儲蓄產品較爲適配,因此在開始階段,預計養老理財和養老儲蓄將佔據絕大多數個人養老金的配置。但隨着投資者知識和理念的加強,收益更高的養老目標基金份額將會上升。預計到2035年,養老理財、養老儲蓄、養老目標基金和個人養老保險的配置比例分別爲30%、25%、20%、10%,其餘15%將配置其他符合要求的資管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