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七夕

不少家長朋友認爲

七夕

是紀念牛郎織女愛情的節日,

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中國的情人節”——

鵲橋會、定情

看着星星互訴衷腸、收禮物……

其實,

不完全正確!

那麼,

七夕起源是什麼?

還有哪些風俗習慣?

快帶孩子一起了解

七夕,

這個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吧↓↓↓


圖片

七夕 · 小知識

圖片

2006年,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我們知道的七夕節,起源於上古,普及於西漢,在宋代達到了鼎盛。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成爲了很多人心目中象徵愛情的節日。



傳說織女是玉帝的女兒,她私自下凡與牛郎相愛並生育了一雙兒女。玉帝大怒逼織女離開人間回到天宮,只允許她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與牛郎和兒女相見一次。到了七夕之夜,地上所有喜鵲都飛到蒼穹的銀河上搭"鵲橋",讓牛郎織女踩着鵲橋得以團圓。據說,夜深人靜時,在葡萄架下屏息靜聽,就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談話聲。



傳統七夕節的內涵,卻並非單純與愛情有關,而是屬於女孩們的節日。

七夕節本名叫做“乞巧節”,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靈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滿智巧,相當於一個女子大型祈福節日!

其實,早在《詩經·大東》篇中,就記載了牽牛和織女的星名:“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歧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被證實爲最早被中國人認識並書於典籍的恆星之一。

漢是指銀河,織女是三星組成的星座名,呈三角形,位於銀河北側;牽牛是三顆星組成的星座名,又名河鼓星,俗名牛郎星,在銀河南側。

七夕之夜,如果你抬起頭來仰望燦爛星河,天空中最亮三顆星連起來,就是大家常說的“夏季大三角”,是由三個不同星座的阿爾法星組成。這三顆星中,最亮的是織女一,又稱織女星,它是天琴座最亮的恆星;比它稍暗的是河鼓二,又稱牛郎星、牽牛星等,是天鷹座最亮的恆星,位於大三角南端。

圖片

七夕 · 玩什麼

圖片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

七夕 · 喫什麼

圖片

01

巧果



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稱巧食或巧舌,是上海特色傳統糕點,七夕的應節食品。

02

五子



食五子,即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是七夕“拜織女”的祭拜貢品。

03

巧酥



傳統名點之一,爲了慶賀牛郎、織女農曆七月七鵲橋相會。

04

巧巧板



山東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傳說喫到錢的有福,喫到針手巧,喫到棗早婚。

05

雲面



山東臨沂七夕出雲面。此面用露水製成,喫它能獲得巧意。

06

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有個獨特的風俗:喫江米條。

圖片

七夕 · 詩句

圖片

古人總是習慣用詩詞

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

關於七夕,

他們又會如何表達呢?

快帶孩子一起來學!

圖片

迢迢牽牛星


兩漢 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圖片
圖片

賞析


這首詩講述了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相隔了一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圖片

圖片
乞巧

唐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圖片
圖片

賞析


一年一度的七夕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在乞巧,對着月亮穿針引線。唐代詩人林傑在《乞巧》一詩中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圖片

圖片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圖片
圖片

賞析


長久分別的牛郎織女相見不易,但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這首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好的愛情不是天天膩在一起,經過分離考驗的感情才更可貴。彼此真誠相愛,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心心相印。

圖片

圖片

秋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圖片
圖片

賞析


銀燭的燭光映着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裏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這首詩構思巧妙,語言質樸流暢,感情蘊藉婉約,頗能代表杜牧七絕的藝術成就。

圖片

(來源:央視新聞、中國教育報)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