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如何提高青年學者待遇,近來成爲國內高教界熱門話題。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3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向山東省領導留言稱“望省內切實提高在讀博士研究生待遇”。該網友認爲,山東省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人才是主要驅動力,而博士是未來高精尖產業的主要人羣。而隨着近幾年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山東省人才進一步流失,高學歷人才進一步奔向特大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

網友在留言中提出:駐魯高校理工科博士點的數量較經濟較強省份嚴重不足,且吸引力不強。博士研究生絕大部分屬於脫產學習,生活壓力較大,有些學校,如青島大學,只發國家給的每年12000元的助學金,且學業獎學金佔比由70%調整到 60%(其他學校無論省內省外都是100%發放,並僅有金額差異),新生入學獎學金改爲只有碩博連讀纔可獲得(碩博連讀佔比大概在5%),試想一下在二十七八歲的年紀,甚至很多博士研究生都三十歲了,每個月只有1500元的補助,生活壓力該有多大,且省內沒有針對博士生的科研基金項目可供申請。這相比南方高校的待遇差距巨大,說實話讓我再選一次,不會留在省內攻讀博士學位,且身邊懷揣同樣想法的人數不勝數,大部分覺得江蘇要更好一些。

對此,上述網友在留言中提出:強烈建議省裏可以統一地對博士研究生多一些關懷,如增加省級助學金、獎學金以及在校生的科研基金,請領導關注一下青島大學的博士生宿舍條件。

對於上述網友留言反映的問題,山東省教育廳在調查瞭解後在7月29日回覆: 近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大幅增加研究生獎助經費投入,高等學校統籌利用學費收入、科研經費、社會捐助等方式加大對研究生的獎助力度,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爲主的多元獎助政策體系。

山東省教育廳回應:國家對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科學研究成果顯著、社會公益活動表現突出的研究生設立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項目,獎勵標準爲每生每年30000元。爲進一步支持博士生培養工作,調動青年高端人才積極性,自2017年春季學期起,我省將研究生招生計劃內的全日制博士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由每生每年1200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5000元。同時,高等學校設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獎勵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學業,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的覆蓋面、等級和獎勵標準,高校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各高等學校還設置了研究生“三助”崗位,並提供“三助”津貼。

山東省教育廳最後表示:我省將持續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博士生宿舍條件。學校將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積極改善宿舍環境,努力增強師生對優美、舒適校園生活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呼籲提高博士生待遇問題,近來已多次成爲輿論關注的話題。《中國新聞週刊》去年11月曾刊文認爲,斗室之間,皓首窮經,科研是門清苦的事業。要讓博士生能夠安心科研,光靠情懷不行。當前我國博士生的基本補貼,執行的是2017年的標準,大致每月補貼1000元出頭,中央高校博士生每生每年1.5萬元,地方高校不低於1.3萬元。即使是“雙一流”博士生,每月補助也只有1500元。而北京市公佈的2021年最低工資標準爲不低於2320元。不夠花、很焦慮、月光族,是當下很多博士生的現狀。

早在2007年,時任國務院學位辦主任、中科院院士楊玉良就提出,當前我國博士生的生活過得不體面,建議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英劍指出,從現實角度看,博士生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年齡不佔優勢,沒有正式工作,在高校從事研究的經費要麼很低,要麼很不穩定,個人又無其他收入來源,未來工作前景不明朗。因此,無論從社會長遠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學術的未來考量,都應該關心他們,併爲他們的研究與生活提供支持與保障。

《中國新聞週刊》上述文章認爲,提高博士生待遇,僅靠國家助學金遠遠不夠。國家獎學金的額度遠高於助學金,達到每生每年3萬元。不過,國家獎學金每年僅能覆蓋1萬名博士生,當前我國在學博士生規模接近50萬人。《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博士生招生11.60萬人,在學博士生46.65萬人,畢業博士生6.62萬人,博士培養規模已經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此前刊文提出,精準提高博士生待遇,是指在向博士生髮放助學金基礎上,通過健全導師資助制,以及博士助教制度,有針對性地提高博士生的待遇,把提高待遇與培養相結合。教育部在2004年就提出,要建立以科學研究爲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實行與科學研究緊密聯繫的導師資助制,要求導師要拿出課題經費的一部分支付給研究生,用於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這也是發達國家資助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基本制度。

從不同高校的情況看,還有學校通過獎勵發表高水平論文,來提高博士生待遇,這也是精準提高博士生待遇的一方面措施。但需要處理好激發學生科研熱情,與破除唯論文論的關係。總之,要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就需要給博士生創造能潛心開展學術研究、攻讀博士學位的環境。提高博士生待遇的過程,也是建立健全博士生培養機制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