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
是中國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家喻戶曉

圖片
牛郎織女、鵲橋、銀河
雲月、飛星……
這些都是
傳頌千年、閃耀星空的愛情元素
圖片
今天
小編要和大家分享

古代邳州人的獨特浪漫

圖片

邳州博物館裏

那些象徵愛情的文物


圖片

東漢《鳳求凰》畫像石


圖片


這是一塊東漢時期的畫像石,出土於占城鎮。塊畫像石以一對鳳鳥爲中心,一鳳一凰引頸相對,一足站立,一足相抵,恩愛之情溢於言表。邊有多隻祥禽圍繞,四周飾垂幔紋及菱形紋。


鳳求凰是邳州地區出土的漢畫像石的常見圖案,通常象徵鸞鳳和鳴的夫妻。漢代人把對生命的延續、婚姻幸福美滿的渴望表現在墓葬中,也體現出原始生殖崇拜的含義。


圖片

西晉金手鐲


圖片

黃金質,圓環形,微變形,截面呈圓形,共4件,新河鎮煎藥廟西晉墓地出土。建安十年(公元205 年),曹操下令推行薄葬,魏文帝繼位後,繼續沿襲這一政策,使薄葬得到有效執行,對整個魏晉時期的喪葬習俗產生了深遠影響。


金銀是貴重金屬,色澤亮麗,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製作金銀器具、飾品、造像等的上佳材料。4只金手鐲均出自煎藥廟西晉墓地1號墓東後室,主人是一位女性,和西后室所葬之人應該是夫妻。在流行薄葬的大環境下,這座西晉夫婦合葬墓中依然出土了像金手鐲這樣的珍貴隨葬品,印證了煎藥廟西晉墓地是西晉下邳國王室貴族墓地的考古發掘結果,同時也體現了1號墓墓主夫妻感情和睦,鶼鰈情深。


圖片

雙魚銅鏡


圖片


青銅質,寬緣,主體紋飾爲兩條欲躍出水的鯉魚互相追逐,周圍飾以蔓草紋,是金代銅鏡的典型樣式之一。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魚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孫的祝福含義,其諧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寓意。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呈現出人們對圖騰魚類的崇拜。東漢時,魚紋開始被繪製在銅鏡上;唐代時,魚紋鏡開始普及。


金朝是女真族在我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國家,魚與他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漢人文化的影響下,金人鑄造了大量精美絕倫的雙魚銅鏡,不論設計的獨到性、表現形式的多樣性都較前朝有着大幅提升。專家經過對金雙魚銅鏡背後的魚紋尺寸進行測量,發現絕大部分的雙魚都是一大一小,這比較符合社會對於夫妻的基本印象:男子強勁魁梧,女子嬌小憐弱。因此,金雙魚銅鏡代表了夫妻雙方形影相隨、不離不棄的情感,象徵着夫妻生活幸福美滿,也體現了金人對風調雨順、生活富足的嚮往與追求。


圖片

青玉鴛鴦


圖片


這是一件青玉質的小擺件,工匠以均勻流暢的線條琢出冠、眼、羽毛,玉質瑩潤,雕飾逼真。從其形態看,鴛鴦彷彿正在水中休息,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鴛鴦本是一種水鳥,往往一雌一雄、成雙成對地出現,飛則同振翅,遊則同戲水,棲則交頸眠。因此,自古以來,人們把鴛鴦視爲愛情的象徵。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爲卓文君所作的《鳳求凰》中寫下了“何緣交頸爲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的歌辭。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以一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描繪了“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廝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的熱烈愛情,被古往今來多少癡男怨女視爲愛情宣言。事實上,古時“鴛鴦”不僅僅用在夫妻、情人身上,南朝梁蕭統編著的《文選》中有一首《蘇武李陵贈答詩》中寫道:“昔爲鴛和鴦,今爲參與商”,這裏的“鴛和鴦”指的是西漢將領李陵和西漢大臣蘇武,詩文爲表達兩人的兄弟情誼而作。

圖片

七夕冷知識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牛郎和織女故事開始與七夕節俗相互融合,使七夕節成爲了象徵愛情的傳統節日。

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等,都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圖片

古人都這麼浪漫
今天的你有沒有浪漫一下?

撰稿 | 項渝娜

編輯 | 朱昱 張曉玉 責編 | 南冰 朱昱

編審 | 張瑞 黃揚 監製丨趙源


圖片


圖片

戳這裏關注我,盡覽邳州大情小事
圖片


邳州銀杏甲天下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pznews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