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柳鑫 呂華偉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生物醫藥產業是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最具成長潛力的未來產業。當前,受全國疫情、集中採購政策、資本寒冬等因素影響,生物醫藥產業正遭受多重壓力。

如何讓生物醫藥產業增強發展的穩定性與活力,實現“逆勢突圍”,爲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和健康事業起到重要保障?

在8月4日至6日舉行的“2022太湖灣生命健康未來大會”上,來自國家和地方相關方面領導和各界的專家學者,重點針對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就技術創新、資本嫁接、人才培養、市場模式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與思路。

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關鍵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在大會視頻講話中指出,生命健康是世界科技的前沿,生物經濟、健康產業是經濟主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健康產業週期長、投入大,對技術和資本依賴程度高,要緊盯科技前沿和市場需求,突出頂層設計和系統佈局,找準主攻方向,打造特色產業,加大生命健康重點領域科技投入力度,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人員合作,完善研發、生產、製造、市場、資本等全產業鏈的佈局和政策環境,加快建平臺、引人才、聚機構、攻技術、優環境,爭取在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前沿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就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來說,很多還是處於模仿跟隨國際的先進產業的階段。我個人感覺這也符合中國整個醫療產業的發展規律。”國投招商生命科學首席科學家、國家藥審中心原首席評審科學家何如意說。

在何如意看來,我國醫藥產業的短板是原創比較少,同質化較多,這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各自的企業一定會在原有技術平臺上做提升,做更新。

“去年來,國內藥企普遍感到了困難,也就是大家熱議的‘寒冬’,這就必須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事實上,在這種調整狀態下,也倒逼企業做產業升級,技術平臺的升級。藥企要有自己的優勢,如果沒有優勢,企業在今後生存就會更加困難。”何如意說。

相關專家指出,創新研發能力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核心競爭力。因此,藥企必須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按照新藥研發的規律,踏踏實實做一些探索。相信通過幾年努力,技術也會越來越完善更新,價格也會越來越低,讓老百姓也能夠用得起。

與會專家一致認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國越來越關注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當前政策、技術、人才、資本等資源,正在快速向這個產業集聚。這既爲藥企提供了發展機遇,也推動着政產學研用的合作。

新技術和行業迭代帶來了許多投資新機遇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董國羣看來,生物醫藥產業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集中優勢資源,攻關醫療和藥品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資本市場是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在助力生物醫藥行業融資發展方面發揮着獨特的資源配置作用。

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總裁單俊葆提出,當前生物醫藥產業正處於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新技術的湧現和行業迭代帶來了許多投資新機遇。在此背景下,要致力於爲中國市場引入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優質項目,並培育和賦能中國本土領先企業走向海外。同時,政企要攜手打造好生物醫藥產業投融資生態圈,推動互利共贏取得更加豐碩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認爲,高校要積極主動對標國家戰略、區域,以及行業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科和科研的優勢,有針對性地加大科技投入,要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瞄準關鍵技術做出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爲生物醫藥產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我們將以產業鏈接未來,圍繞生命健康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以金融撬動未來,發揮金融界意識最超前、嗅覺最靈敏的優勢,用好國調基金、天使基金和其他專項基金,助推初創型企業早期項目倍速式崛起。以科創引領未來,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創新人才,支持創新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和高品質仿製藥研發,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省級‘一分中心、兩檢驗室’等公共平臺,構建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的最優生態,努力打造兩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羣。”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