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靈魂總會相遇


圖片


圖片


文/陶瓷兔子,頭圖基於CC0協議使用

圖片

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自恰”這兩個字被抬到了一個很煊赫的高度,努力也好,愛自己也罷,自律和自信統統要在它面前敗下陣來,很多的勵志書籍甚至直接把“自恰”兩個字當做萬能解藥,只要能自恰,你就可以獲得宇宙終極的幸福。

我並不反對這兩個字本身的意義——“我跟我相處的很和諧”,聽上去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但和自己好好相處,哪怕只有一分鐘其實已經是相當不易,人有太多欲望,又受太多的鞭策,以至於對於很多人來講,跟自己相處就等於是超我和本我的互相折磨與互相指責。

但“與自我相處”絕不是人生的全部,試想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內在邏輯極其自恰,當他不想去上進就不努力,考的很差也不會焦慮或覺得羞恥,沒有工作也不爲未來擔心,有錢多喫點沒錢少喫點,想睡覺就睡覺,想旅行就徒步前去,輕盈的好像是一顆種子,隨便被風吹到哪裏都安之如怡。

很難找到比這個人還要“自恰”的人了吧,可“我與我相處的很和諧”的前提,是我與我的相處永遠不會有第三方的力量介入——親戚的議論,父母的嘆息,同伴壓力,朋友的疏離,以及沉甸甸的整個社會評價體系。

沒有多少人可以幸運的始終保持足夠的輕盈去對抗這些沉重的現實,王小波那段話說的多好哇——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喫,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我不知道在這個“試想”中很自恰的人,會不會在某個夜裏因爲留不住所愛之人,或者無力支付父母的養老開支被悔恨的暗影吞噬,但在我有限的三十年人生裏,我的的確確無數次的因爲虛度而懊悔不已——

誰在浪費時間的當下不會覺得有種放鬆的歡愉呢?可人生之路就是得走到下一個階段回頭看,才能意識到哪些是鋪路的梯,哪些是墊腳的石。

因此自恰這個詞不僅意味着此時此刻與自己相處的很和諧,還意味着在五年,十年之後回望這一天,依然只有欣慰而不會後悔。

僅僅是這一點就太難了,而對於更多人來講,一個藏得更深的難題是“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我”。

拿我做個例子吧,是在30歲之後才堪堪意識到了自己對自己的誤解,比如我一直堅定的討厭數理化生這麼多年,堅定的認爲自己不具備理科思維,對那些東西既不感興趣也看不懂,但這些幾乎已經融入我骨血的flag,在我三十歲之後僅僅用了幾本有趣的科普書和紀錄片就輕鬆推翻。

回望我給自己貼上這些flag的時候,我怎麼就知道世界上有這麼些書或紀錄片存在,讓我可以毫無門檻也毫無壓力的得以窺見另一個世界的天光呢?

時間在疊加,自我在成長,而這兩個變量的不可控讓“自恰”變成了一個僞命題,總有人可以自恰,但沒有人可以一直自恰,長大成人的過程就像昆蟲一樣,要經歷一層又一層的蛻皮,這個過程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更傾向於用“穩態”這個詞來代替“自恰”,像是走了很遠很陡峭的山路終於來到一塊平坦的憩息地,你可以在這裏放鬆休整,但同時心知肚明那絕不是最終的目的地。

主動也罷,被動也好,我們遲早會被自我或者生活推着離開那塊平地,從穩態進入下一個坡道,過程中必然伴隨着抱怨,疲憊,迷茫和痛苦,那也是生活中最爲正常的一部分而已。

擁抱生活的美與痛,接受它的全部,不必追求自恰這個僞命題。


陶瓷兔子

解局情緒化,專治玻璃心

新書記憶中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限量簽名版正在熱賣中

微信公號@[兔子和七天的桃花源]

私家小書房看信@【陶瓷兔子的悅讀筆記

日更小號↓,以後都會在這裏首發更新啦~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