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您好,現在已經過了定時投放時間,請將垃圾投放至附近的誤時投放點。”在廣州市黃埔區文衝街道瑞東花園社區一個垃圾投放點,清晰的提示語音及時糾正居民錯誤投放垃圾的行爲。自從瑞東花園投放點安裝“桶外抓拍和監控系統”後,該小區的市容環境和垃圾分類工作徹底更上新臺階,同時又成爲該小區暑假小朋友每日參與垃圾精準分類的網紅打卡點。

在黃埔區,垃圾分類玩起了“科技範兒”,瑞東花園社區智慧化的投放點即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黃埔區結合人臉識別、精準溯源等科技元素,不斷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探索構建垃圾分類全鏈條現代化治理格局。

智慧手段精準識別不規範行爲

居民嫌麻煩嫌髒不願破袋、圖省事在定時投放點隨意投放、不顧分類要求錯誤投放……一直以來,這些都是困擾着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難題。不過現在,通過信息化手段,這些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在瑞東花園,通過智慧化數據監控平臺,社區工作人員能夠對居民的投放情況進行實時精準監控。每一次居民投放垃圾的畫面,都會清晰地出現在社區垃圾分類專管員的監控平臺上。信息技術讓智慧化監管代替人工監管,讓專管員可以隨時隨地遠程查看垃圾投放評分情況,實現廚餘垃圾精準分類。

“如果居民錯誤投放或者誤時投放,後臺的監控人員就會通過話筒喊話,糾正不文明行爲。”文衝街道垃圾分類指導中心主任李興良說,智能垃圾投放箱上方的智能抓拍系統,對廚餘垃圾投放行爲進行人工智能分析,違規投放行爲抓拍傳輸到系統後臺,實現追蹤到違規居民的精準溯源,工作人員能夠據此上門提醒教育。

智能抓拍系統上線以來,有效幫助居民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瑞東花園實施垃圾分類信息化後,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由90%上升到100%;參與率由86%上升到95%;準確率由23%上升到85%。

居民“綠色賬戶”能賺積分還能當錢花

伴隨着“嘀”的一聲提示音,垃圾桶的蓋子緩緩打開,瑞東花園居民李姐將分好類的垃圾破袋丟進垃圾桶後,電子屏幕上馬上顯示出此次李姐投放垃圾的種類和重量。與此同時,在李姐手機的“綠色賬戶”上,綠色積分也增加了。李姐說,每個月15日和30日可以進行積分兌換,現在她的積分可以兌換洗潔精、牙膏等多種日常用品。

垃圾分類、定時投放、查詢積分、換購禮品……這樣的一套循環,爲瑞東花園居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隨着垃圾分類信息化手段的廣泛運用,垃圾分類變得不再枯燥,居民從不願意參與到主動分類,從不會分類到精準投放,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爲居民的“新時尚”。

“社區居民可註冊‘綠色賬戶’,扔垃圾時,用手機、刷IC卡或人臉識別等方式登錄,垃圾桶蓋自動打開,設備自動稱重,並實時顯示到電子屏幕上。”瑞東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許美娟介紹,“綠色賬戶”還有積分獎勵,每次投放垃圾都會產生積分,居民可憑積分在網上商城兌換生活用品。“都是牙膏之類的日用品,雖然價值不高,但環保意義更大。”李興良說,“以前每天分出的廚餘垃圾只有2桶左右,現在可以達到15桶。”此外,通過系統分析投放數據,瑞東花園社區還會每年評選年度“垃圾分類之星”和“垃圾分類優秀家庭”。

此外,運營系統具有大數據記錄和分析功能,每天實時記錄垃圾分類投放信息。在鼓勵居民精準投放的同時,系統後臺還可以根據登錄信息進行精準溯源、數量統計,打造精準分類大數據庫。通過對居民垃圾分類行爲進行大數據分析,幫助從源頭上規範垃圾投放行爲,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暑期小朋友每日打卡可領獎品

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將宣傳活動延展到小區青少年兒童,既讓小朋友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也能夠提醒家長做好表率和榜樣,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成爲全社區的行爲習慣和文明風尚。爲了能讓小朋友堅持做好垃圾分類,社區發起了“我分類我收穫”的暑期垃圾分類打卡活動,只要每天在家能做到垃圾分類或提醒家人做好垃圾分類,投放垃圾時沒有錯誤投放,就可以在羣接龍里進行打卡,連續打卡滿28天,就可以到居委領取獎品一份,現在已經有第一批小朋友獲得打卡獎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