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

  臨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沂蒙精神發源地,紅色資源富集區。在蒙山沂水間誕生的沂蒙精神蘊含着敢爲人先、開拓奮進的創新意識,從革命戰爭年代不畏強敵、敢拼敢殺,到改革開放時期不甘落後、勇闖新路,創新基因刻在沂蒙人民的骨子裏。一路邊走邊看,在生產車間、田間地頭,沂蒙人民的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科技賦能,企業創新“加速跑”

  7月1日,在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寬敞的展廳,安裝着一個獨立的挖掘機駕駛座椅,駕駛員落座其中,手握操縱桿,盯着座椅前三個電視屏幕,開始施工。通過大屏幕可以看到,在幾公里外的室外展示區,挖掘機駕駛室空空如也,但機械臂卻平穩地完成了下鏟、上提、裝車等一系列動作。

  “即使是在百里之外,這臺挖掘機也可以在遙控狀態下正常挖料、裝車,和現場作業一樣靈活方便。整體的數據傳輸系統採用5G技術,進一步提高性能,目前已經實現了量產推廣。”山東臨工電氣工程師薛偉告訴記者,遠程遙控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可以很好地解決礦山安全問題和人員健康問題。而實現這些操作背後的整機電控技術、電控主控閥和新一代數據遠程交互技術等綜合應用,是山東臨工創新力的體現。

  “我們自主開發的整機核心電控系統,在工程機械電控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記者與薛偉來到展廳內的一處大屏幕前,屏幕上正在模擬山東臨工智能施工設備的施工現場。這是山東臨工與神木朱蓋塔煤礦合作開發的礦山智能解決方案,通過山東臨工整機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智能管理、設備壽命管理、人員安全管理,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據介紹,現已有70餘台山東臨工智能裝備在礦山內運行,一年可爲客戶節省運營成本840萬元。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企業處於市場最前沿,感知靈敏,很多科技成果由企業完成,基礎研究創新最終要通過企業轉化爲產品。在臨沂,創新發展的故事,不僅能從大型企業的車間看到,在一些中小微企業身上,也能找到。這些中小微企業有靈氣、有活力,是推動臨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生力量。

  在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村,33歲的青年人王斌正在農家院裏進行一場農機的創新實驗。他自主開發的產品甚至出口到了俄羅斯、美國和印尼等國家和地區。

  王斌把農機生產廠的車間設置在村裏騰出來的原村委大院,工人常年在這裏進行汽油除草機組裝。據王斌介紹,過去幾年,他對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除草機進行了改進,尤其是變速箱和刀架設計,改進後的除草機更能適應不同地形的除草需求。目前,包括汽油除草機、電動手推車等創新產品在內,這家藏在沂蒙山裏的小微企業,每年出口農業機械過萬臺。

  企業在創新路上加速奔跑,離不開政府的強力保障。今年,臨沂市出臺《臨沂市營商環境創新提升2022年行動計劃》,全面深化營商環境創新。目前,臨沂已率先啓動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推動“無證明城市”建設迭代升級,實現了75類電子證照、10類電子證明數據的自動獲取以及72類證明材料的部門間協同免提交。開通了全省首個集成網上直播功能的“不見面開標系統”,不見面開標率達100%,遠程異地評標實現縣區全覆蓋。開展電子營業執照融合創新應用國家級試點,打造“電子營業執照+N”融合創新應用品牌。

  體制機制先行先試,生態村莊獲批綠色貸款

  創新發展,需要體制機制改革突破先行。2020年,臨沂市獲批國家級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開啓了一場綠色改革。

  沿着蒙陰縣桃墟鎮百泉峪村的山路拾級而上,兩側林木密佈,河道內魚羣遊弋。今年的百泉峪村多了不少施工設備,一座大型的度假酒店正在加速建設。“村裏只有119戶村民,這些年發展起了40家農家樂和民宿,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3.3萬元。”桃墟鎮黨支部書記方國明說。

  3月8日上午,蒙陰縣生態產品價值覈算整村授信(GEP貸)首發儀式在百泉峪村舉行,蒙陰農商銀行給予該村3個貸款主體4300萬元授信額度。一筆筆綠色貸款到位後,方國明那些早已計劃多年,但卻因資金不足而擱淺的環境提升計劃,快速提上日程。

  近年來,臨沂市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機制,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破解綠水青山定價難題,探索出了諸條行之有效的“兩山”轉化路徑。2021年9月,蒙陰縣發佈了山東首份村級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覈算報告,對安康村和百泉峪村的生態系統進行了全面覈算。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初步覈算,安康村生態產品總價值近1億元,百泉峪村生態產品總價值7000餘萬元。“這說明當地在‘兩山’轉化方面成效比較顯著,能夠有效地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負責這次GEP覈算工作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中心副主任郝海廣說。

  百泉峪村的故事,在沂蒙山區並不鮮見。2021年6月21日,山東省首家生態資源運營平臺在費縣成立,開始嘗試對當地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提升和市場化運作。制度創新破除了發展瓶頸,蒙山沂水間的古樹、奇石,甚至是一座僅有百戶村民的小山村,都被打上標價牌,轉化爲帶動當地羣衆致富增收的金山銀山。生態山村獲批綠色貸款,鄉村振興裝上了加速發展的引擎。

  獲批國家級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以來,臨沂市深化要素保障創新,爲沂蒙鄉村送去了金融活水。推動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參與蘭陵縣“田園新城”項目的村莊規劃編制試點,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已於去年12月完成批覆;在平邑縣仲村鎮梅家溝村等十餘個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金融部門主動對接,推動村莊內農商銀行網點改造提升……

  截至2021年末,臨沂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鄉鎮網點583個,鄉鎮金融機構覆蓋率100%。深化助農取款服務點綜合支付升級工程,共設助農取款點8278個,同比增長1.87%,助農取款點總數居全省前列,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涉農貸款本外幣餘額3119.7億元,同比增長15.8%,高於全省平均6.4個百分點;新增涉農貸款比重爲39.1%,高於全省12.97個百分點。

  深挖紅色資源,沂蒙小調唱出新聲

  在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山村劇場,一曲《沂蒙山小調》拉開了沉浸式情景劇《歌聲裏的紅嫂》序幕,這是《沂蒙四季·紅嫂》最新劇目。

  常山莊村是著名的紅嫂故里。革命戰爭年代,沂蒙紅嫂在這裏做軍裝做軍鞋,踊躍支前。如今,沂南縣保護性開發利用紅色資源,依託山東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會會議舊址、老房子、老院落,再現當時生活場景,改造了7處沉浸式小院,以“普通百姓,國家英雄”的沂蒙紅嫂爲主線,挖掘紅嫂感人故事,形成《婦救會》《民兵連》《識字班》《跟着共產黨走》等7部劇目。

  “快來喲,宣講課馬上就要開始了。”在羅莊區冊山街道顧沙溝村的顧裏孔子學堂,招呼村民的大嗓門又喊開了。

  “‘小院講堂’,宣講‘接地氣’,感覺咱這個小學堂又‘升級了’!”還沒開始,已有村民三五成羣來到學堂。

  前些年,顧裏孔子學堂創辦人顧文曉將自家大伯留下的兩間茅屋老宅改成了孔子學堂,弘揚傳統文化,宣講新風正氣。

  “咱們學堂一直講優秀傳統文化,今天請來了融媒體中心的主持人,還有咱街道的青年幹部給大家分享紅色故事。”清了清嗓子,顧文曉率先開講。

  隨後,冊山街道房嶺屯村黨總支書記助理苗雨傑捧着書本,用方言宣讀起經典原文。每次讀到關鍵地方,讀到羣衆關注的熱點話題等核心內容,他都會停下來,結合實際進行詳細解讀,與大家交流互動。一間小院、幾張桌椅,延伸出一個理論學習的新陣地。

  在羅莊區,農家小院、房前屋後、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都成爲理論宣講陣地。目前,“一二十個凳子就開講”“三五把椅子也能嘮”的“七講七進”理論宣講活動在羅莊區已開展700餘場,各級宣講員、志願者用羣衆聽得懂、聽得進、記得牢的語言讓黨的聲音響在基層。

  臨沂作爲沂蒙精神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臨沂市創新表現形式,將以《沂蒙山小調》爲代表的紅色資源,唱出新聲音。今年,臨沂市委提出構建“3+1”理論武裝工作體系。“3”,即在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建立學習、調研、工作“三位一體”機制;臨沂市直各部門單位牽頭在本系統各級開展“學理論、悟思想、見行動、創一流”活動;在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講故事、學理論”活動。“1”,即面向羣衆持續開展“七講七進”理論宣講。

  近期,河東區八湖鎮司法所所長史利偉每天都會在下班時間,利用該區司法局“法潤河東”網絡直播平臺線上向羣衆宣講理論知識。同時,結合“沂”起學理論活動,圍繞羣衆關注度高的社會熱點案例進行講解,對羣衆比較關心的一些法律問題進行解答,進一步推進全民普法。與此同時,河東區司法局還圍繞在工作推進上持續發力,在融合發展上持續發力,在深入貫徹落實上持續發力,着力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學習效果,確保爲民服務好、辦事效果好。

#聚焦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做到兩統籌 奪取雙勝利##好品山東##奮進吧山東##強國復興有我##走在前 開新局##打擊整治養老詐騙##防汛##防溺水##疫情防控#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