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圖片

3億件時裝,28萬件皮草,713億元產值……

過去一年

漢川3000餘家紡織服裝企業

攜手交出亮眼“成績單”

“中國服裝製造名城”的名

越唱越響

漢川北河工業園承接武漢服裝產業轉移的產業新城一瞥。記者 匡文傑 攝

工業經濟是漢川的突出優勢,紡織服裝是漢川第一大產業,也是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羣。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漢川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着“有產業集聚、無鏈式效應;有規模基礎,無競爭優勢;有產品產量,無名品名牌”的窘境。

近年來

漢川市不斷強化“鏈式思維”

在抓招商、強技術、促開放等

多方面顯現出積極改變

政府觀念轉變

從促進市場功能發揮到彌補市場不足


2005年,武漢漢正街大批服裝小作坊向外搬遷,漢川搶抓機遇打造漢正服裝工業城。一個全新的產業從這裏起航。

此後幾年,愈來愈多的服裝加工小作坊陸續轉移。漢川建起德州科技園、裕華工業園、北河工業園、華中皮草城、浙江產業園等服裝產業園,築巢引鳳。

在漢川市馬口工業園湖北名仁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加緊生產出口訂單。(資料圖)記者 李文勇 攝

企業扎堆形成規模效應,但一直難以突破“接單、生產、爲二三線服裝品牌做代加工”的桎梏。隨着國內服裝產業產能過剩,處於產業鏈低端的服裝加工廠頻受衝擊,漢川紡織服裝產業急需用改革創新的辦法,闖出一條新路子。

在萬物互聯的當下,企業運行所需要素,無論是原料、產品,還是信息、技術等,都需要上下游的關聯互補。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可以推動關聯企業實現共生、互生、再生。

如何提升產業附加值

增強企業協同性、凝聚力?

變“促進市場功能發揮”爲“彌補市場不足”,漢川順勢出臺“十四五”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紡織服裝產業倍增行動方案等系列產業鏈政策,爲產業發展定方向、明路徑、找方法、強保障。

在漢川市雅利達製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工人們正在趕製出口訂單。(資料圖)記者李文勇攝

鏈長“上馬”,服務“加碼”。漢川以“鏈長制”爲抓手,從摸清產業鏈現狀到制定發展方案、從服務鏈上企業到開展精準選商、從推動政策落地到抓好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式發展”。



招商“補鏈”,不再“撿到碗裏都是菜”——

聚焦輔料、面料等鏈上“短板”環節,依託浙商產業園,與全國最大的面料市場浙江柯橋、中國輕紡城浙江紹興進行產業聯動;引進盛世伊人、金星、天馬、嘉華等織布企業,以及生力紡機等服裝設備生產企業,填補生產環節空白……短短几年,紡織服裝產業鏈上,已不再是“制線”一環獨大,織布、印染、設計、研發、倉儲物流等環節也逐步補強。



技改“強鏈”,助推“老樹發新芽”——

滾動實施“百企百億”技改工程,3年來逾8成的紡織企業實施技改擴能,名仁紡織、蜀峯線業等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達到國內甚至全球同行業領先水平。



協作“延鏈”,擦亮“中國服裝製造名城”名片——

全力推進中國漢派服飾網紅直播基地、華中皮草服裝生產基地會展交易中心建設,漢川紡織服裝產業邁向“研、產、展、銷”一體化。

企業發展轉向

從“單打獨鬥”走向“組團抱團”


2013年,馬口鎮的12家紡織企業聯合成立湖北馬口匯利滌綸紗線有限公司,形成“統一採購、統一營銷、統一質檢、統一價格標準”的抱團發展模式。

這是漢川紡織服裝企業從“單打獨鬥”走向“組團抱團”的最初探索。

在漢川市名仁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員工正在生產線上作業。(資料圖)全媒體記者李文勇特約記者尹青攝

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只能是讓“大魚喫小魚”愈演愈烈。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中,除了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還需要抱團抵抗風浪。

漢川紡織服裝企業作出有益探索。近年來,在漢川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紡織行業協會、服裝行業協會、直播電商數智產業聯合會、漢正服裝工業城商會等平臺紛紛組建,共吸納會員企業1000餘家,覆蓋全產業鏈。

依託這些平臺,漢川市建立起產業鏈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一場場抖音直播培訓、行業交流沙龍、產業供需對接活動相繼舉辦,與全國各地的產業交流和對接合作也馬不停蹄地進行着。

在位於浙商產業園的中國漢派服飾網紅直播基地,每年可培訓孵化1000名主播,爲漢川的服裝生產企業直播帶貨。目前,基地已進駐6支直播帶貨創業團隊。記者注意到,帶貨的服裝品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漢派薈。漢川服裝產業正合力打造“漢派薈”這一公共服務品牌,以期在市場中實現抱團突圍。

中國漢派服飾網紅直播基地。(資料圖)

圖片

2021年,漢川市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全力打造紡織服裝千億級產業集羣。當前,漢川正積極籌備中國服裝製造名城·漢川首屆服裝節,錨定目標、鏗鏘邁步。



多元開花,千億躍升,漸入佳境。挺起產業脊樑、鏈動產業生態、聚合產業動能的漢川紡織服裝產業集羣,正以昂揚積極的姿態向着更高層次演進……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