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今天说说浙江桐乡面。

尽管这个烂大街的话题,不知道被多少人写过了,但常写常新,常新常写,我力争写出个不一样的“桐乡面”出来。

桐乡人喜欢吃面,早上吃,中饭吃,夜饭也吃,夜宵还在吃,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桐乡人吃面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桐乡有名气的面条,不外乎阿能面、咬强羊肉面和杨家门咸菜面

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阿能面,邑内大大小小挂“阿能”招牌的面店,没有上千,也有七八百家。敝邑周边的嘉兴、湖州、海宁,甚至杭州,也有打“阿能”牌子的面店。

有人说,阿能面创始人庄冠能的徒弟遍天下。要我看啊,庄师傅不光是徒弟木姥姥,徒弟的徒弟,徒弟的徒弟的徒弟,衍生出来的徒子徒孙、徒孙的徒孙究竟有多少,连“金盆洗手”多年的庄师傅也弄不灵清了。

套用“无XX不桐乡”这个格式,桐乡人完全可以自豪地宣布:无阿能不桐乡!

大发街的“咬强羊肉面”的名气比阿能差了点,排第二。

我跟咬强是老乡,两家仅一河之隔,痴长他好几岁,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叫我阿哥,我叫他的绰号“大肚子”,咬强也不恼。

其实他的肚子也不大,为什么有这个绰号,至今搞不明白。

或许跟他的肚皮能翻跟斗有关。咬强的肚皮有特异功能,能够上下翻滚,像海浪一样,煞是好看。

每年夏天,许多小伙伴们就用无知了(蝉)贿赂他,就为了看他上下“翻肚皮”。

在阿能面的围追堵截下,咬强能占有一席之地,至今屹立不倒,实属难能可贵。原因有二:

一是牌子响亮,“杭嘉湖咬强羊肉”名震杭嘉湖,不火也难;

其次是他卖的是酥羊大面,这是他的特色,换做售卖其他面条,分分钟被阿能秒杀。

排在第三的是“杨家门咸菜面”。顾名思义,这家面店开在杨家门小区,小店东面是老交警队,西侧是青少年宫。

这家店主打桐乡最有特色的招牌面——咸菜肉丝面,撩拨了多少桐乡人舌尖上的味蕾。

想当年,就一间破破烂烂的店面,桌子油腻呱嗒,夏天没有空调,就几把摇头电风扇,但“杨家门咸菜面”名声大振,吃客盈门,放在露天的桌子一流长排,都要转好几个弯,好多人宁可等“翻桌”,也不肯换场户。

如今随着杨家门旧城改造,店面几经搬迁,“杨家门咸菜面”日渐式微,已经今不如昔了。

屠甸路上的“阿辉面馆”、北门大街的“杨家门咸菜面”,虽有当年的影子,但已不复当年辉煌。

桐乡人喜欢吃面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无从考证。如果要追溯,大锅面时代9分一碗的“阳春面”,是五十岁以上的集体回忆。

直到小锅面的问世,桐乡人吃面的历史才渐渐清晰起来。

关于小锅面是谁发明的话题,至今没有定论,但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四只老太婆”的说法。

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期,四个老太婆就在梧桐大街边上摆了个面摊,四人分工明确,有人端面,有人收钱,有人洗碗,据说主厨就是庄冠能的母亲。

在桐乡人的记忆中,“四只老太婆”的咸菜肉丝面是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其实,在桐乡的面条史上,还有一个人不能遗忘,就像“四只老太婆”一样,他在桐乡面条史上也占有重彩浓墨的一笔。

他名气大振的时候,阿能面的创始人庄冠能还是个屌丝工人。

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梧桐镇名噪一时的“三娜三鲜面”的创始人何三娜。

按照现在的说法,何三娜当之无愧是那个年代的流量明星,当红炸子鸡啊。

三娜,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胡子拉碴,不修边幅,但人不可貌相,他毕竟是国营饭店浸淫了20来年的炉台师傅,下面功夫还是一流的。

三娜的主打招牌是三鲜面,不仅量足还味道鲜美,配料有土鸡、爆鱼、河虾、肉皮、肉圆子、腰花、木耳等,像我们这些熟客,三娜有时多加点一条虾,多一个肉圆子或者添片腰花,这是常有的事。

到三娜店里吃面的三教九流都有,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工薪阶层,哪怕是达官贵人,都是三娜的座上客。当时去吃面的,副处、正副科级别的冒号一抓一大把。

三娜早先的面店开在梧桐大街北段,影剧院售票窗口的对面,后来搬至外贸公司边上,但吃客依旧是门庭若市。有一次,三娜家里有小贼光顾,她老婆毛毛被偷了几万元,三娜看不惯毛毛的哭哭哔哔,大方地说,被偷的钱我来补上。

三娜人老心不老,年近花甲的他看上了店里端面的川妹子。有一段时间我去吃面,是他徒弟桂英在掌勺,一问才知道三娜跟川妹子去拜丈母娘了。三娜从四川回来后,逢人便说,丈母娘比他还小好几岁。这段经历成了吃客们的笑谈。

后来随着毛毛单干,三娜自己年事已高,人也变得越来越邋遢,吃客越来越少,面店就开始走下铺路了。再后来,三娜就金盆洗手,告老还乡。

三娜三鲜面从此就成了绝响,成了桐城人舌尖上的美好回味。

现在的面食客,只晓得阿能面,哪里还记得起三娜三鲜面。

PS:三娜今年88岁,身体硬朗,有不菲的退休金,据说老头的日子过得不错。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